APP下载

南通木版画在现代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2016-01-27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26007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年画南通民间

陈 靥 (南通大学 艺术学院 226007)

南通木版画在现代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陈 靥 (南通大学 艺术学院 226007)

近一个世纪以来,民间文化作为情感的载体,一直游离在被赋予民族主义色彩与封建迷信色彩的尴尬境地。南通木版画作为南通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深受诸多非文化因素制约,这是一个拓宽文化思考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因素,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居住环境的更新、现代印刷工艺兴起、现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及传统工艺缺乏继承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南通木版画;现代发展;制约因素

本文为江苏省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LX15 1337;南通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KC15041

近年来,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积极性上涨,对其保护工作的实施也愈加热情,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内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剪纸、年画、皮影等民间美术都曾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繁荣昌盛过,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民众对其的需求量,直接影响了该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与消费数量,从而决定了其是否能够维持生存。

一、南通木版画的发展现状

南通的木版画最早出现于何时已不可考,由当时的民间艺人从各地学习引进,认为最初南通木版画的发展更多吸收了北方木版年画的精华,从中借鉴了其制作风格。由于其细节刻画简单,所以多数普通人家便可以直接操作,整体画面给人粗犷浓烈的感觉。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细腻的文雅韵味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通木版年画融通了江海文化、南桃北柳木版画文化,历经时间的洗涤和历史沉积,200多年来,南通民间版画在江海平原中孕育,经过民俗文化的浸润、大众审美需求的培育、民间艺人口传身授的传递,民间艺术家的智慧创造,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和较高的美学价值,逐步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南通民间版画文化。

以木版画为代表的传统民间美术受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影响,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产品的销量大不如从前,销售市场一片萧条的景象,绝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博物馆的藏品或个人珍藏,木版画已经失去原本红火的市场,它的文化意蕴、审美价值及其功能功效也逐渐被人们所漠视、淡忘。南通民间木版画作为仅有的几个至今尚存的民间美术,在如皋、海门等少量偏僻地区还有一点点市场。为了不让木版年画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没落失传,产生了一系列保护活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于2002年开始了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文献整理资料于2011年开始印行。2016年1月,南通木版年画也由市级非遗正式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级非遗名录。

二、南通木版画在现代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民间美术是由民俗文化孕育出来的,而民俗文化是传统农耕社会的产物,其容易受到建立在工业化生产的现代社会中种种因素的干扰,所以仅靠民间自发的热情是不够的。另外中国的现代文化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民俗在现代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逐渐消失,这也正是造成拥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包括民间美术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根本原因。因此虽然感性因素在民俗文化流传发展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但理性因素也不可或缺。

民间美术中的造型艺术语言是无声的,它是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产生,并融入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是长期的心灵沟通中形成的,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图解。当今时代,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及思想意识受到了西方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强烈冲击,其在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中日益淡化。尤其是年轻一代追求刺激、喜好娱乐,他们对外来文化与流行文化强烈追捧,而对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民间文化,一是不了解,二是采取冷漠消极的态度。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能接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十分有限,这也造成了这一群体对传统本土文化漠视的局面。

(二)居住环境的更新

木版年画大多产源于农村,根植于民间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院落木结构的建筑已多半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构筑而成的现代建筑。近年来,由于农村实行现代化建设,同时更有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传统民间美术原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语境遭到破坏。该境况导致传统民间美术样式必需寻找新的形式载体才能得以延续,否则传统手工艺无法直接适应于新环境的需要,其生存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过去新年在木门上张贴门神像,腊八节家家户户在灶台上张贴灶王像等,但现如今农村的灶台都已经很少见,城市更是几乎没有,自然年画与纸马的使用量就会减少,那么原先的民间美术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三)现代印刷工艺兴起

人们创造活字印刷术是为了生活之便,而从活字印刷术衍生出来的民间木版画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之需。民间木版画凝聚着中国雕版印刷和民间绘画的成就,曾经有过辉煌历史,但是随着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传统民间手工木版画的境况就日渐衰落,与传统手工民间木版画比较,现代印刷工艺先进,材质多样,制作精美。材料上除了各类印刷纸张,更有树脂、金属、纤维、玻璃等综合材料;在制作的工艺上更加的复杂、综合、精致、唯美;空间上,更具有镂空式、浮雕式、立体化效果。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更能满足现代人的追求。

(四)现代审美需求的变化

中华文明始于农耕文明,农民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朴素的性格造就了其奇特的想象与大胆的构思,创造出了一件件色彩强烈、富有生命张力的作品。其题材内容,主要反映了民间百姓祈求家庭幸福安康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而年画与纸马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在年节中的使用法则构成了区域特定集体审美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的现代年画题材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不局限于传统民间木版画的题材样式,而是更多的与现代生活、时尚潮流相一致,比如偶像人物,明星海报等,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心理需求。

只有有更多的年轻人和设计师去关注民间艺术,关注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与保护传统艺术,设计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体现时代特色又展现民族文化的作品,以新的形式、新的载体、新的形象让民间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

(五)传统工艺缺乏继承人

曾经繁荣昌盛的通州兴仁镇太阳殿村的版画加工作坊已不复存在,现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继续从事着木版画工艺。民间木版画传统工序复杂,收益缓慢,在经济时代,利益最大化的趋势下,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继承传统工艺,仍然坚守这块阵地仅有的几位艺人也都在50岁以上。极少一部分愿意承业的人在现代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采用丝网印制,化学染色,或是刻印粗陋,导致民间版画产品粗制滥造,缺少审美意蕴影响文化品质,随着老艺人的年事已高,可能遭遇“人亡艺绝”窘境。

近年来,“活态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呼声渐高,其表明活态是非遗的以继续生存的希望,也是其生命需要延续的状态,那么对其传承人的了解与研究必不可少现有的民间艺人成了不可或缺的资料,而现有的民间艺人大多年岁已高且长期生活在农村,不同区域的民间艺人制作的木版年画拥有独具自我特色的风格,因此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是了解民间艺人及其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南通文联前主席尤世玮先生在《南通民间艺术》中说:“南通民间木版画是南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人文财富和地域特色的总和。”可见历经200多年历史的南通民间木版画已成为南通元素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南通民间木版画能成功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其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要表明:给这些文化注入生命力,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以我们设想行动方式给年青人增加一种意识,即传统的和大众化的丰富性能够对现代文化做出贡献。因此利用图像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散落在民间的木版画的形式进行重新归整,对于隐藏于民间美术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我们要深入挖掘,借此培养现代人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根据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并结合南通文化消费市场的情况对民间美术的元素进行提取并重新设计,进而达到保护与弘扬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果。“以人为本”推陈出新,在民间美术原有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为大众所能接受的新的文化产品,为一些逐步萎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生机。以蓝印花布、板鹞风筝为代表的南通民间工艺,在政府、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良好的局面,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南通市旅游文化消费市场上成为南通民间工艺的文化品牌。而历史上曾经靓丽过的南通民间木版画,由于上述一些因素,保护与研究力量薄弱,政府与媒体对其关注度低,影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只有零星的民间艺术家还坚守在这块阵地上,但是创新之作为数不多,其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更是一片空白。因此,需要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进行相关的艺术研究与创新设计,以新的面貌融入新时代。

[1]叶原.“活态保护”理念中的抵触之处及解决之道 [J].美术观察,2014(04).

[2]严抒勤.只为那浓浓的乡土情[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尤世玮.南通民间艺术[J].大众文艺,2007(12).

猜你喜欢

年画南通民间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