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2016-01-27李诗佳王崑么迪等
李诗佳 王崑 么迪等
摘要: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留白技法为依据,通过对2组各30幅皆选自《中国画图鉴》的山水画进行留白比例的计算,发现其与西方美学中的黄金分割存在相关性,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审美方式——“量化留白”。最后分别从平面构图、空间的构成、文化内涵的表达与设计方案的表现等4个方面提出“量化留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量化留白;留白;园林景观设计;黄金分割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263-05
收稿日期:2014-11-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2541023)。
作者简介:李诗佳(1989—),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研究。E-mail:lishijia0602@126.com。
通信作者:王崑,博士,教授。E-mail:398626641@qq.com。“留白”雅称“余玉”,直接地说就是留下一片空白。“留白”书法上称“布白”,从美学上讲是“计白”,它既有“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1]的视觉美感,又能体现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是形式与内容的精妙结合。中国山水画在源于自然的同时又给园林创作提供灵感,因此留白作为山水画创作过程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和中心环节,对于园林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有学者就留白在传统园林中的使用进行研究,着重研究虚实、意境和空间3个方面。虚实手法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频繁,从虚实和中国画的内涵着手,可以从思想、形式和内涵3个方面系统研究景观设计与中国山水画、虚实与留白、景观设计中虚实与中国画留白之间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联系[2]。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所谓意境,正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艺术的意境也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美[3];金学智先生从物质与精神2个方面分析了园林美学中的意境美的营造与章法[4];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江南园林中意境的生成,探寻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5];董豫赣针对山水诗、水墨画、山林园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借鉴的事实,通过三者的对比性研究,追溯古代山水意境的特征[6]。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园林与留白的关系,留白对于传统园林以及传统空间建构形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7];《中国园林美学》中就不同类型园林的空间分割进行分析,提出奥旷交替的空间组合[4];吴家骅提出空间的延伸不仅是一种设计技法,也是一种设计哲学[8]。
将留白这一创作手法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既能提高视觉美感,又能深化底蕴,但在使用时,对于创作者的经验和美学修养要求较高,很难掌握。鉴于此,本研究提出“量化留白”的概念,以黄金分割作为“量”的约束与留白结合,针对园林景观设计这门即重艺术性又重技术性的学科,探索一种有所依据并易于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留白技法。
1“量化留白”的提出与研究
1.1所谓“量化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方式,属于中国的传统美学;黄金比例属于西方的形式美学,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大量的运用到绘画当中。前者偏向感性,是根据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自然、命运的理解决定的,重在意境;后者偏向理性,根据数学理论和几何理论,要求精准。所谓“量化留白”,就是将留白和黄金分割比例结合起来,以留白为载体,在内容上保留留白的精神、气质,在形式上以黄金分割的数学手段作为约束,形成最符合视觉美感的留白。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既需要艺术审美又需要技术手段的学科门类,量化的留白可以作为一种容易掌握,有据可依的审美方式运用在设计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提出的量化留白只针对于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而不是所有艺术门类。而留白是否可以量化、如何量化,量化之后又如何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1.2“量化留白”的依据
在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历程中,最初是源于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即对自然存在的物之形式规律的美学研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将自然作为基本审美对象形成了“数理形式”。在将世界万物数理化的同时,也从形式美的视角探讨美与艺术的规律,于是他们最早发现了“黄金分割”这一规律。在后人的不断研究中,这一源于自然的规律一直被视为在数理关系上最对称、比例协调、在视觉上最令人愉悦的比例关系。虽然黄金分割比例源于西方的形式美学,孕育在西方美学之中,但这不代表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没有关于形式的美学思想,虽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会对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造成巨大的影响,但对美和艺术的理性思考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中西方形式美学上的差异,只在于他们与科学的亲疏程度[9]。中国的形式美学是一种经验性的艺术形态。那么,黄金分割比例这一范畴在中国传统审美经验中是否也有出现,有学者将《佛说造像度量经》中网格规划和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对于人体的比例美感的几何分析充满了感性和理性,这一切绝不是巧合,这就是艺术和科学的比较和融合;还有学者将古代习字的九宫格与黄金分割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以李中原先生所著的《黄金分割习字从贴》为例,说明传统的习字格中具有4个黄金分割区域,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书法临摹范本中的字体结构大都长、方结合,错落有致,其长与宽比例大都在 8 ∶5 到接近正方形之间,而 8 ∶5 正是斐波那数列,正是长方形的长与宽黄金比例。这些都不仅仅是巧合,而是东方特有的汉字书法艺术同西方艺术的黄金比例的不谋而合。有观点认为,人类对黄金分割的趋向性是源于人类的“首选视线”,导致人类的“最佳视觉框架”正好吻合黄金分割[10]。 “首选视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也不因后天的因素而改变。在中国绘画艺术当中是否有黄金分割这一规律的存在需作进一步讨论。
1.3对于量化的研究
1.3.1研究方法在对黄金分割的研究中,将1个整体分为2个部分,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 ∶0.618,这一比值被叫做黄金分割比,也被叫做黄金比,即较大部分占整体的0.618,也可以理解为较小部位占整体的0.382。在量化的过程中,以此比例为基础,针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计算。花鸟画与人物画的技法程式与山水画差别较大,尤其是人物画在使用描白法时,留白的比例不稳定,很难从客观的角度选择研究对象,因此只选择中国山水画这一单一画科进行研究。由于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的主题与绘画的技法有所不同,既有以留白为主的作品又有以笔墨为主的绘画作品,从量化的角度出发,根据留白在山水画中所占的比重,以0.5的比例为准,将山水画分为2个部分:留白所占画面比例大于0.5的作品和留白所占画面比例小于0.5的作品。只要在取样计算过后,前者的数值接近0618,后者的数值接近0.382,即可理解为在留白与笔墨将画面分成2个部分的过程中符合黄金分割。分别取30幅留白所占比例大于0.5的山水画和30幅留白所占比例小于05的山水画,使用Photoshop软件,运用色彩范围选择单一色,通过直方图得到选中像素与总像素的数值,前者与后者的比即留白占整体的比例(图1)。
1.3.2研究结果将30个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图2、图3)并计算平均值,得出结论即留白所占比例大于0.5的30个研究对象所得的平均值精确到0.001的结果是0.618(表1);留白所占比例小于0.5的30个研究对象的平均值精确到 0001的结果是0.395(表2)。60幅作品皆选自《中国画图鉴》,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试验的精确性有待探讨,并且选取作品的数量有限,但是最终结果与黄金分割比例如此接近说明了黄金分割这一神奇的自然美学规律也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有所体现,对于黄金分割这一定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在用另一种表达来对其表示赞同。
2“量化留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本研究认为“量化留白”可以作为一种审美方式,贯穿于景观设计的全部过程。从外在形式来说,“量化留白”能够体现设计中很重要的3个手段:虚实、对比和尺度。在内在涵义
方面,“量化留白”的手法取“留白”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即对取舍的一种掌控、有与无的辩证思考以及意向思维所追求的意境之美等,同时又有西方哲学对数和宇宙规律的一种探索。2.1平面构图
“构图”是指作者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各个元素的关系和位置,并构成整体艺术形象的过程[2]。在景观设计的构图阶段,旨在将构思的主题通过空间中的各个要素有序地划分和连接,把想要强调的重点突出出来,较次要的则要弱化,形成主次有序的统一体。此时,“量化留白”手法可以应用到景观要素之间的图底关系,并且体现了虚实、尺度和构图的平衡。根据园林的类型不同,绿地、水面和广场等都可作为园林中的留白,相对于主要景区和主要景点,作为“图”或“底”的存在。
表130幅山水画中留白的量化表(大于0.5)
序号作品名作者留白比例
(精确到0.001)1白雪高风图 江必名0.561 2白云红树图 刘度0.597 3抱琴独坐图 蒋乾0.535 4层岩丛树图 巨然0.592 5春山秀色图 高俨0.532 6点苍山色图 黄向坚0.640 7东晋风流图 方从义0.644 8读碑窠石图 李成0.615 9风雨归牧图 李迪0.684 10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0.691 11关山行旅图 陆妫0.595 12华山景图 戴本孝0.618 13黄山 刘海粟0.508 14江濑山光图 黎简0.568 15匡庐图 荆浩0.522 16林荫对话图 金汝潜0.574 17柳溪渔乐图 樊圻0.624 18琴高乘鲤图 李在0.629 19秋林逸居图 蓝孟0.745 20沙汀烟树图 惠崇0.789 21山水图 方薰0.624 22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0.550 23踏歌图 马远0.602 24天山积雪图 华嵒0.658 25溪桥深翠图 方琮0.518 26溪山远眺图 樊晖0.700 27溪山真赏图 金润0.663 28夏云欲雨图 刘珏0.596 29潇湘图 董源0.710 30早春图 郭熙0.655 平均值0.618
江南园林中,常以水做全园主景,就水与周围园林要素所组成的局部景观来讲,水面相对于周围的环境,如亭、榭、廊和假山等,可以视作留白。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狮子林平面东西成方形,以水面为中心,桥、园路与山石将水面划分成大小不一的5个部分,层次分明(图4)。从整体来看,中心水面落实在平面之上,可以看作是全园中的“图”,视作相对于全园的留白。通过计算,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0.482,与黄金分割率的差值——0.382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大,而且引黄金螺旋于平面图中,发现水面集中接近黄金螺旋线紧处(图4)。另一方面,5处水面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比例关系。经过计算,水面1/水面2=0.382,水面5/水面4=0.573,2个数值十分接近黄金分割比。由平面图可见,水面1和水面2形成较开阔的水景,中间以九曲桥连接的湖心亭作为分隔,在分割时,造园者避免了等分,而是采取了接近黄金比例的分割方式,2块水面作为四周建筑与山石的“底”,湖心亭伫立于水中,水波荡漾,从两侧看去,水面的开阔使视线集中在湖心亭上,前有水清鱼影,后有山石、建筑做景,营造十分和谐的水上景观。水面3、4、5曲折幽深,水涧两侧有石岸,修竹阁被3块水面环抱于其中,成“品”字形布局,形成别致的景观效果。3处水面周围岸上有许多假山叠石,与建筑连接形成局促的硬
质景观,这时水涧的穿梭可以稀释假山的密集感。留白的水面与密集的硬质景观相互对比与衬托,既能集中视线,又能开阔空间。同时,两者的数量和尺度可以通过量化来掌握,硬质景观较多,水面过小,则局促;硬质景观过少,水面过大,则平淡。量化留白使平面张弛有度,疏密有致。
2.2空间的构成
景观设计归根结底可以说就是空间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不能将思维局限于单向内敛的空间格局,而是应该在使空间层次分明的同时还要相互作用。除建筑以外,景观元素也可以作为空间的界限,如植物、小品、水体及道路等,不同的景观要素营造的空间感受不同。以道路为例,如果将园林中的一个景观节点看作一个独立的空间,连接节点间的道路可以视作一种留白,空间与空间之间要保持一种连续性(图5),这里就可以参考留白所体现的气韵,无论开阔的空间还是闭合的空间,其边界都不能完全密闭,可以通过夹景、借景等手段打破边界,形成灵动连贯的空间序列。道路既是2处节点之间的联系,对游人进行引导,使游人与景观产生共鸣;又是2处节点之间的停顿,给游人在景与景之间留出时间的空白,回味反思。
在古典园林中,曲廊最能体现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留白。以网师园为例(图6),从网师园东侧山水园进入,以曲廊作为引导,使其中的各个空间相互分割又相互连接,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曲廊幽静狭窄,在观赏的过程中为下一个空间的到达作为铺垫,时间上留给观者体会沉思,曲廊两侧佐以粉墙和山石,使廊中景色步移景异。在经由曲廊到达“小山丛桂轩”和“濯缨水阁”时空间瞬时开阔,坐于“小山丛桂轩”中,四面门窗开阔,窗外重峦叠嶂,乔木丛生远观有深山幽谷之感。由曲廊到“濯缨水阁”,沿廊出行,豁然开朗,一泓池水,清澈见底。水阁倒影于水中,空间对比感受强烈,有“柳暗花明”之感。阁邻水有长脚寿字栏杆,凭栏远眺,南望“蹈和馆”窗景,遥遥相望,窗中见窗,景中有景。北望室外长廊,屋檐古朴,“看松读画轩”于树丛间隙之中若隐若现,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沿廊向北行至“月到风来亭”,亭西以粉墙为屏,空间就此停顿,仅有漏窗向外延伸,东侧却邻水,视线开阔使空间向外无限延展,天光、山色。树影、屋檐映于水中,亭两侧空间对比强烈。
2.3文化内涵、意境的体现和理念的表达
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留白所传达的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如何使景观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除了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人思索与回味的深刻内涵。在传达设计理念时,适当的留白,引发观者的想象与思索,是激发心灵审美的一种途径,最后使观者感到回味悠长。同时留白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和美学。在运用留白手法实现艺术创作的形神、虚实、动静、明暗、刚柔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周易》中的阴阳辩证原理。另外,《系辞上传》中有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体现了一种表“意”的含蓄性,这也是留白想要达到的。老子也有“大象无形”和“大音希声”的美学观点,其中包含
着有与无的对立和统一。老子称其为“道”。它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它类似于一种生命过程,却又朦胧不清、惟恍惟惚。老子认为“道”即是“虚无”。实指向虚,虚扩大实,虚以实而存在,实以虚而灵光,以实见虚,为虚写实,以虚为本,虚实相彰,这是中国意境说的精髓[11]。梁廷栴说:“言情之作,贵在含蓄不露,意到即止[12]。”这里的“含蓄”,在如今的景观设计当中,也可以体现在作者对景观主题的传达。间接含蓄的传达主题可以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景观更加耐人寻味,不同阅历和生活环境下的观者所体会的主题也会有所不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子的思想在庄子时期也得到延续。庄子在《知北游》中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13]。”这是庄子论美学最重要的言论。单就“量化留白”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讲,“量化留白”更适用于新中式景观的设计当中,营造一种既具有强烈的中国古典气质及中国哲学观,又符合科学的审美比例的景观。
2.4景观设计方案的表现
景观的全部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方案的表现上,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在视觉美学上与中国画最具相通性的,因为两者都表现在平面。从方案的排版到图纸的绘制,无论是使用软件还是徒手绘制,都要做到构图美观,表达明确。这时深厚的美学与绘画基础便尤为重要,“量化留白”可以作为便捷又易掌握的审美依据应用到景观方案表现中。与中国画的创作相同,可以参考中国画的构图形式,研究中国画中留白的位置结构。同时在表现时,留白作为背景色衬托主体,在体量上需要掌握尺度,如图7,以十分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用大面积的留白,道路与建筑均使用白色,与植被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之间用灰色过度不显突兀。图中留白部分经计算,占全图比例为0.642,使整个设计高端简约。方案中的剖面图与整个方案的风格相符,构图巧妙简洁,留白部分占全图比例为0706(图8)。在效果图的表现上可以发现,构图形式可以很好地参考中国画,如图9与图10,再一次证明了美学使艺术之间具有很大的相通性。2幅作品中留白所在图面位置和比例都十分接近,前者留白比例是0.406,后者是0.456。
3结语
在景观设计这一既要求美学底蕴又注重科学技术的学科中,本研究提出“量化留白”这一中西结合的审美方式,并对
它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希望得到适用于景观设计领域的容易掌握的审美标准。在通过“量”的约束中,提高传统美学在当代的实用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虽然初步证明了“量化留白”的可行性,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克服,如计算数据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完善,提高精确度;计算时取样数量有待增加;以及伴随着研究的加深,“量化留白”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也可能逐渐扩大等。总的来说,“量化留白”的概念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有很大的空间值得发掘。
参考文献:
[1]包世臣. 艺舟双楫[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安新东,段渊古,李雪莲,等. 景观设计中的虚实与中国画留白之关联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1):198-201.
[3]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M]. 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盛翀. 江南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方式[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董豫赣. 动境·意境·化境:山水(诗)·水墨(画)·山水(园)[D].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5:33-159.
[7]鲍英华,鲍鲲鹏. 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思想解析[J],中国园林,2012(5):73-76.
[8]吴家骅. 景观形态学[M]. 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赵宪章,张辉,王雄. 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陈辉. 黄金分割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1]陈望衡. 中国古典美学史[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2]梁廷栴. 曲话[M]. 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8 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13]庄子. 知北游[J]. 北京:中华书局,1983.周蔚,齐梅,肖云峰,等. 水稻秸秆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
:26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