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查可勒图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16-01-26魏小林仓索南尖措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斜长大理岩磁铁矿

魏小林 仓索南尖措

摘要:通过多年工作,分析了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铁矿岩石岩性组成及地质特征;剖析了矿石的物质成分与化学成分;得出了矿床的成因,为该区沉积型变质铁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祁漫塔格;沉积变质;地质特征

异常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层区划归属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区之柴南缘地层分区。在漫长的地史演化过程中,该区经历了多次复杂而强烈的构造运动,不同规模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发育良好,尤以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上的主体构造骨架,对各时代地层分布、各期岩浆岩、变质作用及矿产等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有晚太古代—早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Ar3Pt1b)和第四系。

1.1矿区地质特征

白沙河岩组分为三个岩段:即片麻岩段(Ar3Pt1ba),由深灰色斜长角闪片岩、灰白色金云母方解石大理岩等,另外见少量的灰色片状黑云母变粒岩;大理岩段(Ar3Pt1bb),由灰白色镁橄榄石白云质大理岩、糖粒状大理岩夹条带状大理岩、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少量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和斜长角闪岩段(Ar3Pt1bc),由灰黑色斜长角闪岩、灰黑色斜长角闪片岩夹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组成。

1.2矿区构造特征

该区主体构造线方向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各侵入体长轴方向即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白沙河岩组中的片麻理产状也呈东西向展布,与区域内矿床的分布方向一致。说明区域构造主应力方向以早期的近南北向挤压和晚期的近南北向扩张为主。

断裂构造和侵入岩体是区内成矿和控矿的主要因素。与边界断裂斜列的次级断裂与侵入活动后期成生的富碱花岗岩类岩体相结合,是成矿和聚矿的有利条件。

1.3矿区岩浆岩特征

主要为印支期侵入的灰色中细粒花岗闪长岩(T3γδ):分布于区域中南部,呈岩基状产出。岩石为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40-60%)、钾长石(5-27%)、石英(20-35%)、黑云母(2-15%)、角闪石(1-5%)等组成,副矿物主要有锆石、磷灰石、榍石、磁铁矿、白钨矿、钛铁矿、辉钼矿等。

1.4围岩蚀变及其找矿意义

本区变质岩主要是区域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不显著,规律性不明显。其中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分布广泛、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主要的变质岩石有:矽卡岩化大理岩:白-灰白色,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其它见有少量透辉石等。主要分布于矿体的上接触带和脉岩的两侧;矽卡岩:主要类型有透辉石矽卡岩。

2.矿床特征

查可勒图铁多金属矿床位于白沙河岩组大理岩段斜长角闪片岩及片麻岩与大理岩的接触部位。

2.1矿体的形态及规模

区内共发现6条矿化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矿体最长约1500m,最大厚度683m,埋深0~80m,矿体倾角与围岩产状基本一直,较为稳定,矿体产于白沙河岩组大理岩段斜长角闪片岩、片麻岩中。

2.2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类型:磁铁矿赋矿岩性主要为磁铁矿化角闪石英岩、磁铁矿化角闪石英角岩和磁铁矿化斜长角闪片岩。另可见少量的热接触交代磁铁矿化矽卡岩,属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矿石类型,数量较少。

其中,磁铁角闪石英岩是预查区主要的矿石类型,矿石呈灰黑色,粒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是磁铁矿,局部伴生微量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榍石等。

2.3围岩蚀变

异常区内围岩裂隙发育,局部破碎不完整,围岩蚀变非常明显,主要的围岩蚀变有:

矽卡岩化:发育于矿体围岩的大理岩,一般呈脉带状、似层状分布,非常弱。

硅化:地层岩石受热液持续叠加,硅化作用形成密集的石英集合体,主要见角闪片岩中。

高岭土化:主要形成长石与热液交带作用,主要发育大理岩、斜长片麻岩的裂隙当中。

3.矿床成因探讨

该区位于东昆仑东段的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代白沙河岩组地层,是区内矿床的矿源层,其中该地层富集Zn、Fe、Co、Cr、Ni、Cu及Hg丰度较高,具备形成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的必要条件;岩浆热液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是重要导矿、控矿因素。

异常区铁矿体的围岩主要为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角闪片岩和大理岩,赋矿岩石主要为石英岩、角闪片岩。区域变质前为一较稳定的沉积地层(岩石的层理构造)具有沉积特征。在变质过程中伴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可使一些原来含水矿物脱水形成新矿物,密度小的矿物向密度大的矿物转换。由于变生热液作用使发生了“再活化”迁移从新富集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又热生热液溶解了含铁层中的铁质,含铁热液较低的地段,交代贫矿中的硅质而形成了富铁矿。

综上所述,变质矿床是受原含矿地质体控制的,而原含矿地质体有多位层状。通过已验证的钻孔发现,铁矿赋存于变质岩中,经后期热液叠加铁矿富集呈明显带状及皱状构造。区内矿床受后期断层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呈背斜构造产出。因此认为本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改造型(后期矽卡岩化叠加)铁金属矿床。

参考文献:

[1]东昆仑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报告 计文化等

[2]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 党兴彦等

[3]祁漫塔格地区铜多金属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曹世泰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斜长大理岩磁铁矿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比较分析
随枣北部桐柏杂岩表壳岩特征、成因及时代探讨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赤峰东部宝音图群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滇西半坡杂岩体斜长岩特征及其U-Pb年代学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
X射线粉晶衍射仪在大理岩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某含铜磁铁矿采矿方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