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格局分析

2016-01-26白佳赋范华林白佳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干旱区格局

白佳赋++范华林++白佳毅

摘要:亚洲中部是北半球中暖温带和温带陆地面积最大的干旱区域,也是世界最大的干旱区域。它的自然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所以对此区域的生态地理格局进行有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其地理位置、地质地貌与气候环境做简要的介绍,并且对其生态地理格局的调整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格局

1.地理位置

这篇干旱区域位于阿尔泰山和乌拉尔山以南,青藏高原、帕米尔以北,伏尔加河和里海以东,至乌鞘岭与贺兰山,是在地球的北半球所有陆地中温带最宽的干旱区域。这片区域的地理位置处于东经40°到112°,北纬35°到53°之间。其区域范围如图一所示。

图1 亚洲中部干旱区域(本文研究范围)

2.地质地貌

这片区域的干旱情况是很长时间以前就造成的,其干旱的原因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造成的。地质运动是不能够改变的自然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的构造运动,为其干旱的情况创造了先决性的自然条件。在地质进行自我构造的时候,印度板块也在进行不停的活动,并对欧亚大陆板块进行不断的撞击,所以形成了很多比较特殊的地貌地形,例如盆地和高原等等[1]。

在干旱地区的周围是由很多的山脉组成,这些山脉包括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乌拉尔山等,在这些山脉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盆地,例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费尔干纳盆地。在这其中还蕴含着很多的沙漠,例如库木塔格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亚戈壁等。其中吐鲁番盆地和卡拉吉耶洼地是其中干旱区域的重点地区,这一地区的高原成为了它们的屏障,对季风造成了严重的阻挡,所以湿润气流减少了过多,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极其独特的地质地貌。

3.气候条件

由于这块干旱地区的位置处于大陆的内部,所以海洋性气候的滋润就不可能到达这片区域,尤其是很多高原的阻挡,就连大西洋和北冰洋送来的微弱水汽都不能完全的影响这片区域的气候。所以在这片区域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在吉尔吉斯坦上的南部部分地区,气候中形成了亚热带气流活动,相对于其他干旱地区来讲四季比较分明。

在这片干旱区域中,降水区域一般集中在天山山地和帕米尔高原当中。在这其中也形成了很多的河流。以帕米尔高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为例,帕米尔高原的迎风坡的降水量很大,每年的平均降水量最高可以达到2000毫米。而塔里木盆地的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左右,有些时候甚至会低于50毫米。所以同样是在干旱的区域中,也会因为地形的差异造成降水量的很大差距,从而使干旱情况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气温上看,亚州中部干旱地区的气温分布出现了中间低,两端高的情况。地势越高,反而气温越低。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气温就越高。总之,亚洲中部干旱地区的气候状况就是多种情况并存的复杂天气情况。

4.缓解亚州中部干旱的措施

4.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内陆水循环模式

水是生物圈、大气圈、冰冻圈和水权重最重要的物质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所以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来进行全球的水文循环就会将陆地与大洋之间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联系,就可以让水在自然界形成更好的循环。其过程是要将陆地与河流进行流通,把河流中的水注入到盆地中的湖泊当中。在另一条线上,是将大气底层的气流形成一种循环的模式,在返回的过程中是通过大气低层的气流进行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会输送很多的水份和尘埃,还会有很多的昆虫幼体和孢子花粉。实现了水份与其他生物共同输送的情况。这种循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稍稍缓解干旱的情况,并且在循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开放的环形流动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地理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

4.2对绿洲的建造

在亚州中部的干旱地区,其环境形成了比较利于生物生存的盆地地形,也形成了山区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与此同时,地形中的很多盐类、淤泥、生物残体和化学元素都为平原盆地提供了很多适合于植物生长的物质,所以形成了很多的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等等,由于沙漠中不同的区域和地形的土质不同,所以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和环境情况进行耕作,在技术的选择上也要使用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目前在很多地区都有比较小型的绿洲,给亚洲中部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改善。所以通过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用,就会使地球生态圈更加向平衡的方向迈进。

结论

综上所述,再对亚洲中部干旱地区的生态地理格局的不断研究和分析,相关科学人员对此状况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很多种方法和措施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具体的改善。不仅具有科学性的意义,还具有社会性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了全球的持续性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姜逢清,王亚俊,李耀明,胡汝骥.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格局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3,03:385-390.

[2]胡汝骥,姜逢清,王亚俊,李均力,李耀明,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罗格平,张建明.中亚(五国)干旱生态地理环境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4,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干旱区格局
黑龙江半干旱区饲用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旱涝的变化规律
干旱区影响水面蒸发的气象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