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技术应用
2016-01-26陈俊扬刘昊
陈俊扬++刘昊
摘要:现阶段,单片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然而,因为单片机微型技术中的电子工程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需要积极改进并创新电子工程技术,并深入研究其在单片机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子工程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其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然而,因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体积及型号的限制,导致该技术很难在各领域中发挥其作用。所以,计算机的微型化将成为其未来必然发展的趋势。此时,集成电路与超集成电路应运而生,使计算机体积不断减小,并提高了该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开始重视计算机在单片机中的应用。
1.电子工程技术特点与单片机的应用现状
1.1目前电子工程技术特点
在电子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子工程逐渐形成了具体的学科,并且成为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电子工程技术能够对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准确地衡量,所以,众多高校也开设了与其相关的课程。虽然在学习该专业技术知识后能够将其应用于设计与生产工作中,但是,目前看来,我国电子工程技术的水平仍不高。一般来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与借鉴成功经验。然而,西方国家实行了技术封锁,所以,我国的电子工程技术只能依靠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来改进创新,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1.2单片机的应用现状
单片机是微型的计算机,而目前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与单片机相关的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已经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大部分人认为,计算机的产生代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然而,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却是基于电力工程技术而来的。根据实践调查发现,我国电子工厂的数量较多,然而大部分工程是外国公司所有,本土电子工程企业并不多。在单片机被广泛应用后,电子工程技术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
2.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应用
2.1与计算机相互连接
单片机本身具有通信接口,所以能够实现同计算机的连接,而且能够以通信设备的形式为计算机的网络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目前,我国大多数通信设备都安装了单片机,而比较常见的通信方法包括两种,即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2]。
2.2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主要有异步与同步两种形式。若采用异步串行,在线路中所显示的数据就是通过单字符进行传送,而且不同字符能够相互连接,进而形成间接传送。然而,最终的传送方式需要根据传送方自身要求来决定。采用异步传送的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够通过时钟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2.3依托高校,引进专业人才
要想更好地发展并创新电子工程技术,还需要依托高校。高校在开设的相关专业中,应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并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子工程技术的知识,进而培养出复合型且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完美地实现专业人才的对接。与此同时,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而不断提高并创新电子工程技术,推动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4在智能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因为单片机本身高度集成,并且实际控制比较灵活,体积小,具有较高的安全特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在智能仪器仪表中[3]。在对单片机进行应用以后,实现了半自动化仪器设备向智能化的有效转变,并且将数字化当作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因为单片机的智能性质极高,所以,被应用在数字化的电力中,进而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实现了测量、处理与控制功能的有效统一,并且逐渐向智能化发展。
2.5工业领域的应用
单片机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很广泛,特别是在控制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中,单片机已经被当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此外,工业生产的流水线管理工作也采用了单片机技术,实现了管理系统与计算机的有效联网控制,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二级的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业领域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工程技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予一定的重视与关注。电子工程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成熟与完善,不仅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发展需求,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该技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发展电子工程技术,进而推动该技术的应用。文章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特点以及单片机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单片机中的具体应用,旨在积极地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骆菲.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6):15-15.
[2]周小萍.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技术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9):220-220,221.
[3]和海峰.分析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技术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162-162.
[4]沈国阳.浅谈单片机中的电子工程技术应用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216-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