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2016-01-26李建国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734000

学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出水管圆柱意识

李建国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李建国(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734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合作求知的新模式,给学生以自主思维的空间,并给学生设计自主开放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空间引导兴趣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9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机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对学习活动、探究过程产生积极参与的心理,这对于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以民主、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感到这里没有威严的面孔,没有对难题的恐惧,没有怕教师批评的胆怯。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质疑。比如:“你的思维很独特。”“不要紧张,慢慢说,说错了没关系。”“你再想一想。”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座位上作适当的提问、引导。对于小教师的讲述,不苛求结果的正确,但求算理表述的清晰,即使学生讲错了,也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注意照顾各类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求知心态。这样做,改变了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局面。

二、构建合作求知新模式

教师要重视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好、中、差搭配,成员定期流动,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担任发言人和评判者,较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计算,显得很吃力。教师则依据规律轻松地说出一连串能被2、3、5整除的数,让学生一一验证,学生在惊喜的心理体验中,兴趣盎然,在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趋动下积极求知,这样学生在学会新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主探究意识。

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说:“有好多棵大树,如果不锯倒,你能算出它的直径吗?”先由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推选代表陈述讨论情况,最后形成正确的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感到教师的提问很有趣,急于想知道其中原因。这时教师说:“通过这节课学习,你会找到答案。”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学习新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留给自主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自我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和认识过程有效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水池,装有进、出水管各一个。单开进水管,3小时可注满空池;单开出水管,5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完,若同时打开进、出水管,多少时间可将空池注满?在计算时,绝大部分学生用常规方法解:1÷(-)=7.5(小时)。我发现有位学生解法奇特:15÷(5–3)=7.5(小时)。便让他给大家讲讲算理:“要是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15个小时,那么,进水管可注满5池水,而出水管将放掉3池水,这样就还剩2池水。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注满1空池水要15÷(5–3)=7.5(小时)。”我追问:“你的15是怎么来的呢?”他说:“15是3(小时)和5(小时)的最小公倍数。”他讲得多好,条理分明,说理透彻。我当即肯定和表扬了这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刻意求新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对比解法,领会题意积极思维,对他这种直接了当的计算过程无不称赞。这无疑对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群体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又如,教学“把一个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6厘米的圆锥,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一题时,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弄清题意,得出了一般的解法:3.14×()2×h×=3.14×)2×4。再问:“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积极思索起来,经过反复争辩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解法:4×3 =12(厘米),再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说:“因为等底等体积的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这样教学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设计自主开放的练习

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开放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不断探索、发现和收获。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出示课件问: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结果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想到了圆柱底面半径、直径、高各是多少?想到了圆柱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想到了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正方体中截取最大的圆柱后余下部分的体积。以上开放性的练习,学生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典型材料。

五、注重学习过程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探究。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实际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比比量量”“折折剪剪”“摆摆拼拼”等操作,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的能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教学,学生边思考边解释:1.怎样把6.5×0. 82转化成整数乘法?2.按整数乘法计算得出的积比原题结果扩大了多少倍?3.要得到原题的结果应把这个积缩小多少倍,怎样缩小?4.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5.积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点?这样设计自主探究提纲,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观察计算,让学生主动探索出小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意识,形成数学能力。克服了以往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总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设计趣味灵活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在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议,这样就激发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出水管圆柱意识
虾子河排洪泵站出水压力管道设计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圆柱的体积计算
Eensy-weensy Spider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通海管路出水管末端管径对水动力噪声的影响研究
热泵干衣机的清洗系统和具有其的热泵干衣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