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葡萄球菌病临床特点解析及诊治
2016-01-26钟扬万重庆市江津区吴滩畜牧兽医站402260
钟扬万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畜牧兽医站 402260)
猪葡萄球菌病临床特点解析及诊治
钟扬万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畜牧兽医站 402260)
猪葡萄球菌病属于条件性发病,仅在猪体表及皮肤黏膜受伤的情况下容易感染致病,但临床上其他多种猪的常见病均容易继发感染本病。经深入研究本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特点,加深了兽医对本病的认识,并掌握了最佳综合防治方案。
猪葡萄球菌病;条件性致病;渗出性皮炎;诊断;综合防治
1 病原学概述
猪葡萄球菌病 (EE)的致病原为 “葡萄球菌”,该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煮沸可迅速致其死亡;常规消毒可将其大量灭活;药敏试验表现为对复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最为敏感,长期单一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
2 流行病学分析
致病性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但本病属于条件性致病,一般以体表创伤、表皮黏膜受损并感染相关致病菌时才会引起发病。因此,本病呈常年发病,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构成传播;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易感、症状最为严重;多呈零星散发,发病率一般不高;环境污染严重、饮食源被污染 (不洁)、同栏舍饲养数量过多、猪群打架受伤及其他意外损伤等是造成发病的重要因素。
3 症状及剖解
本病常见于30~60日龄仔猪,病初可见发病猪眼周、耳部、头面部及身体少毛部位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继而形成颗粒状黄色小水泡,破溃后渗出液与皮屑、皮脂、粉尘等混合,形成干涸结痂,痂皮粘手有油腻感 (俗称:油皮病),久之出现横纹龟裂,并散发异嗅味,局部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流汁创面,创面常附着带血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皮肤结痂并发发展迅速,但病猪一般无痒感及发热症状。剖解本病致死病例,可见机体轻度至中度脱水,外周淋巴结肿胀,肝脏略微肿胀、表面散布黄白色坏死病灶,胃肠出现不同程度炎性出血,肾皮质点状出血,舌根、咽喉黏膜有黄白色假膜,脑脊髓液增多,脑膜充血水肿。
4 诊断要点
本病一般以典型临床症状作出初诊,诊断主要依据包括:重点发病日龄集中于60日龄以内仔猪,明显的油性、渗出性皮炎,躯干部形成局部或大部黏性、油腻结痂皮,有异臭味等。进一步确诊应采集病料 (病猪结痂皮、渗出液)作涂片镜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发现典型的葡萄球菌体、菌落。
5 综合防治
5.1 预防控制
本病致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但属于条件性发病,因此要以尽量控制病原菌感染为主,做到以下几点:防止仔猪舍同群内过于拥挤、打斗,造成体表创伤;阉割手术、切齿、断尾、断脐带等坚持无菌操作规范 (严格消毒),避免创口感染;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猪栏舍围栏表面过于粗糙擦挂伤猪体,避免任何尖锐物品伤及猪体;规模猪场应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尽量降低外伤感染几率;仔猪舍实施到位的保洁及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除粪污、不洁垫料等,定期采用不同品种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提高灭菌效果,最大化抑杀养殖环境中的病原菌;重点防范母猪产房、仔猪保育舍,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实施彻底的清洗及消毒,然后在放进清洁、消毒 (或熏蒸)过的产仔栏,对母猪和仔猪的体表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处治 (涂抹碘酒、酒精等),有助于控制本病进一步恶化;针对本病发病猪场,应采取整群药物防治,笔者推荐 “可溶阿莫西林 (原粉)+黄芪多糖 (颗粒/原粉)”混饮,分早晚各1次,连喂5~7d,可以有效净化猪体内疫病原;病史区 (场)可采用猪群分离制备的葡萄球菌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分别于产前第4周及第2周对母猪进行注射,以便提高其初乳中抗体的含量,并确保新生仔猪吃足初乳,对预防哺乳仔猪葡萄球菌病有积极意义。
5.2 治疗
经笔者实践验证,当前治疗本病的最佳处方为:复方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钠或头孢噻呋钠 (控制继发感染,0.1g/kg)+黄芪多糖注射液 (抗病毒、强免疫力,0.1ml/kg)+鱼腥草注射液 (利尿排毒、敛脓,0.2ml/kg),混合肌注,交叉用药效果更佳,1~2剂/d,连注3d。治疗期间,带猪消毒或猪体表雾喷中等浓度酒精液,可加速病猪痊愈。本治疗方案综合治愈率90%以上,仅少数急性、败血型重症病例发生死亡。
钟扬万 (1975.1-),男,重庆市江津区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