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
2016-01-26周毅蓉
周毅蓉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冲脉镇畜牧兽医站545214)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
周毅蓉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冲脉镇畜牧兽医站545214)
近代规模化生猪养殖因频繁引种及交易,导致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各大型猪场阳性检出率增高,该病重点危害妊娠母猪、低龄仔猪和保育仔猪,严重制约自繁自养猪场的长远发展。具体剖析本病的临床特点,从中掌握了高效的对症控制措施,以强化预防控制管理来减少发病,并纠正了业内人员对本病的认识误区。
猪圆环病毒病;阳性率;免疫抑制;综合防治
1 病原特点简述
一般认为猪圆环病毒病 (PCVD)的致病原是猪圆环病毒2型 (PCV2),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其致病靶器官极为广泛,经临床验证已知PCV2可造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断奶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 (PRDC)、仔猪的先天性震颤 (CNS)等多种疾病,并可造成动物机体产生强免疫抑制,进而出现 “病毒-病毒”、“病毒-细菌”多元混感的现象。PCV2的自然宿主广泛,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尤其以频繁引种及交易的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为最高,所以PCV2的危害性不亚于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等,是现代规模化养猪必须重点防范、主动净化的高危害性病原体之一。
2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特点
本病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外大量流行,之后,随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频繁对外引种及交易,导致我国多地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高达40%以上,总体表现为国外引进品种猪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地方品种,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和用途的猪均易感,但不同品种的易感性不同,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病种,可导致阳性猪群对各种常规疫苗免疫无应答。本病主要经口腔、呼吸道、受损上皮黏膜等多途径侵入构成感染,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猪均易感,重点危害低龄仔猪、保育仔猪及妊娠母猪,带毒的妊娠病毒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亲代仔猪;带毒病猪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环境及饮食源,可造成本场猪群循环再传染;在现代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密集型、集约化饲养加剧本病的发病率,并由于继发或并发现象普遍存在、多元化混合感染增多,比如PCV2与小球隐孢子虫、猪伪狂犬、致病性沙门氏菌、亚型猪瘟、致病性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猪蓝耳、猪肺疫等混合感染,导致本病呈难防、难诊、难治的现状,对现代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
3 防控措施
(1)引种时要做好检疫监测工作,尤其是较大规模猪场,引进后最好能进行ELISA血清学监测,确定为无阳性后再进行隔离一段时间,无异常后方可混群。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粪污,消灭蚊蝇,并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2)重点抓好与PCV2密切相关的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并结合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合理选作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等重大疫病疫苗;本场消毒和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严防外来病原传入本场,最大化控制、抑杀场内多量病原微生物;及时隔离、治疗及淘汰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猪,消除群内发病隐患,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实施消毒灭源务必选用效果确切的消毒药物及采用正确消毒方式,尽量提高消毒效果,建议优先使用含戊二醛的广谱消毒药。
(3)要加强包括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等病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对种猪场、扩繁场更要做好监测工作,依托监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用科学的监测方法来指导免疫,使猪只的各种疫病的免疫合格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有效的防止各种疫病的发生。及时淘汰疫病监测出的阳性猪只,逐步净化猪场的疫病,建立良好的疫病防控休系,生产出更多健康,合格的种猪、肉猪、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4)对于圆环病毒本身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大量应用黄芪多糖,可提高仔猪免疫力,对控制疫情的发展有一定作用。母猪的预防非常重要,使用有效的抗菌素等药物可以降低母猪带菌数量和病毒携带量,是预防和治疗圆环病毒的关键。母猪在产前1周和产后1周和小猪断奶后1~2周进行保健:抗生素、维生素等。
周毅蓉 (1982.8-),女,广西柳城县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