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丹毒的诊断与分析
2016-01-26文贤周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畜牧兽医站409900
文贤周 (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畜牧兽医站 409900)
一例猪丹毒的诊断与分析
文贤周 (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畜牧兽医站 409900)
为获得防控猪丹毒的有效方法,采取临床调查法及现场巡诊法对发病猪场及猪只进行诊断,并采取全群防控和分群治疗方式分别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表明,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类药品及加强清洁卫生能有效防控猪丹毒的散发流行。
猪丹毒;诊断;分析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致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也被称之为 “打火印”。此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给人畜健康均带来不良影响。因过去对猪丹毒疾病的防控重视力度不足,使得现今该病出现复发与流行趋势,增加了疾病防控难度。因此,需要对猪丹毒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找出对症治疗的方法,将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1-4]。
1 病例描述
2016年5月,重庆秀山县官庄镇某规模猪场3头生长育肥猪出现不食、精神沉郁、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块,触诊体温升高,畜主担心猪群病症进一步恶化,邀请笔者现场诊断和处置。
现场巡场发现,该猪场为典型的农民养猪扩大化家庭农场式养殖,管理粗放,圈舍卫生较差;无正规的免疫程序,仅由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免疫了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疫苗;发病猪只为生长育肥猪,体重在70kg左右;食欲降低,料槽余料较多,尿液深棕色,精神沉郁,体温42℃左右;发病猪背部普遍出现程度不等的各种形状的皮肤隆起出血斑块。据畜主描述,于病猪出现症状后给其打了氨基比林和头孢,不见斑块消失。
2 防控措施和方案
2.1 全群防控
2.1.1 定期清洁和消毒
猪场与周围地区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定期消毒圈舍地面、垫草及猪舍内日常用具。每批仔猪出栏后用水冲洗墙壁、门窗与地面,并用2%煤酚皂溶液消毒。保持猪舍干净、通风较好,已发病病猪隔离治疗,病死猪集中堆放、处理并消毒。
2.1.2 强化免疫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养殖户需在每年春秋两季完成2次猪丹毒疫苗接种,仔猪断奶后即给予免疫接种,保证猪群体获得免疫力。常用的猪丹毒接种疫苗为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0kg体重断奶猪皮下肌注5ml,3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长达6个月;猪丹毒弱毒菌苗,所有猪均皮下注射lml,整个免疫期为半年;猪丹毒GC42弱毒苗与猪丹毒C4T10弱毒苗,其中GC42弱毒苗应用最广。猪丹毒GC42弱毒苗是冻干苗,根据瓶签使用剂量,用20%氢氧化铝胶稀释,每头猪皮下注射lml。同时按照2ml/头的标准口服,采用散食饲喂法,即取适量饲料与少量水搅拌均匀后,将疫苗用冷水稀释后添加到饲料中,撤于槽内让其自由采食。
2.1.3 全群投药
对全场所有生长育肥猪阿莫西林拌料,配合应用扶正解毒散,前者连续使用5d,后者连续使用7d,每天上下午各1次。疗程结束根据猪群整体状况决定是否改换其他药品。
2.2 分群治疗
对表现症状且发烧猪群,肌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配合樟脑磺酸钠、VC和双黄连注射液,连用3d,每天上下午各1次。3d疗程后根据出现症状猪群恢复情况酌情给药。
3 诊治体会
(1)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主要感染猪,人、禽类和其他动物也有感染,2~6月龄猪只最易感。该病原菌感染猪只后,分别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3种型又各自以败血症、皮肤疹块和关节炎型为典型临床特征。结合本次病例所在猪场免疫史及病猪临床表征,初步诊断该病例为亚急性型猪丹毒。
(2)青霉素类药品、林可霉素类及头孢类药品对革兰氏阳性菌较敏感,猪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本次病例给猪场全群添加阿莫西林和对体表出现疹块的病猪注射氨苄青霉素等药品,控制住了猪群病征进一步扩大,同时减轻了表现病征猪只的症状,而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均属于青霉素类,通过药物疗效表明,本次病例初步诊断为亚急性型猪丹毒或疹块型猪丹毒的正确性。
(3)猪丹毒杆菌易通过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吸血昆虫感染健康猪群,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原菌的有效方式。本次病例所在猪场属于典型的家庭农场养殖,没有免疫猪丹毒,猪舍清洁卫生较差,可能是引起该猪场散发猪丹毒的主要诱因之一。
参与文献:
[1]刘伟.三种类型猪丹毒的病理变化及鉴别 [J].现代畜牧科技,2016(2):111.
[2]贡志英.猪丹毒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1):127.
[3]郝红霞,左春生,龙金凤,等.一例猪丹毒病的诊治报告[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7):78-78.
[4]荣琴旋.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0):43.
西南大学横向项目专项 (项目号:134020-41000315)。
文贤周 (1972-),男,汉族,重庆市秀山县人,中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及土鸡养殖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