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例
2016-01-26黄际薇马丽丽
黄际薇,马丽丽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63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
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例
黄际薇1*,马丽丽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51063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510630)
脑缺血患者常用注射用血栓通扩血管治疗,但该药成分复杂,容易引起皮疹、药物热等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热的患者。
1病例资料
某男性患者,77岁,因“头晕1年,近期起身、站立时经常头晕,每次发作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1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14/49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0次/min,脉搏61次/min;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麻木,无意识障碍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0.85×109/L,红细胞计数为3.93×1012/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7.82×109/L,血红蛋白为128.00 g/L。肝功能及电解质等生化指标正常,无药物过敏史。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治疗计划:给予扩张脑血管药物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血栓通(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652,规格:150 mg/支)450 mg,1日1次,静脉滴注。用药2 d后,患者突发畏寒、寒战、全身可见不自主震颤、发热、体温升高、面色苍白、四肢麻木无力,测得体温38.5 ℃,血压130/80 mmHg。立即停用注射用血栓通,给予保暖、维持量吸氧32次/min、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及换用输液管补液治疗后,患者寒战较前有明显缓解,但仍有畏寒,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39.6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4.5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0.70×109/L,C反应蛋白为73.50 mg/L。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先后给予物理降温、复方氨林巴比妥、地塞米松、洛索洛芬钠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36.0 ℃,血压117/55 mmHg,继续观察,后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
2讨论
后循环缺血指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和脑梗死,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为头晕和(或)眩晕[1]。对后循环缺血引起发作性头晕的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过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改善其大脑微循环,并使其头晕、头痛的症状得以改善[2]。
注射用血栓通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是从五加科植物三七主根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三七总皂苷能抑制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促进纤溶,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扩张脑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脑细胞的修复及再生。同时,三七总皂苷能提高超氧岐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从而起到抗脑缺血作用[3]。临床上主要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注射用血栓通常见不良反应为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头胀痛,偶有轻微皮疹。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可能是因其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皂苷本身具有刺激性,而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添加剂都可能成为过敏原[4-5];同时,患者的年龄、体质、免疫功能、原发疾病、用药剂量、溶剂、联合用药种类、静脉滴注速度等也可能诱发不良反应。药物热是其罕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不适当和潜在有害的诊断和治疗干预的风险,极少被报道[6]。本例患者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发生的不良反应属药物热。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生产厂家在制备药品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精制、纯化,减少杂质。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食物和药物过敏情况,根据药品说明书选择适当的溶剂,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状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品种数。临床药师应审核医嘱溶剂是否正确、是否超剂量使用药物、联合用药是否有配伍禁忌及药物配置后是否有混浊、沉淀、变色等。护士应严格控制静脉滴注速度,密切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全身体征变化,监测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药物相关知识,告知用药注意事项,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报告医师,立即停药。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作对症处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陆霖.探讨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发作性头晕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262-263.
[3]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2-133,151-153.
[4]杨崇春,高天.血栓通注射液滴注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9.
[5]朱丽萍,蔡庆顺.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J].中成药,2009:31(12):1922-1924.
[6]Vodovar D,LeBeller C,Mégarbane B,et al.Drug Fever: a descrip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French national pharmacovigilance database[J].Drug Saf,2012,35(9):759-767.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5-0718-01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5.053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