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痘病的诊治

2016-01-26陈永云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白喉鸡痘痘病毒

陈永云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队366000)

禽痘病的诊治

陈永云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队366000)

禽痘虽然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缓慢,影响产蛋率,诱发其他传染病。因此,禽痘病的预防和诊治对我国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 流行病学

禽痘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蚊虫叮咬病鸡脱落和碎散的痘痂而导致病毒的扩散;也有的认为可经飞沫传播引起口腔、咽、喉部发生 “白喉型”禽痘;饲养管理不善或饲料配比不当也可促使本病发生。

2 主要症状

病鸡表现症状一般为增重受阻、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病程一般为3~4周,混合感染时则病程较长。禽痘病依据病毒侵犯的部位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

2.1 皮肤型

皮肤型禽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病禽头部皮肤 (冠、肉鬓、喙部、眼角)、腿、趾部等皮肤无毛处出现痘疹。病初皮肤无毛处出现细薄的麸皮样覆盖物,呈灰白色,迅速长出结节,颜色由灰白色变为浅黄褐色到深褐色不等,结节大小类似豌豆,表面凹凸不平且由表面湿润转变为干而硬,结节内含黄脂状块。

2.2 黏膜型

此型禽痘症状通常称为 “禽白喉”,主要表现特征为在病禽的口腔、咽喉和眼等有黏膜的部位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痘斑。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以及喉气管黏膜出现痘斑,又叫 “白喉型”。

2.3 混合型

集皮肤型和黏膜型于一身,病久时长,病情严重,死亡也较多。

3 疾病诊断

该病可依据发病的主要症状和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继而对禽痘病毒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学试验确诊。

4 疾病预防

4.1 接种疫苗

目前鸡痘病毒鹌鹑化弱毒疫苗和鸽痘病毒疫苗是用于预防禽痘病的主要两种疫苗。一般采用翼膜刺种法和毛囊涂擦法进行接种,若是组织培养的弱毒疫苗也可供饮水免疫。首免在10~20日龄,二免在开产前进行。一般是将疫苗进行100倍稀释,1月龄以内雏鸡在翼翅刺种1次,1月龄以上鸡刺2次。

4.2 卫生预防

做好养禽场卫生防疫工作,在蚊子等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夏季或初秋应加强昆虫驱杀工作,以防禽痘病毒的传播。同时,家禽应依据不同品种和龄期分群饲养,栏舍布局密度不易过大,保证通风良好。

5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为减轻症状或继发感染,主要采用对症疗法和中草药法。

(1)皮肤型痘痂可用消毒剂,如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轻轻剥离痘痂后在伤口处涂上碘酊、紫药水或凡士林局部处理。

(2)针对 “白喉型”口腔或喉腔内的假膜可用镊子将其剥掉,用1%高锰酸钾冲洗后,碘甘油涂布伤口。此外,将硼砂和硫磺等量混合后加少许冰片配成散剂或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等涂擦口腔。

(3)对于上下眼睑粘在一起的病禽,要轻轻扒开眼睑,用无菌水浸湿棉棒慢慢将眼睑内豆腐渣样物清除,随即用2%硼酸溶液冲洗,再滴入5%的蛋白银溶液。

(4)饲料中添加治疗鸡痘的中草药等,连用5~7d,效果较好。皮肤型鸡痘,病在体表,以疏散风热、透疹解毒为治则;黏膜型鸡痘以滋阴清热、凉血解毒和利咽为治则。

猜你喜欢

白喉鸡痘痘病毒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医名言拾粹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浅析秋冬季鸡痘的预防及控制
河源市2019年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分析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谈秋冬季鸡痘的预防与控制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鸡痘的流行特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