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16-01-26陈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优良率腰椎间盘实验组

陈红梅

·经验交流·

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陈红梅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患者是否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适应证情况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之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尽早翻身、进行腹部按摩、床上功能锻炼, 通过随访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效果。结果通过1、6个月的随访, 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7.10%、96.7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77.4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缩短治疗的时间,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功能锻炼;腰背肌锻炼;功能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 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刺激和压迫相邻的脊神经而引起的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等临床症状[1]。该病不但造成巨大的工时与医药浪费, 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的打击也非常大, 临床中通常应用保守疗法、手术疗法或是第三种疗法予以干预。其中手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从什么时候开始及其锻炼机制是临床工作中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出现腰部疼痛, 伴随下肢疼痛患者34例, 腰椎的活动受到限制, 伴随大小便功能异常的患者2例。根据患者是否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适应证情况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1例, 实验组中男21例, 女10例;年龄最小22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5.71±8.24)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8年, 平均病程(3.21±2.09)年。对照组中男22例, 女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8岁, 平均年龄(47.42±8.72)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9年, 平均病程(3.35±2.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 患者手术后不实施早期功能锻炼, 而是在身体情况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实验组则应用早期功能锻炼方法, 具体如下。

1.2.1术后第0~3天 ①术后当天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从被动练习开始, 有护理人员站在床上, 双手将患者脚踝抬高约30°, 在空中停留10 s后放下, 以20次为1组, 每天坚持练习3组;②侧卧被动屈膝和屈髋锻炼, 在手术结束后6 h,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侧卧、转对侧、屈膝和屈髋的运动, 从而使大小腿之间呈“>”“<”的状态[2], 每次持续5~10 min, 锻炼2 h/d。

1.2.2术后第4~14天 ①指导患者采取五点支撑法锻炼,患者仰卧硬板床, 用头部、双肘双足跟支撑全身, 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停留5 s后放下, 休息10 s后继续锻炼, 以10~20次为1组, 每天练习3组;②该动作完成熟练后改为三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硬板床, 双臂置于胸前, 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 背部腾空后伸, 停留5 s后放下, 休息10 s后继续锻炼, 以10~20次为1组, 练习3组/d。

1.2.3术后第15天以及出院后 ①实施膝关节抗阻锻炼,护士或家人站在床尾双手将患者双足握住, 嘱咐患者用力蹬伸, 直到不能坚持, 反复进行15~20 min, 3次/d;②下蹲锻炼,患者站在床尾, 用手扶住床尾档进行下蹲, 停留5 s之后站起, 反复锻炼15~20 min, 坚持3次/d;③足跟和足尖锻炼, 双手扶住桌沿, 将足尖翘起, 使用足跟着地行走, 或者是将足跟提起, 使用足尖行走, 同样每次坚持15~20 min, 3次/d;④直腿抬高踢手训练, 患者采取站立位, 将上肢向前平伸, 保持掌心向下, 然后直腿抬高使用脚尖踢手, 下肢交替运动[3]。腰背肌锻炼继续采用术后第4~14天锻炼方法,再增加一组锻炼腰背肌、腹肌的方法, 患者采取俯卧位, 将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 下肢向后伸展, 头颈部向后仰直到胸部离开床面, 停留10 s之后放下, 休息10 s后继续, 以10次作为1组, 练习3组/d。该动作完成熟练后, 直到患者双腿并拢伸直向后抬高, 然后头颈部后仰—使胸部离开床面—保持双腿并拢伸直—向后抬高—腹部着床[4], 同样停留10 s之后放下, 休息10 s后继续, 以10次作为1组, 练习3组/d。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日本骨科学会推荐的腰痛评分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通过四级评分, 分别计0~3分, 主要项目有:①症状:患者的腰部、腿部疼痛症状以及麻木的程度分为无、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4个等级;②临床体征:椎旁压痛程度分为无、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4个等级;加强试验以及直腿抬高分为4个等级;放射性疼痛的部位分为无、向臀部方向、向小腿以及向足部4个等级;③日常生活能力, 对患者的日常工作能力、卧床时间以及弯腰提重物情况进行评价。改善效果为(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值, 改善率>75%的为优秀、50%~70%为良好、<50%为差。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效果比较 手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发现, 实验组优秀16例, 良好11例,差4例, 优良率为87.10%;对照组优秀11例, 良好8例,差12例, 优良率为61.29%,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效果比较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发现, 实验组优秀20例, 良好10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6.77%;对照组优秀13例, 良好11例, 差7例,优良率为77.42%,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 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通过改善肌肉的功能状态, 控制末梢肌肉泵对细胞质流体静压进行调节,从而尽可能地减轻局部水肿;同时通过腰椎运动与神经结构水平面运动促进肌肉和韧带力量, 从而增强脊柱的支持功能,获得更好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达到消除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5]。在锻炼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并非次数越多越好、幅度越大越好, 正确的锻炼幅度与频率都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目的:第一阶段是为了减少神经根粘连以及预防肌肉萎缩;第二阶段重点则在于主动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训练, 同时开始进行腰背肌康复训练, 以促进患者腰背肌的康复;第三阶段在于加强腰背肌与腹肌的主动训练, 进行下肢肌肉康复锻炼, 以促进患者下肢肌力的复原、恢复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早期功能锻炼肌肉和神经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且没有发生骨结构损伤或是伤口不愈合等问题, 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陈冬花.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0):379.

[2]王海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10):2782-2784.

[3]蔡娟, 李春梅, 陈宁, 等.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摘要, 2012.

[4]孙梅, 甄鹰, 方红玲, 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1): 2597-2600.

[5]张雪珍.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9):33-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23

2015-10-28]

211600 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

猜你喜欢

优良率腰椎间盘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