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6-01-26卢仲烨赵正东刘志洲
卢仲烨 赵正东 刘志洲
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卢仲烨 赵正东 刘志洲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行电子腹腔镜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探查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电子腹腔镜诊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明确诊断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手术治疗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行电子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电子腹腔镜;普外科;急腹症;开腹探查
急腹症在普外科病中的发病率极高, 具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病理因素较为复杂以及病情危重等特点, 为此, 要及时对其做出明确的诊断, 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1]。以往多采用CT扫描、B超检查以及X线摄片等手段作为辅助检查, 但准确率尚有进步空间, 为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2]。本院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 采用了电子腹腔镜技术, 准确率极高, 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6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伴有弥漫性腹膜炎与或局限性腹膜炎症状, 经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B超减检查、X线摄片以及腹腔穿刺后均不能明确病因, B超结果显示腹腔积液者3例, 腹腔穿刺结果显示阳性者5例, 所有患者体温均>38.5℃, 且白细胞水平>10.0×109/L者为37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45.2±7.4)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46.1±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参照患者的腹痛部位, 给予其麻醉处理, 待麻醉生效后给予其正中旁切口、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且后逐层切开, 进入腹腔后对腹腔脏器进行探查, 损伤器官给予其常规处理, 将创口缝合并止血。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经电子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患者均行静脉联合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建气腹(脐下约1 cm的观察口), 压力为13~14 mm Hg(1 mm Hg=0.133 kPa), 采用腹腔镜经鞘进行探查, 参照患者的病变部位与性质选取2、3个孔为手术操作孔。在明确诊断且有手术治疗必要的情况下,制定出手术治疗方案, 若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存在难度则及时转为开腹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①急性阑尾炎:脐部选观察孔,脐耻麦氏点与中点为操作孔, 将阑尾尖端采用无损伤钳提起,阑尾系膜采用超声刀做游离, 阑尾根部采用吸收夹夹闭并切断, 残端电灼, 不做荷包缝合, 放置多孔引流管1根(冲洗后操作);②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断结果显示大网膜包裹胆囊, 将粘连分离后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 部分胆囊壁可见坏疽, 并伴有炎性渗出物。③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断结果显示小肠系带粘连、压迫。④卵巢囊肿破裂、盆腔炎:卵巢囊肿破裂患者交由妇科医生进行处理,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 腹腔部位用冲洗液彻底清洗后将冲洗液吸净, 盆腔处置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治疗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水肿以及切口疼痛等)[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明确诊断率比较 对照组术中明确诊断例数为20例, 术中明确诊断率为66.7%;观察组术中明确诊断例数为29例, 术中明确诊断率为96.7%,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为(154.2±19.6)min、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为(15.4±2.9)d、术中出血量为(106.5±5.0)ml;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为(111.0±12.4) min、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为(9.5±2.6)d、术中出血量为(64.9± 2.7)ml,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腹症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但因其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机制复杂以及病情危重等诸多特点,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诊断难度, 致使急腹症的诊断较为复杂, 以往诊断中常采用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B超检查、X线摄片以及腹腔穿刺等手段, 均属腹腔外诊断, 但部分急腹症需在探查腹腔的情况下确诊。近年来, 电子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力度不断加大, 将检查触面直接深入到了腹腔内, 可直达病灶, 且病灶外观清晰可见, 因此其准确率极高[4,5], 本研究中诊断准确率高达96.7%, 可见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程冬春.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实用医学杂志, 2010, 12(6):1016-1017.
[2]陆亚达.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2(32):171.
[3]崔虎啸, 侯森, 时永, 等.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3, 7(6):116-117.
[4]宋芸.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护理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4(10):344-345.
[5]南化忠.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现代养生, 2014, 25(2):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42
2015-09-24]
116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403医院(卢仲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赵正东);解放军第210医院(刘志洲)
刘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