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观察

2016-01-26郑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7期
关键词:黄斑视网膜厚度

郑茜

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观察

郑茜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8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47例)与B组(41例)。A组采用芪明颗粒治疗,B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网膜循环时间与黄斑厚度改善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B组的65.85%(P<0.05)。A组治疗前的黄斑厚度为(246.22±23.38)µm,治疗后为(195.48±13.49)µ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的黄斑厚度为(247.41±22.62)µm,治疗后为(201.11±13.41)µ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A组黄斑厚度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A组治疗前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为(5.14±1.75)s,治疗后为(3.25±0.8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为(5.21±1.64)s,治疗后为(3.86±1.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优于B组(P<0.05)。结论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芪明颗粒;治疗效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眼部并发症,其主要特征为视网膜的微血管变化,极可能造成患者失明[1]。早期治疗对该疾病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非增殖期糖尿病阶段进行有效治疗,能够降低失明率。非增殖期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多发生于眼底,临床表现为血管异常、有效出血点等。若未给予及时治疗,一旦病情发展到增殖期,便会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等症状[2]。临床中,常采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显著。本次研究以芪明颗粒作为该病的治疗手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88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7例)与B组(41例)。A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37~61岁,平均年龄(44.94±5.36)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8.66±1.48)年;左眼患病36眼,右眼患病38眼。B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6.72±5.43)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7.51±2.67)年;左眼患病34眼,右眼患病40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B组 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给予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颗粒(海南凯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27),服用0.5 g/次,3次/d,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2.2A组 采用芪明颗粒治疗,其成分包括地黄、决明子、枸杞子、水蛭、黄芪等。给予患者口服芪明颗粒(浙江万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036),4.5g/次,3次/d,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3]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痊愈:临床出血、黄斑水肿与血管渗漏症状基本消失,视力恢复>3行;显效:临床出血、黄斑水肿与血管渗漏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恢复>2行;有效:临床出血、黄斑水肿与血管渗漏症状有所好转,视力恢复>1行;无效:临床症状未变化,视力未恢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A组痊愈21例(44.68%),显效12例(25.53%),有效11例(23.40%),无效3例(6.38%),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B组痊愈13例(31.71%),显效10例(24.39%),有效4例(9.76%),无效14例(34.15%),治疗总有效率为65.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黄斑厚度改善情况 A组治疗前的黄斑厚度为(246.22±23.38)µm,治疗后为(195.48±13.49)µ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的黄斑厚度为(247.41±22.62)µm,治疗后为(201.11±13.41)µ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A组黄斑厚度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视网膜循环时间 A组治疗前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为(5.14±1.75)s,治疗后为(3.25±0.84)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为(5.21±1.64)s,治疗后为(3.86±1.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视网膜循环时间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以血糖升高为特点。人体内的血糖长期过高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多功能损伤,甚至引发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属于眼底病变,是重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4]。视网膜病变可根据新生血管出现与否,划分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是视网膜中明显出现新生血管,并引发玻璃体出血症状,最终因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症状而导致失明。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基础是慢性高血糖症状,微血管瘤是导致视网膜屏障受损的主要原因,进而造成毛细血管闭塞、并出现纤维增殖、形成新生血管,引发视网膜脱离,最终造成失明。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控制血糖的治疗手段,这会抑制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延缓病情恶化,但这种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视网膜病变蔓延,治疗效果不理想[5]。

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中药治疗该种病症的优势得以显现出来,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身体气虚导致瘀阻是主要影响因素,而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病理主要为肝肾不足且气阴虚[6]。由此可见,滋养肝肾、补充元气是治疗该病的基本。芪明颗粒中含有地黄、决明子、水蛭、黄芪等中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黄芪可起到补中益气、消除肿胀、降低血压等作用;枸杞子可以养肝明目、补血滋阴;地黄可滋补肝肾,而其他几味药材配合可疏通眼络、去除瘀阻、活血止血。

综上所述,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李存亮.黄芪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4):124-126.

[2]冯智敏.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23-24.

[3]臧乐红,杨玉青.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陕西中医,2011,32(4):429-430.

[4]刘文舟,刘雅妮,段俊国,等.芪明颗粒对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中国医师杂志,2015(z1):33-36.

[5]何巧玲.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中医学报,2013,28(2):243-244.

[6]周莎.芪明颗粒对比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15

2016-08-03]

111000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黄斑视网膜厚度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大厚度SA-516M Gr.485钢立焊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深耕,才会有报道的温度和厚度
裂孔在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