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2016-01-26武玉举成连江
武玉举 成连江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武玉举 成连江
目的探讨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连续采用脑苷肌肽和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消栓通络胶囊的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两者的治疗成本具有显著的差异。
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成本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急、变化快、会造成患者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严重者甚至致残或者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现阶段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消栓通络胶囊和丁苯酞软胶囊,这些药物治疗的效果都较好,但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的成本不相同,如何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是现阶段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重点[2]。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本院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连续注射脑苷肌肽和脑苷肌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消栓通络胶囊的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本院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颅CT或者MRI检查得到确诊,无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或者颅内出血。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79±9.48)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9.85±9.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连续注射脑苷肌肽进行治疗,将18 ml的脑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048)加入到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消栓通络胶囊的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的前7 d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后7 d改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和消栓通络胶囊(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国药准字Z20043707)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1.4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和病残程度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四个等级。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7%以下,病情无变化或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的平均费用为(11872.57±128.13)元,治疗过程中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其中皮下出血1例,静脉炎1例,皮疹1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7.8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6±4.0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42±9.36)分;对照组患者住院的平均费用为(14236.31±177.48)元,治疗过程中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其中皮下出血1例,血肿1例,静脉炎1例,皮疹1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0.5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02±3.9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35±9.28)分。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对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治疗药物也较多,该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较长,治疗的费用也较高,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4]。采用脑苷肌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消栓通络胶囊的序贯疗法,在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控制病情后,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药物使用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住院负担,此外后期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两者的治疗成本具有显著的差异。
[1]王玉和,余昌胤,张骏,等.两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1):49.
[2]嵇波,万霞,杨宝琴,等.4种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文献联合疗效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3): 206-209.
[3]吕少君.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21):673-674.
[4]余丰胜.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13,9(7):95-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35
2016-05-12]
276400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