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论治腹型肥胖30例临床观察

2016-01-26高雁鸿粟茂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城康复分院云南曲靖6550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腹围针刺

高雁鸿粟茂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城(康复)分院,云南 曲靖 655000

从肝论治腹型肥胖30例临床观察

高雁鸿粟茂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城(康复)分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观察从肝论治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对甘油三脂、胆固醇等的影响。方法:将腹型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体质指数BMI)、甘油三脂、胆固醇、腹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的80%(P<0.01)。治疗组与治疗前对比,甘油三脂、胆固醇、腹围的改善显著(P<0.01),对甘油三脂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有效改善腹围(P<0.01)。结论:从肝论治腹型肥胖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是治疗腹型肥胖的优选方法。

【关键词】从肝论治;针刺;腹型肥胖;体质指数;腹围

肥胖可以分为腹型肥胖和外周肥胖。腹型肥胖是指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皮下和内脏,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它比外周型肥胖更容易发生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嗝,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可见,肝失于疏泄在腹型肥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腹型肥胖患者60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符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肥胖工作组共同制定的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1]: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kg/m2。并排除合并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按随机的办法分为两组。针刺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9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BMI指数、腹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采用针刺的方法,主穴:肝俞、天枢、大横。根据辨证分型配穴。①肝郁气滞:膻中、期门、三阴交;②肝火旺盛:行间、太冲、三阴交;③肝脾不调:地机、章门、脾俞;④肝肾阴虚:太溪、照海。直刺1~2寸,留针30min。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男 女 病程 BMI 腹围治疗组 30 47.30±3.69 20 10 6.04±2.69 27.78±2.62 103.00±2.19对照组 30 50.26±5.71 15 15 5.98±1.32 26.73±2.46 106.00±4.02

1.2.2对照组口服盐酸西布曲明(曲美,涪陵制药厂产品,规格5mg/粒,批号051004),每次5mg,每日2次,餐前30min服用。两组均以30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1.3测定方法

1.3.1物理检查固定标尺、体重计、受试者脱靴、着单衣。由专人分别测量腹围(waise circumference,WC,站立位时髂前上棘平面与第12肋下缘平面的中平面周径)。

1.3.2标本采集所有受试者均禁食12h,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8~10ml备用。

1.3.3指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1.4疗效标准以体质指数为指标,按单纯性肥胖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2],并观察其他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临床痊愈:体重指数接近26~27;显效:体重指数下降≥4;有效:体重指数下降2~4;无效:体重指数下降<2。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腹围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腹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腹围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腹围比较(±s,cm)

表3 两组腹围比较(±s,cm)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03.04±7.07 86±6.78#对照组30 100.70±7.04 95±2.69

2.3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BMI变化的比较两组治疗后,甘油三脂、胆固醇、BMI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甘油三脂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脂、BMI变化的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脂、BMI变化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 例数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胆固醇(mmol/L) 30 5.23±0.54 4.76±0.46# 5.15±0.63 4.86±0.40#甘油三酯(mmol/L) 30 2.34±0.23 1.72±0.14#* 2.14±0.66 1.99±0.34#BMI 30 27.78±2.62 23.63±2.62# 26.73±2.46 24.73±2.87#

3 讨论

肥胖症患者由于脂肪积聚在皮下及内脏并由此引发多种疾病。腰围与腹内脂肪呈正相关,腹部脂肪的积聚提示患者罹患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脂肪肝、心血管病的危险增高。重视腰围的减少与体重的减轻同样重要。因此治疗腹型肥胖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是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具体表现。肝主升发,条畅气机,推动脏腑的气化,脏腑的气化功能维持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从而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才能预防肥胖的发生。从肝论治腹型肥胖的理论基础在于肝主疏泄功能与痰瘀的关系。肝失疏泄,气化功能紊乱是腹型肥胖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丹溪心法》中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当下针刺治疗腹型肥胖主要从脾胃论治,取穴主要以腹部腧穴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实际使用时仍会碰到一些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的患者。此时就需注意导致肥胖患者脾胃不调的主要原因可能为肝失疏泄,使脾胃之气无法正常升降,脾胃健运失常,水湿停滞而酿生痰湿,痰湿流注肌肤形成肥胖。在本研究中辨证以肝为主轴,辨为肝郁气滞、肝火旺盛、肝脾不调、肝肾阴虚四型,取穴以肝经期门、章门、太溪、行间、太冲为主,取得较好的疗效,表明从肝论治腹型肥胖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会议.单纯性肥胖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 690.

[2]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 317.

收稿日期:( 2014.11.11)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088-02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589.2

猜你喜欢

腹围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探讨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