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6-01-25陈碧玉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整治工作

陈碧玉

在江西赣南,有这样一座小城,她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历代人才辈出,被誉为“文乡诗国”;

她,是客祖先民聚集地,被称为“客家祖地”;

她,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赣江源头”;

她,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土地,无数英雄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被誉为“苏区摇篮”;

她,物产丰富,是“赣南粮仓”;

她的名字叫“宁都”,有着“安宁之都”美称;

正是这样一座小城,她的舒适安宁令无数游子有家的温馨,而她清新优雅的环境,则让无数人迷恋沉醉;她的淳朴民风、好客热情更让四方来宾赞不绝口。

这是一座绿色之城,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市,更是一座迷人的城市。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城镇化的推进,宁都在城市扩容膨胀的同时,街道脏乱差,行人车辆争道、闯红灯,以路为市、乱搭乱建、随意摘花攀枝等不文明行为也频频出现……这令许多宁都人心生困惑:在物质生活充盈的今天,古老淳朴的宁都人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吗?

困惑、迷茫中,一道靓丽而别致的风景线让人眼前一亮——

七月的宁都,酷暑难耐,从县城到乡镇,从街道到郊区,机关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拿起扫把,和环卫工人一道,冒着烈日在街头挥汗如雨……这是怎么了?原来,这是宁都县在开展“三城同创”整治工作——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县城居住环境,提升县城文明程度,2015年7月15日,宁都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的工作目标,向全县发出了倡议书《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创建宜居宜业环境——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力求创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家园。

至此,“三城同创”工作在全县全面展开,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三城同创”中人们的风采……

执著:只因一份用心

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一部分来自市民本身的素养,一部分还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的引导,而这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汗水,他们,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个群体……

他们是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环卫工黄小鸿,工龄26年,人称敬业“老黄牛”。今年58岁的老黄个子不高,脸上满是沧桑,在日复一日枯燥而艰辛的工作中,老黄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在他看来,城市的整洁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同时,他的拼命和敬业也是出了名的。老黄负责化粪池清掏的任务,在“三城同创”整治工作中,老黄和同事们不畏艰辛,一座座地查、一遍遍地看,勘查、走访、清理、疏通,在每个可能出现淤积的地方,老黄有时一连几天都蹲守在那里,弄得满身臭气,老伴对此颇有怨言,但老黄依然故我。

多年来,老黄和同事们几乎走遍了县城所有的小区,处置了几千座化粪池、窑井,处置粪渣、粪水、垃圾上万吨。

这些城市美容师的每一份坚守,都给城市增添了一份美丽,更给我们带来无言的感动。

在宁都,从事环卫工作20周年以上的有31人,他们长年累月工作在一线,为城市的整洁干净默默奉献。在庆祝“江西省第二十个环卫工人节”大会上,宁都县委、县政府对这些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5名环卫工人被评为“城市美容师”、10名环卫工人被评为“市容环卫先进工作者”,当这些“城市美容师”上台接受表彰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对环卫工人最好的奖励!

据了解,“三城同创”活动开展以来,环卫处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还增派人手,对城区每个角落进行清扫保洁,放置了500多个果壳箱和200多个垃圾收集箱,每天不定期出动清扫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除清理130多吨生活垃圾外,还清理了许多建筑余土、渣土,大街保洁率达到100%,小巷保洁率达97%以上,真正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他们是城管大队的队员——

对于干城管工作的人来说,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碰到不一样的人,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城管人才能够深深体会。

城管的工作是枯燥的。自“三城同创”活动开展以来,县城管大队二中队队长肖地长的足迹踏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每天晚上巡查至十点是常事,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脚被磨得红肿起泡,穿鞋都要咬着牙齿,汗水则把身上的衣服都“洗”了好几次,工作很辛苦,但肖地长乐在其中:“随着我对城管执法这份工作的深入了解,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城管人所应该肩负起的责任,越是面对枯燥的工作,越是要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心全意执法为民。”

在“三城同创”过程中,因超负荷工作,加上高温酷暑,县城管大队许多工作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状况,头晕脑眩、四肢无力是常有的事,很多人甚至晕倒在整治一线,却没有任何人退缩。二中队队员肖文右手骨折,医生叮嘱要等完全康复后才能活动。听说队里人手紧,肖文便放弃休息,坚持带伤工作,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让大家赞叹不已。

他们是头戴警帽的交警们——

2015年8月10日,县城室外最高温度达到40.4℃,然而,就在这滚滚热浪中,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蔡朝智带领队友们在城区开展收缴太阳伞、车辆违法停放、“僵尸”车、摩托车随意摆放、未戴安全头盔、遮挡号牌等专项整治工作。整治中,要做到有理有节,还要给市民们反复讲解整治的意义,蔡朝智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嗓音嘶哑。临近吃午饭时分,蔡朝智和队友们就端着盒饭,站在街头大口大口地吃,汗水滴落在菜汤里,他们也照样喝完!

稍稍休息,蔡朝智和队友们带着责任继续工作——这是来自高温考验下的默默坚守,他们也成为烈日下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精彩画面,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他们是城建局拆迁指挥部的工作人员——

2015年8月18日,南门口48套梅江车队商品房实施拆除,拆迁现场井然有序,县委书记王四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勇等领导到现场指导,随着推土机的一声轰鸣,一些拆迁户不由自主地击掌欢呼,在这平安和谐拆迁的背后,是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付出的诸多心血!

该商品房位于南门口圆盘交通枢纽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4937平方米,这些房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房龄长,历经风雨洗礼,外墙已呈明显破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又因其特殊的交通位置,经常导致交通堵塞。十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曾把该商品房拆除项目列为工作之重,却因各种原因始终未能拆迁,以至成为让市民堵心、道路堵车的“半拉子”工程。

去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把拆建南门口圆盘作为城建重点公益工程,抽调人员,成立指挥部,全力实施整体拆建工作。拆迁户吴先生当初坚决不肯搬离,原来,吴先生夫妇年纪较大,担心租不到房子,工作人员小黄便主动帮其联系房子,并在吴先生住院期间精心照顾,让吴先生感动不已。刘老师是48户拆迁户中的主心骨,城建局局长赵贵生便上门找刘老师谈心,拉家常,诚恳征求意见,刘老师最终被赵贵生的诚心感动,说服其他拆迁户,一起完成了拆迁工作。拆迁户温先生说:“以前我们不愿意拆迁,主要是对政策了解不够,这段时间以来,政府工作人员给我们讲政策、摆事实,还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做事,我们心里亮堂了,也想通了,拆迁不仅有利于城市美容,对我们拆迁户也有利,我们支持!”

担当:只因一份责任

自“三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宁都县“三城同创”总指挥部办公室随之成立,县委书记王四华任总指挥部,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勇任副总指挥,县城分35个牵头单位,107个责任单位,参与“三城同创”工作的干部达数千人,并使“三城同创”工作向乡镇农村延伸。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手。“三城同创”活动在全县高位推动,全员参与,全城覆盖,并辐射乡镇,靠的是领导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干部模范带头,而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必然有一个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还要具有高超艺术的领导者,县委书记王四华、县长刘勇就是这样的“总舵手”。

正是王四华和刘勇这两位“总舵手”较高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宁都县四套班子高度团结,群策群力,主动作为,使“三城同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树起了宁都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好评。作为“三城同创”的总指挥,县委书记王四华很忙,他冲锋在前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三城同创”活动现场,出现在每一条街道,出现在各个乡镇;而副总指挥、县长刘勇则负责牵头协调,带队督查各片区整治成效,看望一线工作人员,鼓励工作人员克服困难……

——位于实验小学和河东片区的26套路障房占踞路中央6年之久,严重阻碍交通,为了拆除这些路障房,县委书记王四华到第一线指挥督战,县长刘勇则带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深地感动了这些拆迁户。当这些路障房被拆除时,市民们自发点燃爆竹以示庆祝。

——炎炎烈日下,县委书记王四华巡查各片区“三城同创”工作,一次次召集全县35个片区、170家责任单位召开工作调度会,并登录宁都政务网,关注民声民情,对网友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回应。

——因为高强度的持续工作,王四华的眼睛布满了红血丝,而长期深入一线、亲力亲为督查各项工作进度,又让他的头发有了尘灰,皮鞋沾满泥巴,从干净整洁的省城南昌到相对落后偏僻的国家级贫困小城宁都,作为县里主抓工作的一把手,王四华以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对这座城市的形象重塑中。

——穿梭在各片区协调督促,县里大大小小的事务还要处理,县长刘勇瘦了一大圈,县长办公室里,那盏深夜还亮着的灯,见证着主人的敬业……

“领导这么拼,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县城管局局长黄建生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黄建生做事认真负责,他白天忙着人员、车辆调配,晚上才有空回到办公室批阅文件,处理城管局的事务。不少人发现,本来皮肤白皙的黄建生变黑了,变瘦了,原本乌黑的头发也开始有了银丝。拆迁乱搭乱建过程中,有冲突、有欢笑,有泪水,有争执,黄建生每次都带队,对一些不理解的商户进行宣传、劝解、说服工作。

在整治东门菜市场乱搭乱建时,一个商户在路边搭建的挡雨篷被拆掉,情绪激动的商户面对城管队员的耐心劝说置若罔闻,对着城管队员们破口大骂,最后还拉着城管队员小李的衣袖不放,还对着小李指指点点,口水喷了小李一脸,22岁的小李刚参加工作不久,没见过如此阵仗,被骂得脸色通红,却始终没有还口,更没有动手。黄建生见状,赶紧上前给该商户做工作,经过半个小时的说服教育,该商户才松开手。

“有的商户不理解我们,城管队员被人骂,甚至被撕打都是常事,一座城市的管理需要我们承受这些,也希望市民们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份理解,这样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黄建生如此坦言。

“三城同创”活动开展以来,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一份关于宁都县“三城同创”工作动态的简报也出现在大家的案头,这份简报并不简单,分“领导指示”、“工作动态”、“经验交流”、“文苑”五个栏目,丰富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耳目一新。

信访局干部张文生就是这份简报的总编辑。

张文生曾当过9年的语文老师,长期的文字浸染,让他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是出了名的“才子”。

加入到“三城同创”队伍后,张文生对《三创简报》的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要逐字逐句地校对,并为每期简报写诗。

刚开始,张文生曾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宣传“三城同创”。他酷爱唐诗宋词和元曲,后来便灵机一动,仿照这些古体诗的写作方法,但又跳出古体诗的韵律来创作诗歌,这样,读者读起来琅琅上口,在保留诗的意境和美感的同时,又带给读者新感受。张文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关于“三城同创”的诗歌,如“三城同创/书记挂帅/副职任将/35个“战区”/掀热浪……主帅发力/兵将奋战/宁都将呈现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新形象……”这首《三城同创树形象》形象地描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三城同创”中的团结协作。一时间,这些诗在全县广为流传,也大大激发了全县干部职工参与宣传“三城同创”的热情和激情。

努力:只因一份追求

如何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宁都县委、县政府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实践,一边改进工作,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全县出台考核机制,明确巡查小组联络员负责考勤,执行“日考勤、周汇总、月通报”制,实施“小巡、大扫、集中整治”模式;对怠工、懒散、责任区域管理不善、整顿不力的单位责成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

为了让全县干部职工更好地交流互动,让信息传达得更及时到位,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开通了“宁都形象”微信群,每天的“三创”工作动态、每个单位及每个片区的活动图片、干部职工的心得体会均在微信群里一一展示,群员们积极互动,为“三城同创”工作出谋划策,点赞、提意见、互相探讨“三城同创”经验,这里有激烈的思想交锋,有晒劳动成果的“大比拼”,还有为“三城同创”工作摇旗呐喊的声音……这样,“三城同创”工作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均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创建工作人人是主体,人人有责任的氛围。

同时,宁都县委、县政府还加强队伍建设,新增了40余名环卫工人、40余名协管员,充实城管队伍;在重要路口、重要街道设立治安岗亭,民警每天在街面巡逻,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也让“三城同创”的步子迈得更加扎实。

各个乡镇也铆足了劲,开展“三城同创”,各出“奇招”。

小布镇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公布《小布镇圩镇卫生管理公约》,该公约以村小组为牵头单位,具体落实到各村民各商户,经过严格整治,小布镇的市容市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素质大大提升。走在小布镇,你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村民张冬生说:“我们小布人走在大街上,看到垃圾都会自觉捡起来,更不用说乱丢乱扔了!”正是如此,小布被评为江西十大休闲旅游小镇,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到小布调研时感叹:“这是我到过的中国最美小镇!”

蔡江乡为了改善社区环境,积极推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初步建成了乡、村(社区)、村组的三级网格体系,切实体现了“网中有格,事在格中,格中有人,有人办事”。工作人员改“坐堂办公”为“入户办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各类事件、纠纷,同时,以农村清洁工程为依托,开展了“保卫母亲河”行动,干部职工带头清理河道,打捞垃圾,一时间,河道宽了,河水清了……

长胜镇则组织驻村干部、城管队员及部分人大代表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评,对各村及圩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暗访并曝光,在整治市容市貌的同时,还为各路口、街道安装了路灯。夜幕下,整齐明亮的路灯齐齐绽放,在方便村民们出行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长胜镇的安全指数。

黄陂镇连续开展圩镇环境集中整治现场大检查、大评比活动,对圩镇7个责任片区环境集中整治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打分、亮分、排序。

黄石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城管队员共110余人,采用拉网式分组包片模式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不是尾声的尾声

微微的晨曦中,一滴晶莹的晨露卧在枝丫间,一只小鸟低鸣着飞过河堤,初冬的梅江河城堤边,晨练的人们伴着悠扬的旋律,步态轻盈地跳着欢快的舞蹈,新的一天就在这幸福的歌声中开启——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全县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路面更整洁了,车辆有序停放,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已经不见了,整座城市也更加美丽,路顺畅的同时,人们的心也舒畅了——

东门农贸菜市场的卫生环境一直被市民们投诉,也是城市管理者们一块难解的“心病”,马路两边常常被商贩搭建的违章物及市民乱停乱放的车霸占,地上则是市民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平常不说通车,连走路都困难。市民们对此颇有怨言,而环卫工一天数次打扫也未能让其干净,负责该片区的城管则常常累得满头是汗也未能让其恢复顺畅。可以说,东门农贸菜市场就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开展整治行动后,负责该片区的县委组织部干部们发扬“钉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采取全天候拉网式巡查方式,重点整治街道两边店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真正做到“不获成果不收兵,整治不到位不下班”,经过数天艰苦工作,该市场终于恢复了昔日的整洁,行人车辆也得顺利通行,这个困扰该片区多年的“顽症”得以治愈。人们的怨言也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声声赞许:“这个整治活动开展得真好!”

在县城登峰路主干道中央,有一间违规搭建的杂货店十多年来一直占踞路中央,行人、车辆都要绕道而行,且杂货店破旧不堪,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市民们对此反应强烈,纷纷要求尽快拆除,作为该片区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对店主廖某做工作,廖某后来主动拆除了该杂货店,也让该路段不再“肠梗阻”。

宁都中学南侧肉丸一条街一直以来是整治的难点,摊点多、人员流动大、违建物多。面对店主们的阻挠,城管人员耐心细致地进行疏导、宣传。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原本难以啃下的硬骨头,只用了半天时间,整条小巷的违建遮阳板全部被依法拆除。人们的视野变宽了,心也舒畅了。

而“三城同创”进校园活动则有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氛围,如“小手拉大手,创卫路上一起走”“做文明市民、当‘三创先锋”等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市民吸引到创卫活动中。

在规划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时,宁都还新增了排水扩容、停车场建设、菜市场改造、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和美化等“里子项目”58个,着力营造人居好环境,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据了解,全县现已完成了宝塔路社区、宁都三小等路段路面整治硬化6000余平方米,翻修南门红绿灯破损沥青路面4000余平方米,改造建设给水、污水、雨水小街小巷20多条,改造翠微西路、登峰大道客满楼附近等路段下水道1210余米,安装路灯220盏,打通断头路8条……

正是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立保证了“三城同创”活动成果的巩固,该活动主要围绕责任落实、制度建立、设施配备、整治成效、群众观感等方面进行,有力推进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市民王大爷今年70岁了,没事的时候喜欢到处逛,在“三城同创”活动中,他的感受非常深刻:“我是土生土长的宁都人。没整治前,县城的环境确实差;经过整治后,这县城就像变了个样,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多亏了县委、县政府措施得力,真是用了心来整治呀……”

刘小丽,一位90后大学生,暑期从学校回来,看到县城整洁干净的市容市貌,她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这是我在老家度过的最干净的假期!”

黄小红是固厚乡走出去的打工妹,这几年一直在深圳一家大型企业做管理人员,尽管走出宁都多年,但她每年仍然会回家乡探望亲人。对她来说,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她的牵挂。

而这次回乡探亲,她感慨非常深,用她的话来说:“我的家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环境变美了,人的素质也提高了,这么舒服的环境,我都舍不得走了……”

从县城到农村,“三城同创”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更是市民们的精神面貌。每周一至周五,负责各片区的干部职工都自觉来到自己的责任区,开展城市整治,在这种氛围下,市民乱停乱放、乱丢垃圾、乱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文明习惯正在慢慢养成。

可以说,每一条整洁街道的后面都凝固着全县干部职工的默默付出,“创三城,我争先,门前事,三包干;心宁静,行致远,都祥和,民自安……”这首具有宁都特色的《三城同创三字经》凝聚着集体智慧,该《三城同创三字经》由县民宗局黄允胜编写后,经过多方共同修改审定,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融入当代先进的文化思想,结合宁都五张名片、三色文化旅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崇文、怀德、开放、致远”的宁都精神,简明易记、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宁都城,古州府,文乡地,客家园;赣江源,粮满仓,反围剿,美名扬,人崇文,民怀德,大开放,图致远……”优美的音频版、悦耳的童声版,人们在耳濡目染的同时,也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引导着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就像《三城同创三字经》里所写,我们相信“好习惯,靠养成,好素养,邻里赞,人心齐,意志坚,久为功,定实现……”

宁都,正以宜居、宜业的绿色之都的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宁都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责任编辑/王枫

猜你喜欢

整治工作
撮粮之术(下)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