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安,不会忘记
2016-01-25于兆文
于兆文
淮安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的核心区,因为数次更名,故世人俗称“老淮安”。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脉底蕴深厚。从韩信到周恩来,从枚乘、枚皋到赵嘏、吴承恩,从梁红玉到关天培……文臣武将,魁星巨儒,淮安区的星空,熠熠闪亮,惊艳华夏。
这片土地的丰厚,不仅在于其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人文资源,还在于其拥有灿烂辉煌的红色革命史。横沟寺暴动打响了苏北土地革命第一枪,建立了苏北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车桥战役、大胡庄战斗的革命烽火,久久照亮着江淮大地;“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全国著名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也是从淮安区发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淮安区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军区等机构都曾入驻境内,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叶飞、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由此,淮安区又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为了促进淮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帮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2001年,淮安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应运而生。原政协主席祝以信担纲主持老促会工作,在他的率领下,一批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领导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谱写了一曲“情系老区,老有所为”的精彩华章。
几经更替,2013年老促会的接力棒交到了殷长干的手中。提到殷长干的名字,老淮安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担任过17年的乡镇党委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干起事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后来,他历任副区长、副书记,2013年从区人大党组书记的岗位退下来,担任区老促会会长。老淮安人评价他:“哪里遇到难事,哪里就有长干书记的身影。”他从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他工作有思路、有方法,对人对事负责,勇于担责,勇于为政府、为百姓排忧解难,因此,在群众中威信高,老百姓非常信任他。
在外人看来,到了老促会会长的岗位,殷长干可以歇歇了。可是他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了。他一边要忙着老促会的事务,同时还频频被区主要领导请出山,奔波在城市拆迁、重点工程会战等工作一线。在殷长干的大脑里,没有“车到站、船靠岸”的念头,既然组织上将他安排到这个位置上,不能摆老资格,不能尸位素餐,必须一如既往地竭尽全力为组织分忧,为百姓做事,千方百计为老区建设做些有益的事情。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短短的两三年时间,淮安区老促会的各项工作就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11月,淮安区老促会被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江苏省扶贫基金会、江苏省扶贫开发协会联合表彰为全省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先进单位。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前不久专门发文,决定授予全国202名同志“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殷长干名列其中。
“我们是正规军,
不是散兵游勇”
曾几何时,淮安区许多乡镇老促会组织形同虚设,没有阵地,没有制度;区、乡、村三级老促会人员普遍存在“老弱病残”现象,有的老促会会长年龄甚至接近80岁;有些人占位不干事,怕苦畏难,碰到难事就撂挑子。
殷长干上任伊始,就职感言掷地有声:“组织上派我们来这里工作,要干就要干好,干出成绩来,否则对不起组织,更对不起老区人民!”那天,他和田文秀、徐学春、钟士和、陈永明等班子成员开了整整一天会,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拿出了加强老促会工作的一整套方案。他们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一班人走访基层,征求乡镇党政意见,结合中组部有关对群众团体干部任职的规定要求,对区、乡、村三级老促会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年龄超过任职要求的劝其退下来,对工作不称职、进取心不强的,商请乡镇党政领导果断进行撤换。同时对调整后的乡镇老促会会长组织政治、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热爱老区、关爱老区、振兴老区、发展老区的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一时间,区、乡、镇三级老促会干部士气高涨,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随后,淮安区老促会开始将规范化、制度化阵地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前几年,淮安区大多数乡镇老促会都是和几个“老”字头的群团组织合用一间办公室,摆上一张桌子就算有了办公室,还有个别的乡镇连一张桌子都没有,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是常有的事。为提升老促会的社会地位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淮安区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建淮乡召开全区老促会系统阵地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现场会。殷长干大声疾呼:“我们是正规军,不是散兵游勇!”他明确阵地建设标准,要求达到“五有”:即有基本的办公条件(办公室、桌椅、电脑、档案橱等),有工作制度(包括会员活动制度、学习调研制度、联系点工作制度、为民办实事制度、老区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制度、总结评比制度),有组织网络图,有年度工作计划,有统一格式的活动记载薄册。然后在面上全面实施,并提出了完成时间表,根据时间要求,及时组织检查验收。目前,全区26个乡镇老促会普遍按要求有了自己的阵地,办公条件得以改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穷二白不是干革命”
2013年,殷长干刚刚履职时,老区发展基金一分钱都没有。他知道,建立老区发展基金是助推老区发展、惠及老区民生、增强老促会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但淮安区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募集必然会碰到很多困难。淮安俗语说:“有米有盐好过年,家有余粮心不慌。”如果不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老促会工作将无从谈起。他在班子会议上响亮地提出:“一穷二白不是干革命,力争三年募集600万!”他们首先向领导汇报,求得区委、区政府和市老促会的支持。然后,老促会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全部放下身段,深入几十家企事业单位,拜访主要领导,向他们讲解老区发展基金建立的目的、使用管理的办法,请他们给予支持。一次拜访不行,就二次、三次拜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班人为了老区发展的真诚举动,感动了不少企业家和单位负责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其中一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本地老板一人就捐赠了20万元。
在四处化缘、八方求援的同时,殷长干还把筹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老促会,并列为年度考核目标。乡镇筹集的基金、收益归乡镇,让各乡镇老促会工作有了支撑,有了后劲。
在殷长干等人不懈努力下,目前淮安区老促会发展基金已经募集到将近700万元,超出了他上任之初立下的“三年募集600万元”的目标。为了加强老区发展基金的管理工作,他亲自起草议定《淮安区老区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用他的话说,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一定要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管好用好每一分钱,要对得起出资人,对得起老区人民。
“哪里不平哪有我”
联系点工作是老促会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老促会工作到位与否的重要落脚点。殷长干担任老促会会长以来,每年都带头联系一个企业、一个村居和一项重点工程,经常深入企业、村居,现场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村居排忧解难。他说:“老促会干部要像‘济公活佛那样,做到‘哪里不平哪有我。”他联系的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在国内销售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能一枝独秀,长足发展,企业产品产销两旺。其中一条营销经验来自于殷长干的建议。在三年前,他建议企业打破固有模式,开辟网上直销渠道,一下子使产品通过网络走上世界,畅销十几个国家。
与此同时,他要求区乡两级老促会的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建立工作联系点,提出了“在组织上联盟、在信息上联系、在项目上联姻、在帮带上联心、在技术上联系”的“五联”要求。每年区老促会都会对解决的问题、工作效果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比较,以此激励大家自觉抓好联系点工作。
目前,乡乡工作都有自己的亮点,大家都能自觉主动深入联系点,帮助解决问题。车桥镇老促会对联系点丰年村的引资项目做到“三联三帮三服务”,即联信息,帮信息转化,服务于项目的选址和洽谈;联项目,帮安家落户,服务于项目的申报和手续办理;联政策,帮对口衔接,服务于项目的配套和政策资金的争取。该镇“绿之丰”高效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在镇老促会会长朱荫桃帮助下引进外商兴办起来的,目前种植面积600多亩,入股农户162户,其中土地入股的有150户,股金入股的12户。合作社与入股农户签订了每亩保障收入750元并实行二次利润分配的10年合同,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该合作社常年用工30多人,季节性用工达600多人,合作社营销总额为2130万元。2015年,合作社人员人均增收5700元。宋集乡老促会联系点甘姜村过去是省经济薄弱村、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014年8月的党总支改选和11月的村委会选举都以失败告终。乡老促会确定该村为联系点后,先后走访了80多位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了解了村情民意后,首先成立了理财小组,从理财入手,做了许多合民意顺民心的实事好事。2014年4月新的党总支和村委会先后成立,村里各项工作很快有了起色。乡老促会还协助该村向上争取资金,从淮阴工学院、市卫生监督局等部门募资10多万元来改善村容村貌。该村还在城区购置了门面房,每年收取租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2014年6月到该村检查党建工作时,对甘姜村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
老区建设促进工作如果单单依靠老促会干部来做,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联系点工作也只是老促会干部工作的一个“点”,远远达不到“面上开花”的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老促会工作的触角,淮安区老促会创新工作举措,提出建立一支 “四有型”老促会会员队伍。“四有型”会员,指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技术上有专长、创业上有本领的会员。目前该区已拥有“四有型”会员2208名。“四有型”会员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老促会这一群众团体在群众中能否得到公认。该区每年都对“四有型”会员队伍进行调整,把不称职的调出去,具备条件的吸纳进来。同时,通过编排项目、下达任务指标、表彰奖励等方式,充分发挥“四有型”会员的作用。如在农村法治社会建设中,鼓励他们发挥资历老、有威望的特点,在钝化矛盾纠纷中当好调解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他们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本领的优势,鼓励他们带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在兴办实事、扶贫济困中,发挥他们有经济实力的优势,鼓励他们富裕不忘众乡亲,帮助办一些群众急迫想办的实事,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提高老促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认度。因此,区老促会每年都会要求乡镇老促会,为“四有型”会员量身订立一些工作任务,编排成一件一件为民办实事的具体项目,对于落实情况,年终都会组织检查验收。 几年来,区、乡两级老促会和“四有型”会员共为基层调处矛盾纠纷580多起,解决用工12000多人,为民办实事362件,引进各类项目30多个,引进资金3.4亿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做党委政府的好参谋”
做老促会工作,不能游离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建设大局。“找准工作方向,找准落脚点,做党委政府的好参谋。”这是殷长干对全体老促会干部提出的要求。
淮安区老促会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工作。该会紧紧围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调研重点放在探讨和解决当前“三农”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上。2015年初,淮安区老促会根据区情和区委、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供乡镇老促会参考的调研大纲,并将重点调研课题落实到相关乡镇;各乡镇在完成区级调研课题的同时,也可以自选课题进行调研。近两年来,全区各级老促会撰写调研报告数十篇,内容涵盖城镇化建设、农村产业化发展、创建平安社区行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大部分调研报告选题准、分析细、建议实,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党委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淮安区老促会关于加快淮城针纺织产业发展的调查,区、镇老促会调查人员多次深入企业、专访企业领导、考察生产一线,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之后,几易其稿,写成了6000多字内容详实、分析透彻、建议中肯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先后引起吉子俊、徐子佳两任区委书记的重视,并分别作出批示。淮城镇老促会关于紫藤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调查,将这个过去“十年就有九年荒,携儿带女去逃荒”的小村变成如今村民楼鳞次栉比、道路通畅靓丽、人民安居乐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得真切动人,对于全区村居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招商引资是全区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殷长干担任老促会会长以来,发动各级老促会干部和“四有型”会员努力发挥余热,利用过去积累的人脉资源,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2015年,各级老促会和“四有会员”协助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招商信息118条,引资2.7亿元。区老促会帮助引进寒舟乐器项目,资金5000万元。平桥镇老促会引进1500万元,老板史大同在该镇建仓储1500平方米,建别墅用房12000平方米,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苏嘴镇老促会向上级争取开发黄河故道低产田资金1100多万元,该镇于嘴片、南李片、北季片等村搞了1500亩地下管道喷泉灌溉,旱涝保收,大受其益。
“让温暖的阳光照亮老区每个角落”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殷长干常常引用的一段古语。淮安区作为革命老区,还有部分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殷长干提出:“我们作为退下来的老同志,每个人都要胸怀仁爱之心,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温暖的阳光照亮老区每个角落。”近年来,在他的倡导下,淮安区老促会大力实施“扶贫致富12345工程”,即每年资助一所敬老院、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资助30名农村特困户、资助40名城市困难职工、帮扶5户规模企业。每年单单这五项工程就需要资金60万元左右,这对经济相对薄弱的县区老促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殷长干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老促会每年总要为老区人民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过去想做没有这个条件,现在老区发展基金初具规模,每年产生的收益,按照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70%用于资助老区发展项目和民生公益事业,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就先做这几件事吧。等以后基金发展壮大了,收益增加了,我们将会做更多的事,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区人民,为老区发展作贡献”。其情酽酽,其心殷殷。
淮安区老促会在实施“扶贫致富12345工程”的过程中,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始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2015年,受到区老促会资助的学生远远超出预定计划中的20名目标。2015年8月30日,淮安区老促会在井神股份公司举办捐资助学仪式,有20名刚刚被大学录取的贫困学生每人得到3000元的资助,20名在校的初高中贫困学生每人得到2000元的资助。2015年10月28日,由淮安区老促会倡导成立的“红星班”开班仪式在淮安工业中专举行。“红星班”由来自该校高一年级各班级的3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根据计划,“红星班”学生在校三年期间每年将享受由区老促会提供的2000元资金助金。对于一笔笔雪中送炭的救助,许多家长和学生都当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为了将老区精神及时送到老区人的心坎里,区老促会每年组织许多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把老区精神融入到一个个故事和节目中,深受群众欢迎。建淮乡组建了李顺来百姓理论说唱团,深入田间地头宣讲老区精神;南闸镇每年都组织含有老区精神的民歌演唱比赛;博里镇通过农民诗歌、农民画比赛活动宣传老区经济社会巨变;城东乡的老年歌舞队演出的剧本《血染黄土桥》再现了日寇对当地人民蹂躏残害的史实;区老促会和区老年阳光艺术团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推出专场纪念晚会,在全区巡回演出,激发全区人民强大的爱国热情。淮安区老促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老区人民对老区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从而用老区精神自觉投身到振兴老区、共圆中华复兴梦行动之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人,殷长干、田文秀、徐学春、钟士和、陈永明……这一个个老淮安人熟悉的名字,他们曾经在党政机关担任过要职,曾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业绩。他们本可以安享天年,但他们为了促进老区事业的发展,依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他们无怨无悔,大爱无声,肩负组织重托,胸怀一腔赤诚,不求名,不求利,依然四处奔走,八方救援,阔步前行在霞光满天的征程上。
老骥伏枥,壮志不已。每次看到他们匆匆的背影,一份敬意和一种力量油然而生。鲁迅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这就是他们,一群可敬可爱的老人,他们曾经流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点点滴滴,润物无声。
老淮安,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