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转型的人本主义思考

2016-01-25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人本主义高校图书馆

董 宁

(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05)



高校图书馆转型的人本主义思考

董 宁

(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0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转型;人本主义;体制改革

摘 要:文章从人本主义角度思考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之路,指出必须改革落后的体制结构,在管理和服务两端都注重“人”的主体重要性,才能有效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工作。

笔者近日拜读了吴建中先生的《超越与转型》一书,由此激发出更深入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转型的意愿。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笔者意识到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转型这条道路上处于落后和尴尬的境遇。身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笔者从自身开始思考,由点到面,决定从人本主义角度思考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中的主观问题。

1 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革命的推动下,踏上了从传统图书馆模式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的转型之路。新技术应用络绎不绝,从元数据应用、联机编目共享,到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新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国外众多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在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推出众多创新特色服务,并获得了很高的社会收益和评价。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之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CALIS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成立、高校图书馆对于Web2.0的技术运用、复旦大学图书馆承接了CALIS三期子项目“CALIS教学参考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项目[1]。但这些亮点仅限于经济发达和教育资源集中的沿海地区和少数知名学府,大部分内陆地区和二线院校图书馆发展仍相对落后。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之路步伐沉重、收效甚微,特别是社会认可度有限。

2 落后管理体制的束缚

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步伐缓慢的原因有二:①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投入力度、经费有限有关。②与管理体制落后和束缚、上层管理者缺乏人本主义思考有关。笔者认为第二点才是从根源上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的症结所在。所谓管理体制落后,是指我国高校图书馆依旧严重依附于上层管理机构,缺乏行事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除少数知名大学图书馆有着较高的决策权和自主发展目标外,大部分高校馆,特别是二本院校的图书馆在体制管理、编制上严重依附于学校上级管理层,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更是受制于学校的阶段性政策和短期目标。传统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导,图书馆所制定的转型改革方针多半也只能是对现有结构体制下的小修小补和短期计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力度。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科研机构,学校给予图书馆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和发展自由度,图书馆有完全的战略决策权。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完善的发展、改革策略。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例,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最新战略规划中提出了7项战略目标,包括馆藏发展战略、用户战略、学术支持战略、空间支持战略、文化建设战略等。其发展战略高瞻远瞩,绝非收获短期效益的权宜之计,这样的战略制定才能真正促进图书馆的健康成长。

3 管理者的人本主义思考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转型,光靠新技术手段的堆叠和短期目标的制定是不行的,必须从体制根源上改变束缚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格局结构。

3.1 上层行政管理者给予图书馆充分的决策自主权学校作为上层管理者,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给予高校图书馆充分的发展自由度。一方面,图书馆不再是传统计划经济下学校的物化附属品。学校领导层应认识到图书馆作为学校领导下的独立机构主体,只要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方针,应赋予其拥有独立的发展战略决策自主权。另一方面,学校要以人为本,了解广大师生读者的新要求。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无法满足这一受众群对于信息资源获取和科研创作的种种新要求。要想不落后于时代,图书馆必须转型,改革势在必行。而图书馆的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工作在这一领域的图书馆人自己才能办好,学校应给予图书馆充分的改革、决策自主权,推动图书馆顺利转型,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

3.2 图书馆的管理者应以人为本

3.2.1 以人为本,优化组织结构体系,重置部门。高校图书馆拥有了更充分的发展、决策自主权,更要打破束缚,根据自身的不足大胆改革,调整组织布局。目前我国多数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改革仅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局部微调,基本上仍是传统模式,即依据文献的加工流程或资源分布类别形成的“采编—流通—期刊—技术—咨询”,外加办公室。笔者认为这是过于保守的以物(文献)为主的格局构成。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应该是用户作为“人”的主体,同时新型图书馆行事主体也是身为馆员的“人”。所以,新型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结构体系也理应围绕“人”这个主体构建。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美国高校图书馆。美国许多图书馆打破原有部门格局,取而代之,他们借鉴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成立战略发展部、人力资源部、评估部、馆藏发展部[2]。其中,战略发展部负责调研市场、用户的需求,结合学校总体规划,制定图书馆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人力资源部负责全馆人员的聘用、评级、考核和岗位评聘等人事事务,同时提供学习、培训,负责馆员的职业发展和潜能开发;评估部负责图书馆平日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评估,为图书馆政策、战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馆藏发展部,类似于以往的采编部和咨询部,负责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的建立。馆藏发展部实时了解用户的调研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和图书馆发展战略,按需采购资源,科学完善馆藏。这四个部门有机协调,灵活运转。美国高校图书馆充分调动“人”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使得整个图书馆顺畅发展。笔者认为,类似于企业模式这一新型的图书馆管理体制目标明确、组织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借鉴。

3.2.2 重视馆员的重要作用,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在图书馆转型过程中,新技术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数字化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深层次的服务是通过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馆员来提供的。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者要重视作为馆员的“人”这一要素的重要性:①重视对馆员的培训,满足馆员自身的发展要求,鼓励馆员提升自己的业务和知识服务能力,利用多种渠道为馆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建立激励机制,提高馆员的进取心。②完善学科馆员制度,使馆员真正深入学科,结合图书馆技术手段和学科专业知识,有目的地完善馆藏资源、满足学科发展需求。③以人为本,充分保障馆员的切身利益,使广大员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图书馆和谐、向上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3.2.3 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关系管理。图书馆转型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工作重心由文献资源建设为主转型为用户服务为主。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用户,以用户需求为重点工作,注重用户平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行为习惯,主动与用户沟通,为用户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创新型、个性化服务。同时,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邀请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战略制定当中。如:让用户推荐书目信息、讲座内容、参与读者学习空间的设计等。这些举措在更好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又能提升广大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 图书馆馆员的人本主义思考

高校图书馆转型表面上看是新技术和数字资源替代传统文献资源,从深层次看是图书馆界的一次大变革,它包含多个角度和领域。而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则是图书馆当中“人”这个主体的馆员角色的大转变,即由传统的文献管理者、加工者转变为知识、信息服务专家。馆员角色的转变,意味着馆员服务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巨大变革,每一位图书馆馆员都应该重新认知自我,以适应图书馆转型的需求和步伐。

4.1 工作内容的转变

馆员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工作内容的改变。传统的纸质文献传递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相反,馆员工作的重心将是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和专业知识。如:学生的论文参考文献传递、开题报告辅导、教师读者的科研课题跟踪服务以及其他信息的传递、获取等。

4.2 工作方式转变,以用户为服务中心

4.2.1 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转型后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心是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多与用户沟通,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负责将图书按类别摆入书架即可。与用户沟通,要求馆员要下功夫,时时了解用户的获取信息习惯、方式,利用数据库和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精确的信息。

4.2.2 深入的学科服务。所谓深入的学科服务,是指学科馆员的服务。学科馆员负责相关学科项目的文献资源订购、检索和咨询服务以及承担该学科的课题、项目研究辅助工作。学科馆员跟踪该学科用户的研究动态,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需求,反馈到本馆,按需完善馆藏,调整图书馆发展战略。深入的学科服务还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发展“嵌入式”的高端知识服务。这一点目前在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图书馆已逐渐展开。“嵌入式”的高端知识服务模式是设置专人专岗对某一用户的科研项目,包括从开题咨询参考和项目数据的检索、组织、下载、传递、存储、共享、备份以及后期数据安全保护的全程跟踪专职服务。此外,笔者认为,深入的学科服务还应包括针对学生用户群体提供的嵌入式的课程服务。这要求馆员根据学生用户的课程内容开展相关的信息服务和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学,如:指导学生用户如何根据课程内容获取信息、撰写论文等。这些创新式服务都是图书馆在学科建设和服务方面的新尝试。

4.2.3 与用户建立经常性的、有效的交流。新型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用户群的需求。为此,馆员的工作方式要积极主动,利用移动图书馆的BBS留言板、图书馆微博等社交平台与用户保持日常交流,还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沙龙讲座等方式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同时增进双方感情。

4.2.4 面向应届毕业生用户群的社会服务。相较于普通用户,应届毕业生这一用户群体有着特殊的信息诉求。具体来说,包括求职信息的发布、企业的招聘需求以及获取就业前期的相关知识。针对于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这些用户搜集、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岗前培训讲座等,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前期服务于社会的表现方式。

4.3 注重自我完善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新型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数据中帮助用户获取精确信息不是那么简单的,馆员要有较高的信息检索、识别素养和专业的学科知识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必须重新审视自己:①不能妄自菲薄,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②要转换思维模式,用更高的要求来约束和要求自己。③有求知欲,主动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研讨机会提升自己。

图书馆转型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大部分图书馆界的同仁都已拨开迷雾,意识到技术手段并非是图书馆转型的唯一要素。高校图书馆转型这一工作的重心应从图书馆、从技术转向图书馆员、信息专家这一“人”的要素上。以人本主义的思维方式思考高校图书馆转型这一命题同样有着深刻含义和现实价值。图书馆员的能力和作为将决定图书馆能走多远,难在改变,赢在改变[3]。

参考文献:

[1] 李尧鹏.基于理性自觉的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28-32.

[2] 王丽萍.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4(3):92-96.

[3] 初景利.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变革[EB/OL]. [2014-11-14].http://blog.sciencenet.cn/ blog-213646-842681.html.

(编校:徐黎娟)

作者简介:董 宁(1979— ),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2015 - 12 - 14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 ( 2016 ) 01 - 0054- 03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人本主义高校图书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