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四肢骨折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效果的临床探讨

2016-01-25刘阔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外医疗 2015年27期

刘阔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不稳定四肢骨折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效果的临床探讨

刘阔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12例四肢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研究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中,21例患者符合优秀标准,20例患者符合良好标准,15例患者符合差标准,优良率为73.21%;研究组56例患者中,36例患者符合优秀标准,19例患者符合良好标准,1例患者符合差标准,优良率为98.21%,两组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3.54,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1)。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满意,复位确切,固定牢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不稳定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是骨创伤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所致四肢骨折的发生率逐年提高,一般以高能量的损伤居多,如果治疗不当容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发生[1]。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和保守方法治疗的各56例四肢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的治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和保守方法治疗的112例四肢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56例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者为研究组,56例保守治疗者为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6;年龄范围在14~5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8.5岁;从骨折类型看,22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34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5~5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9.0岁;从骨折类型看,24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32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假设检验表明,一般资料如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和骨折尅性比例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保守治疗的方法,其基本步骤见文献[2-4]。研究组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方法。闭合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为: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做小切口,将骨折端充分暴露,与骨块相连软组织保留,复位后使用点状复位钳固定,骨折端按AO原则确定方向钻孔,攻丝后拧入可吸收螺钉,直径在4.5 mm以上。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为:彻底清创后由创口进入,直视下复位断端并拧入可吸收螺钉;行内固定后,根据骨折部位与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外固定架,在骨折端的中心上下各平行地穿入2枚螺纹半针,均超过对侧的骨皮质1~2个螺纹,安装好外固定架后,置于距离皮肤1 cm部位处锁紧外固定架的钮锁。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出院时,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5]:①患者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没有活动性疼痛,伤口达到一期愈合的患者,判定为优秀;②患者骨折达到功能复位,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仅伴轻度的功能障碍,运动较多时有轻度疼痛,切口出现缝线反应或延迟愈合者,判定为良好;③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较差或手术后出现再移位,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严重,切口出现感染者,判定为差。组内优良率=(良好例数+优秀例数)/组内观察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分类数据采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秩和检验[6]和χ2检验的方法完成组间疗效和优良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患者出院的时候,用1.3项下的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为:对照组56例患者中,21例患者符合优秀标准,20例患者符合良好标准,15例患者符合差标准,优良率为73.21%;研究组56例患者中,,1例患者符合差标准,19例患者符合良好标准,36例患者符合优秀标准,优良率为98.2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3.54,P<0.01),两组患者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1),对照组的疗效和优良率均显著差于研究组。

3 讨论

不稳定四肢骨折对软组织损伤较重,且多见开放性损伤。因此采用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相对较难,且上述方法存在应力保护现象,经初次加压骨折端后,断端微小的触点会因压力增大逐渐地崩溃并吸收,因此断端会出现间隙,无法达到有效持续的加压目的。外固定的方式能够调节,以让骨折端持续的增加压力,同时可以随时的调整压力的大小,支架的动力化对于骨痂生成、塑形与膜造具有帮助作用,同时可以免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在拆架后不会再次出现骨折的发生[7]。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逐渐广泛地使用可吸收材料,由于该材料无色透明,组织相容性很好,反应较小,在人体组织中可水解为羟基乙酸与乳酸,最终降解为水与二氧化碳[8]。所以,将其作为内固定材料,同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治疗不稳定四肢骨折,可以极大减少对于已经受到创伤骨骼的血运与周围组织的干扰,不会影响到感染伤口的进一步治疗,便于观察和治疗肢体与伤口情况;同时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相对短,可吸收螺钉可以抑制细菌增长,降低感染的几率;便于骨折复位,有助于提高骨折断端力学的稳定效果,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可吸收螺钉具备植骨与诱导成骨的效果,其在失去降解强度的同时,将应力转移到愈合骨组织,有效的避免了应力的遮挡。

经过整复和固定之后,常常会采用石膏固定来治疗骨折。这时候应该注意的是,在石膏未干之前,只能将手掌放平后,将石膏管托起,绝不可以用指尖抓,避免手指将石膏压凹,进而使得肢体压迫。在石膏彻底干透之前,不可把石膏放在坚硬的物体之上,并要防止将石膏弄湿,以防石膏软化变形,丧失固定作用。要尽可能地将打石膏伤肢抬高,超过心脏所在水平线最好,尤其是在受伤早期,将伤肢抬高可使血液回流,减轻或避免脚趾、手指肿胀。在平时,应该尤其注意观察石膏固定是不是太紧,若发现骨折部位远端发生皮肤发紫、严重肿胀、疼痛加重的状况,表明石膏可能存在太紧的情况,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尽管石膏固定对肢体活动不利,但应尽量多活动伤肢的手指和脚趾,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帮助断骨生长,没被固定的关节也应该多多运动。床单应干燥、平整。给患者进行擦浴的时候,石膏周围的皮肤应该尽量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出现皮肤破溃的情况。

早期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的萎缩,保持肌肉的力量,骨折后锻炼应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患者锻炼时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不能太过急躁。骨折在愈合过程中的各期锻炼方法各不相同:①骨折早期,也就是骨折后的1~2周。这时患者局部损伤处比较疼痛,骨折端不稳定,患肢肿胀疼痛,容易再移位。这一时期应以促进局部血液运动,加强新陈代谢为主要锻炼目的,使局部症状得到改善,避免肌肉萎缩。主要的做法是,下肢骨折时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前臂骨折时做手指屈伸和握拳运动,原则上身体其他部位都应该正常活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不活动。②骨折中期,即骨折的后3~6周。这时患者的骨折局部症状基本已消失,骨折端也已经基本稳定,形成骨痂。这一时期应该以主动运动为主要内容,锻炼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舒缩活动。方法是,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继续加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并慢慢从被动到主动,可进一步使活动范围扩大,避免肌肉萎缩。③骨折后期,即骨折后的6~10周,骨折将近愈合,这时又称为功能恢复期。这时应尽快将机体功能恢复,对关节持重能力进行锻炼,上肢骨折可以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轻微运动,尽量使关节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部锻炼;下肢扶拐应循序渐进地改成单拐,然后进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旋转和摆腿动作,促使骨折的实现完全的康复。

该文结果表明,对照组56例患者中,21例患者符合优秀标准,20例患者符合良好标准,15例患者符合差标准,优良率为73.21%;在研究组的56例患者当中,1例患者符合差标准,19例患者符合良好标准,36例患者符合优秀标准,优良率为98.21%,两组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3.54,P<0.01),两组患者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1),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和疗效皆显著优于对照组。文献[2-3]保守疗法所得优良率与该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优良率,可见该方法在治疗不稳定四肢骨折方面是安全有效的,疗效较为满意。

骨折愈合的时间不固定,同一部位骨折,即便骨折发生的条件相同,愈合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别,一般需要2~3个月左右愈合。该研究表明,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满意,复位确切,固定牢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珂,项晓波,王丰玉,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80-81.

[2]罗晓东,覃伟明.石膏与小夹板联合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8):47-48.

[3]邱继浩,沈玉平.石膏与小夹板结合使用治疗四肢骨折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40-42.

[4]冯浩.腓骨中下段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5]自卫东,陈峰,罗胜明,等.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在四肢骨盆及多发伤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6):548-549.

[6]方积乾.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7]倪明,厉国定,胡晓亮,等.生物可吸收螺钉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2(1):45-47.

[8]廖云.可吸收螺钉治疗骨折32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 (10):1275-1276.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and Absorbable Screw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Limb Fractures

LIU Kuo
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and absorbable screw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limb fractures. Methods 112 cases with unstable limb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There wa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expectant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and absorbable screw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Of the 5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xcellent in 21 cases, good in 20 cases, poor in 15 cases, the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was 73.21%. Of the 56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xcellent in 36 cases, good in 19 cases, poor in 1 case, the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was 98.21%,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Zc=3.54, P<0.05); the difference in the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4.29,P<0.01). Conclusion For unstable limb fractures,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and absorbable screws have satisfactory effect with good reduction and firm fixation, so they are worthy of ext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 Absorbable screws; Unstable limb fractures

收稿日期:(2015-06-26)

[作者简介]刘阔(1962-),男,辽宁铁岭人,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创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9(c)-0015-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