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系列讲座之一 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6-01-25罗列万唐小林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300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006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006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1期
关键词:名优绿茶生产线

罗列万,唐小林(.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006;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 3006;3.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006)



《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系列讲座之一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列万1,唐小林2,3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310016;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3.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6)

中国茶叶加工2016(1):74-77

编者按:当前,中国茶叶加工正从传统农业的劳动力密集型向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集成转变,加工机械化、自动化已是发展的必然。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处于茶叶加工领域的前列,正蓬勃地向前发展。《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系列讲座摘编于罗列万、唐小林、叶阳、龚淑英著的《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将涵盖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多类型名优绿茶的品质特征、工艺技术流程、设备选型方案以及设备操作维护要点等内容,为全国从事茶叶加工、加工装备研究设计的科技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茶叶加工在整个茶产业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工装备的全面发展和名优茶产业化配套技术的全面应用,名优茶加工机械加快升级,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1 什么是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系根据名优茶加工工艺要求,将单机或机组进行组合,用输送带、提升机等传输设备进行单机或机组之间的连接,形成流水线式加工生产的成套设备。生产线的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触摸屏(HMI)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分散控制系统(DCS),既可保证生产线能全自动运行,同时又能手动控制,在遇到意外故障时能及时处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方便灵活,易于操作。

2 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现状

总体上讲,当前的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是在我国茶叶加工与茶机行业几十年来发展基础之上的加工装备不断进步的结果。2003年浙江省开始组织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2006年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叶阳设计研制的第一条针形名优绿茶加工生产线在嵊州建成投产。其后,随着鲜叶摊放贮青机、可调式连续理条机、快速冷却贮放机、冷却贮叶槽、全自动连续名茶炒制机、全自动连续茶叶炒干辉干提香机、电磁滚筒杀青机等先进设备的成功研制,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郑国建主持的《绿茶加工新技术及设备的开发研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叶阳与浙江省农业厅罗列万主持的《名优绿茶安全清洁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关键设备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江用文主持的《扁形和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提升关键加工技术与集成应用》等一批名优茶连续化加工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这一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名优茶加工生产方式,真正步入快速发展和全面推广的轨道。

2010年11月,余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磁滚筒杀青机因温差变化小、杀青品质稳定一致而迅速推广,同时也标志着节能环保新技术开始实质性应用于茶机行业。到了2012年电磁杀青新技术被延伸应用至80-A电磁滚筒杀青机、80型燃油式滚筒烘干机、燃油式滚筒烘干机等茶叶加工设备之中。尤其是通过改进内置故障自诊断技术,使茶机售后维修升级到可以远程服务的水平。同时,随着农机补贴政策全面惠及,名优茶加工机械的改造更新与推广应用步伐大大加快,2010年全省拥有名优茶加工机械23.8万台,比2005年增加15.4万台,增长1.83倍;名优茶机制产量6.31万吨,机制加工率达97%,比2000年同比提高49.3%。

为满足国内茶产业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大茶叶机械生产厂家,结合我国茶产业的现状,将现代化工业技术成果集成应用于绿茶加工机械设备中,分别研制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如余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浙江绿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与电磁内热杀青机相配套的自动化清洁生产线,可生产直条形、毛峰形和曲毫形等各种类型名优茶,工艺性能优越;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等研制的由独具特色的高温热风杀青机、汽热杀青机相配套的自动化清洁生产线;浙江丰凯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的针、扁两用由名优茶连续化理条机、压扁机和辉锅整形机组成,可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清洁化流水线。这些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装备已经过创新、多次改进和提升,技术性能日臻完善;所加工的茶叶品质优异,工艺质量稳定,产能大,操控方便。近年来,这些代表茶机行业最高技术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机械设备,不仅在浙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早已走向全国各茶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福建、云南、贵州、江西等省都已在2010年以来开展的名优茶连续加工生产线试点应用与推广工作。特别是浙江省,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标准化名茶厂工程,由于明确了重点建设的100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具备企业合法、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社会效益明显外,强调了必须具备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先进设备的条件,对浙江省扎实有效推进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转折的作用。2014年通过组织发动、主体申请、县(市、区)茶叶主管部门初审、推荐及市主管部门验收等工作,已有73家茶企被认定为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这也标志着浙江名优茶叶加工真正进入了一个全面向连续自动加工生产线水平转型的发展阶段。至2014年,浙江省除95条蒸青茶之外、已有103家企业建成名优绿茶连续自动加工生产线120条,名优绿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总产能为1.1万吨左右,2014年名优茶生产线生产实绩为4580吨,实现产值11.28亿元。

3 存在问题

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一些茶叶加工企业的清洁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程度已接近国际水平,但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3.1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茶叶加工业,在国内众多的农产品加工业中,是比较落后的行业。国际上,与日本相比,茶叶加工和加工装备的自动控制水平还有明显差距。我国同时还由于缺少资金,加工设备研究和开发的步伐也是偏慢的。加工装备的落后制约了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从2013年浙江省主要产茶县(市、区)名优绿茶各加工方式的产值比重来看,15个主要产茶县(市、区)的名优绿茶生产仍以“机械+手工”和“不联装全机械”两种生产方式为主,此外,部分产茶县(市、区)仍存在全手工的加工方式。以茶叶产值突出的安吉县、松阳县为例,“不联装全机械”生产方式创造的产值比重分别为96.7%、97.3%,“机械十手工”生产方式创造的产值比重分别为0和2.7%,“联装连续化”生产方式创造的产值比重仅为3.3%和0,说明当前浙江省名优绿茶生产加工方式以机械化加工为主,但连续化生产线加工尚在起步阶段。

3.2对名优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认识不一致,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地方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甚至将名优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视同“面子工程”、“花架子”,因此,不少茶厂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完全没有意识到建设名优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不同于一般的茶厂设备改造,它是茶叶加工模式深刻变革必然,是茶叶企业实现升级转型的难得契机。

3.3生产标准不统一,与流水线相配套标准化体系建设尚未建立

生产线相配套标准化体系建设则相对滞后,首先是工艺标准,不少茶厂生产线设备已上马,但工艺标准仍延续单机作业时的生产技术规程,“硬件”与“软件”不配套。二是生产线的各种茶机设备型号、性能,基本上是各茶机制造厂自定标准,缺乏统一行规。这不仅给茶机产品的维修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不同茶机厂同类机械产品的性能测试和比较,也难以给茶厂提供科学的设备选购方案。

3.4加工生产线设备设计尚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某些设备尚存在明显的技术问题

近些年来,加工生产线装备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大提升了茶叶机械的技术含量,如很多流水线设备实现了温湿度等主要工艺条件的实时检测、显示和控制,有的还应用触摸屏(HMI)、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控制技术,基本可实现制茶工艺的电脑数字化控制;采用生产线加工的名优茶,不仅在产品的卫生质量方面,即便是茶叶的感官品质也有不少超过了原有的单机作业加工方式。但也应看到,当前的加工生产线设备在一些工艺环节上,如有的输送不流畅,半成品容易粘连;有的设备工序间的台时产量不均衡,加工不流畅;某些设备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清洗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此外,还生产线设备的制造成本普遍较高,导致生产线总体定价偏高,也影响到了生产线的推广应用。

4 推广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意义

名优茶加工生产线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推广应用,虽然时间不长、推广面也不够大,但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已充分体现。

一是大大增强了茶叶质量与清洁化加工意识。通过近十年来茶厂优化改造工作的大力宣传与示范推广,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增强。充分认识到了茶叶安全与食品安全的等同地位;茶叶加工必须在特定的场所已普遍认可,茶叶应该不落地加工已为大多数生产者接受,并对加工环节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主要潜在污染源之一的认识也得到广泛认同,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加工工作正从被动走向主动。

二是促进了茶叶质量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名优茶加工生产线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工序之间的串联,使整个茶叶加工工艺规范化、标准化,并把制茶工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机械设计模块化,这不但简化了操作,而且有力促进了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完善。同时,通过每年全面上岗培训,促进加工人员技术水平提高。设备的完善与加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名优绿茶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产品品质的统一。加工全面升级也提高了加工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的美誉度,促进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据调查近二年来浙江省级示范茶厂的名优茶售价比市场高10%~15%。

三是推进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推行。随着生产线的应用,不仅加工设备“硬件改造”之后有其操作要求,而且也有生产线运行“管理软件配套”的要求,因此完成生产线加工改造的厂家,都必须配套进行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质量管理制度、生产加工过程台帐等相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茶叶生产档案制度从茶园管理延伸到了产品加工,为全面推行茶叶全程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创造了条件。

四是大大加快了茶叶SC认证的推进。加工设备的更新完善的过程,实际也是引导促进茶厂加工环境改善的过程,也因此促进了一部分加工企业SC认证相关条件的具备,促进了茶叶加工企业SC认证进程的加快。

五是促成了新的加工模式的出现。茶叶加工生产线的应用与标准化名茶厂建设,不仅促进了加工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茶产业分工细化;也促进了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加工与名茶加工聚集区等新型加工模式的出现,为单家独户无法做到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化加工、因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5 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名优茶已成为高效茶业中不可动摇的主要茶类,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加工也已成为茶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体现在:

首先是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将促使名优茶加工连续化生产线的推广应用。近年来茶叶不仅“采工荒”问题愈演愈烈,用工高峰时采摘劳力缺口仅浙江每年都在50万以上,而且这一问题正逐步延伸到茶叶加工环节。特别对有着特定技术要求的名优茶加工,茶厂技术工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应用,不仅比传统手工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比单机作业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大幅节省人工;而且由于机械性能稳定也保证了加工的稳定,尤其对专业化、规模化名优茶加工企业,应用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已成为克服茶厂技术工短缺瓶颈与保障名优茶正常生产的必然途径。

其二是茶叶产业化与龙头企业的培育,需要名优茶加工连续化生产线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实践证明,茶叶生产的方向是产业化发展,其目标是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等。茶叶加工连续化生产线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生产高效、生产标准化、区域加工集中等,这必将有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同时,推广名优茶连续化生产线也是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的客观要求和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一项措施。

其三是进一步提升名优茶品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为保障名优茶加工质量安全,茶叶加工应按照浙江省地方标准《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条件》和《茶叶加工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要求,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加工环境,消除卫生安全隐患,确保产品优质安全。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推广与应用符合茶叶精细化加工之发展方向,是稳定与提高名优茶品质最有效的技术与保障手段,推广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符合政府的茶产业发展导向。

其四是名优茶加工升级转型的需要。加快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加工生产线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仅是茶叶产业提升发展“推进标准化名茶厂建设,不断改进加工装备条件和加工工艺,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省重点建设1000家标准化名茶厂,提高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浙江茶产业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茶产业加工提升指明了方向,《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项目实施与专家团队的建成,为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推广应用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将配合完善建立扁形、条形、芽形、卷曲形等各类名优绿茶示范生产线,并将继续为提高名优茶规模化加工生产水平,促进浙江乃至全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权启爱.浙江茶叶机械的转型升级与展望:浙江茶业转型升级老茶缘论坛论文集[C].杭州,2014:23-29.

[2]罗列万,叶阳,金晶,等.浙江省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建设现状及示范线设计特点[J].中国茶叶,2014,36(9):10-13.

[3]周天山,方世辉,余有本,等.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发展现状[J].茶叶科学技术,2009(4):1-7.

[4]程玉明,赵祖光,赵红煜,等.名优绿茶清洁化流水生产线研制[J].中国茶叶加工,2010(2):31-33.

[5]汤周斌,刘晓东,廖勤明,等. 6CZ-系列蒸汽杀青机在绿茶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上的应用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0,25 (3):53-55.

[6]丁俊之.从世界茶叶产销特点探讨我国茶业持续发展之道[J].中国茶叶,2014,36(4):4-6.

[7]杨江帆.茶叶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6-02-03

作者简介:罗列万(1963-),男,浙江慈溪人,研究员,从事茶产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名优绿茶生产线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16000t锻造压力机生产线将交付
富一方百姓,造一片蓝天,创名优品牌
于洁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生长在生产线上
《名优之死》笔谈——《名优之死》表现了什么
《名优之死》笔谈——艺术与爱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