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2016-01-25董建军张伟陈业兵杨英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文 | 董建军 张伟 陈业兵 杨英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文 | 董建军 张伟 陈业兵 杨英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须加快构建“顶天、立地”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格局。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一主多元”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面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不断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山东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立足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实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创新机制、激发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十一五”以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有关指示精神,结合“一黄一蓝”、“一圈一带”等发展战略部署,把服务“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实施了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年创社会效益提高到100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8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制定了《农产品有效供给科技助推行动计划》(农业部以农办科[2008]16号文进行了转发),重点围绕粮食安全、油料供给、生猪生产等农业生产热点问题,选择我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组装集成和研究创新一批实用农业新技术;遴选一定规模、有代表性的地块和养殖场进行高产示范样板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农产品有效供给示范样板基地;选择10个自然村为试点,创建一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的试点村,3年使得试点村人均纯收入提高20%以上;开展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计划,3年累计培训农民20万人,使受训农民平均掌握1到2项关键生产技术。全院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加速推广、致富农民的工作机制。

2013年组织实施了“对接三个十”科技服务活动,有效整合全院人才资源、科技成果,集成配套新技术,对接服务分布在全省农作物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的十个高产创建万亩方,包括3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方、2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方和棉花、花生、水稻、大豆、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方,山东省农科院为其提供小麦品种济麦22、鲁原502,玉米品种鲁单818、鲁单9066,棉花新品种鲁棉研28、鲁棉研37,花生新品种花育25、花育36,水稻新品种圣稻17、圣稻14,大豆新品种齐黄34号,马铃薯品种鲁引1号等品种支撑,推广一次性施肥、保护性耕作、轻简化栽培、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良等农技农艺相结合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并针对每个对接服务的高产创建万亩方组建高产创建服务团队进行全生育期跟踪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效率。突出示范带动,对接服务十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包括济南、东营、莱西、泰安、滕州、陵县、寿光、邹平、莱芜、莒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将科技资源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相对集中,以项目实施带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示范,培育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同时,还积极对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科技创新重点向农业产业链两头延伸,着力强化了产前的种质资源创新、动植物良种选育和产后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新兴学科发展水平。

2015年启动实施了以博士科研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家庭农场科技联盟、农科讲堂、企业研发中心、“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六类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的科技服务活动,共建博士科研工作站31个,企业研发中心10个,农科讲堂5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31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点80余个,举办各类观摩、培训会80多场(次)。形成了对接紧密、上下连通、覆盖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的立体化、零距离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促进了科研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到大田,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省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对我院的科技推广服务活动也进行了深入广泛报道。

全院先后争取到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星火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培训基地等。大力开展了农民培训工作和农业技术普及,每年举办培训班170余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万余人次,提升了农民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在全省各市新建科技示范基地100余处和推广服务联系点260余处,扶持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余家。为促进我省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切实把握好科技推广服务的五项原则

一是要坚持遵循科研规律原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的继续和延伸,是检验农业科研创新成效的重要手段,推广服务是创新—推广转化—再创新的重要环节,要坚持“科研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科学规律。

二是要坚持联合协作原则。要打破单位之间、学科之间的界限,联合跨学科专家、组装集成综合配套技术,在适宜地区开展集中推广服务。联合地市农科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提高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要坚持重点带动原则。立足全省农业生产实际,针对最急需、最具潜力、最有代表性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集中进行对接服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农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提质增效。

四是要坚持务实高效原则。坚持总体设定、分步实施,要确立科技推广服务的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坚持以科学务实的作风抓好科技推广服务活动,要有任务目标、有保障措施,要狠抓落实,责任到人,真正让成果得到转化、农民得到实惠、产业得到提升。

五是要坚持机制创新原则。立足农业科研创新和推广服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周期性,创新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确保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着力强化机制创新 提升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水平

(一)建立以市场需求和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农业科研项目立项机制。创新是推动农业进步的动力,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基础,是增强科技供给的源泉。科研要为生产服务,要围绕市场需求、农业生产需求,设立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大力开展原始创新,并将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集成熟化,形成易于推广转化的配套技术。引导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利用价值,提高成果的转化率。

(二)建立创新与推广服务相结合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要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需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推广—发现问题—再研究中培养锻炼科技人才,建立一支紧密对接农业生产需求、创新能力强、推广服务水平高的专家队伍。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专家库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在基层实习锻炼制度,让专家在生产一线服务,在生产实践中成长。

(三)创新科技推广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的终极目标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不是束之高阁。要将科技推广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纳入农业科研院所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体系。将科研人员科技推广服务方面的工作成效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专业技术职务任期考核和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四)建立支持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要积极鼓励科技推广服务人员合法取得技术咨询费、讲课费等劳务报酬。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活动,单位要组织协调好单位本职工作,给予交通、生活等方面的支持。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原则,鼓励科研院所积极探讨、尝试利用单位知识产权、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提供有偿科技推广服务,取得合法收益。

(五)建立多渠道的推广经费投入机制。主动承接国家、省农业主管部门的科技推广服务项目,发挥中央、省财政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引导作用。同时,要统筹安排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专项经费,一是在研究类项目实施过程中,适当调增技术集成和中试示范经费的比例。二是科研院所要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增长幅度,每年同比例增加科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要研究制定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六)强化与政府农技推广部门、新兴农业经营组织的合作机制。农业科研院所要发挥农业技术源头创新优势,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接国家、省农业主管部门的科技推广服务任务,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协同推进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具有采用新技术的内生动力,要主动对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根据地其发展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示范和推广服务,发挥其规模化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转化。

科技推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经过不断的总结、创新和改进,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但是在适应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适应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科技推广资源分散,形不成合力。全院没有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科技推广服务专家队伍,选派的科技副职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转化项目、试验示范基地没有进行有机整合;跨专业、跨学科合作少;人、技、物分离难以集中投放。

二是技术组装集成度不高。全院学科门类多,各学科注重本专业的精深研究,但是,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措施结合、生产生态并重、质量安全控制、生产与产后加工等全产业链的联合攻关、集成创新、技术组装集成示范广度和深度不高。

三是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完成项目为导向,长期性、稳定性差。科研课题项目检查验收结束后,如果没有后续项目或经费支撑,基地建设、运行也就无以为继。中科院禹城试验站、中国农大河北曲周试验站、山东农大滕州试验基地、河北农科院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的21个长期、稳定的试验基地,不但承担实施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培养高层次人才,而且示范、展示、推广了大批的农业实用技术。我院寿光试验站、临清棉花试验站的发展与成效,也充分证明了基地稳定的重要性。农业科研规律、农业科研试验所遵循的“唯一差异性”原则,对试验示范基地也提出了长期性、稳定性的内在要求。

四是科技推广服务缺乏专项资金支撑。科研与转化推广投入结构不合理,经费主要集中在创新性研究领域,对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中试和推广服务阶段的资金相对不足。创新性研究项目经费预算具体、管理严格,专款专用,各单位没有增量专项经费用于科技推广服务。

五是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度不高。全院100多处基地,基本上都是专业性、单一性基地,缺乏综合性、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共建、集中创新、示范展示的科研基地。

六是农业科技成果低偿或无偿转化,影响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改革开发以来,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走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高起点上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发展现代农业的“三个导向”战略思想,为农业科研创新和科技推广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作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农业重大战略需求,以对接政府需求、对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接高产创建、对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五个对接”为导向,整合科研院所的项目、技术、人才和成果资源,改革科研模式,创新服务机制,稳定科技推广服务专家队伍,着力建设新型、公益性科技推广服务平台,为实现对全省农业生产全覆盖、零距离、立体化科技服务网络,实现科研服务下延、技术成果落地、支撑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还需不懈努力。

本文系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服务与示范(项目编号:2015GA740005)成果。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策略
阿拉善生态建设中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