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西走廊甜菜产业发展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2016-01-25张文军
张文军
影响河西走廊甜菜产业发展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张文军
(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台734300)
提要:综述了影响河西走廊甜菜产业发展的因素,根据甜菜产业种植发展现状和趋势,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影响因子的方法、对策和建议。
甜菜产业;发展;因素;对策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北麓,为温带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气候干旱,年均温为5~10℃,≥10℃年积温为2500~3000℃,无霜期140~170d,年降水量50~150mm,年蒸发量>2000mm,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h,地下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光热水资源造就了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大西北的粮棉糖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甜菜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高,据统计河西走廊种植甜菜平均产量为60t/hm2,最高产量可达到90t/hm2;河西走廊生产的甜菜据有关部门测定,1t甜菜块根可制白砂糖140kg,同时可制得废糖蜜40kg,甜菜生产的副料茎叶、青头、尾根和压榨后的废丝是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很适合喂养奶牛。一般667m2产1t块根提供的饲料相当于150kg高粱的饲料价值[1]。因此,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河西走廊在原来黄羊镇糖厂的基础上又建设投产了4个糖厂,日处理甜菜达到10000t。到1986年,甜菜种植面积达到2.7万hm2,产量达到110万t,逐步把河西走廊建设成新的糖料生产基地,对加速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河西走廊甜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河西走廊甜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时候是2.7万hm2,产量达到110万t,多年来种植的品种主要是以宁夏甜菜研究所研制的宁甜系列品种为主,2013年后,先后引进了先正达公司的HIO-474、HIO-479、荷兰库恩的KUHN8062等国外品种5个,甜菜的产量和品质都上了一个台阶。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种植方法模式的变革,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37.5t/hm2,到目前平均产量60t/hm2。种植技术从过去的粗放种植发展到现在的精量化播种,配方化施肥,科学化管理,机械化收获,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但是自本世纪初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河西走廊的甜菜种植面积一直处于走下坡趋势,甜菜种植面积不升反降,目前河西走廊甜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万hm2~1.3万hm2,年产量在40万t~50万t,而且主要种植在垦荒地、盐碱地和滩边地等生产条件比较差的地块,占甜菜播种面积的40%~50%[2]。目前河西走廊4个糖厂基本处于停产待料的状态。
2 影响甜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市场疲软,竞争激烈,成本增加
白砂糖在2000年时的市场价为4200元/t,2015年为5000元/t,同比增长19%。受原料、人工工资、能源的影响,甜菜砂糖生产成本增加,平均长幅在20%以上。由于近年来市场上其它甜味剂数量增加,而且甘蔗种植相对粗放,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甜菜砂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2收购环节不以质论价
刚开始推广种植甜菜,相对来说经济效益好,生产企业不顾长远利益,在原料收购环节不能以质论价,随意提高收购标准,压质压价,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3受劳动力因素制约
甜菜种植属于高强度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模式,机械化生产水平低下,近年来其它产业的大量高价位用工,带来甜菜生产用工短缺,加之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一个人工工资从2000年的50元,上涨到2015年的140元,人工工资上涨近3倍,而甜菜价格涨幅较小,收购价基本维持在400元/t左右,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户利润空间减少,导致种植户转向其它投入低且管理粗放型高效作物。
2.4高收入作物与甜菜种植的争地因素
河西走廊现在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收入约2300元/667m2;瓜菜制种收入5000元/667m2以上。而甜菜单产4t/667m2,产值1600元/667m2,用工8~10个,如果纯用人工生产投入高达1600元/667m2以上,投入产出比为零。因此,农民更喜欢种植低投入、高产出的制种作物,甜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2.5品种退化严重,缺乏替代新品种
新老品种更新缓慢,老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和抗逆性下降,品质和糖分含量降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和生产厂家的效益,河西地区从种植甜菜开始,就一直在种植宁甜系列品种和一些新疆地方品种,十几年都没较理想的良种替代现有品种,有些品种的种植历史在20年以上,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品质下降,影响了种植户和生产企业的效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6病虫害发生严重
由于技术指导跟不上,预防措施不得力,病虫害发生严重。前期地下害虫严重发生,造成了苗期出苗不齐。中后期虫蛀块根造成腐烂或染病致病。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甜菜丛根病的发生,常年发病面积在40%以上,造成甜菜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 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3.1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加强宣传
通过政府引导,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鼓励和支持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依靠惠农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优惠政策,可在原有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再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利用项目资金进行专项补贴。鼓励种植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建议生产企业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生产大户和农场给予资金的扶持,大型机械的帮助,技术的支持,同时签订种植合同,使企业和种植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2企业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面对新的形势,制糖企业要转变观念,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加大为种植户的服务力度,为种植户提供种、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可采取赊销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提供播种、收获机械服务,承担部分或全部运费等优惠政策。在收购环节,要杜绝压级压价,不得随意提高收购标准,进一步简化程序和减少环节,做到随到随收,及时结清交售款,解决甜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而赢得民心,才能保证种植面积。
3.3努力提高甜菜集约化生产水平
甜菜生产机械化,是促进甜菜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的关键措施。据统计,现在使用的分体式播种机、施肥机、打叶机、收获机与传统人工收获,节省人工40~50个/hm2,节省投入5600~7000元/hm2。特别是精量播种机的应用,现在一组进口种子10万小粒(约1.5kg)播种面积1 hm2,与传统(大种球)播种相比节省种子8.5kg/hm2,成效显著。但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制约了机械化操作,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鼓励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大户流转土地并整合土地,实行连片种植,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动员和鼓励甜菜种植大户购买大型机械,最大限度地提高甜菜管理的机械化水平,节省人工,降低投入,提高效益。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连片种植推广滴灌技术,节水增效。
3.4加强良种繁育步伐,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力度
近年来,由于甜菜种植面积压缩,甜菜良种繁育没有项目支撑,甜菜良种繁育严重滞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没有对甜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体系,大力推广应用以国外新品种为主的高、新、优品种。近2年来,河西地区地对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国外品种,必须建立科学的甜菜良种繁育体系和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巩固和加强良种繁育队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生产上具有高产优质、高抗且含糖高的自主品牌,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种子繁育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势在必行。
3.5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肥,大幅度提高甜菜的产量和品质
甜菜种植户为了追求高产,习惯偏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少施有机肥,从而导致生产的甜菜品质降低,直接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效益。应正确引导甜菜种植户,以科学的态度,增施有机肥,要求甜菜底施农家肥50000kg/hm2以上;推广应用配方肥,结合正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引导和鼓励农户施用配方肥,应用配方肥可节约肥料5%,可增产6%~8%[3];指导农户在甜菜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也可保证甜菜产品的质量,达到农户和企业利益共赢。
3.6推广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充分利用现有的病虫害专业化组织,发挥其技术和优势,对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进行科学防治、绿色防治。利用现有的运作模式,防治专业组织同种植户签订防治合同,做到统一供药、统一时间、统一防治,进行全过程连片防治,在甜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统防统治。据统计全生育期统防统治可减少单位面积用药量35%,少用人工5~6个/hm2,防效与人工防治相比提高15%。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防效,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1]万经中.关于河西走廊发展甜菜生产的现况和展望[J].甜菜糖业,1980(4):37-39.
[2]闫斌杰,何新春,侯格平,华军,王海军.甘肃省甜菜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展望[J].中国糖料,2012,34(1):73-74.
[3]邓军,彭显龙,魏良民.北疆甜菜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糖料,2001,23(3):42-43.
S566.3
B
1007-2624(2016)03-0077-03
10.13570/j.cnki.scc.2016.03.025
2016-02-14
张文军(1964-),男,甘肃高台人,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gtzhw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