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州区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对策

2016-01-25董兴永刘婧王玉忠张丽萍

中国糖料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粱加工发展

董兴永,刘婧,王玉忠,张丽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威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全区辖37个乡镇、两个建制指挥部、7个街道办事处、449个行政村、3677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5081km2,其中耕地面积971 km2,人口10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12万人、17.47万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131hm2,农业人口户均耕地面积0.556hm2。甜高粱是由普通高粱变种发展而来,分醇用型和饲用型两种类型,具有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是一种高效节水作物。2012年以来,凉州区把加快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作为推动全区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发治理沙漠,节约用水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 发展现状

2012年以来,凉州区把饲用型甜高粱种植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畜牧业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示范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种植1340 hm2,2014年种植1337.3 hm2,2015年种植甜高粱7780hm2(其中醇用型520 hm2)。从种植情况看,饲用型甜高粱产量达到7250 kg/667m2,纯收入达到1555元/667m2;从用水效益看,甜高粱用水360m3/667m2左右,单方水效益4.3元,种植比较效益较高、节水效果明显。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生产供应能力不足

高产优质甜高粱品种一般都是三系配套杂交种。目前,甜高粱育种中不育系、保持系和大量具有丰富基因来源的恢复系等种质资源严重缺乏;加之甜高粱专用亲本少,育种时间长,短期内无法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系),难以进行大面积扩繁。尽管中科院近物所拥有甜高粱品种籽种知识产权,但尚未建立稳固的种子繁育生产基地,种子生产供应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致使种子价格偏高、供应紧张、成本增加,抗性强、品质好、高效的优良种子生产供应能力亟待增强。

2.2 综合利用和开发水平不高

一是凉州区甜高粱主要作为饲草用于畜牧业发展,甜高粱种植、秸秆青贮、饲喂等技术规程还不完善,饲料化利用率还不高。二是醇用型甜高粱生产加工集中在秸秆收获期,茎秆有效物质的保质存贮困难、生产成本高、综合利用水平低,制约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产业化发展,限制了甜高粱规模化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1]。三是甜高粱生产加工企业受资金和技术制约,培育进展缓慢,加工转化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和制约甜高粱规模化种植与推广。

2.3 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一是青贮池建设量较大。据测算,当地现有青贮池仅能满足玉米秸秆青贮需要。2015年全区饲用型甜高粱的秸秆产量可达64万t,按青(黄)贮甜高粱秸秆中60%利用青贮池青贮、青贮池青贮0.8t/m3甜高粱秸秆计算,共需新建青贮池48万m3。二是甜高粱收获机具缺口较大。仅以2015年全区甜高粱收获面积计算,还需专业合作社或大户购置青饲料收获机械40台。

2.4 发展资金缺口大

部分甜高粱种植加工经营主体融资能力弱,资金短缺仍是制约甜高粱产业发展的瓶颈,经初步估算统计,仅当前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达1.7亿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青贮池建设方面,按照每立方米青贮池造价200元进行测算,新建48万m3青贮池需资金9600万元;②在收获机具引进方面,以平均购置单价60万元计算,40台收获机共需投资2400万元;③在技术支持方面,中科院专家就榨汁厂按每个厂50万元收取服务费,全区建设3个榨汁厂共需资金150万元;④在榨汁厂建设方面,建设1个榨汁厂需投资1200万元左右,全区建设3个榨汁厂约需资金3600万元;因当前大气污染及环境治理需要,榨汁厂原设计配备燃煤锅炉(1台需投资20万元),现需更换为燃气锅炉(1台需投资200万元),仅此一项需增加投资180万元,全区建设的3个榨汁厂则共需资金540万元。

2.5 技术服务还不十分成熟

甜高粱产业是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甜高粱育种、种植、深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2-3]。目前,甜高粱种、养、加技术规范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亟需进一步提高,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能力弱,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甜高粱种植、收割、粉碎、青贮等农机具品种及数量少、不配套。甜高粱育种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乡镇、农户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和效益差异较大。另外,专用甜高粱茎秆发酵菌种及沙漠荒地盐碱地区域甜高粱栽培等技术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

3 主要做法与发展措施

3.1 抓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成立由区上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领导小组,把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区乡分级负责、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

3.2 抓规划引领,明确产业定位

制定了“凉州区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按照“政府作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作支撑,典型作示范、农民有收益”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新兴工业为目标,从品种培育、栽培种植、青贮饲料利用、收获机械研发和工业化开发利用等方面培育发展甜高粱全产业链。加快工业微生物新菌种研发和防沙治沙、改善治理沙漠土壤示范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不断延伸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3.3 抓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

整合项目、资金,对甜高粱规模种植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牛羊规模养殖场(大户)和农户,在甜高粱农资购置(种子、地膜、化肥等)、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青贮池、加工厂等)、机具引进推广、科研研发、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甜高粱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给予资金扶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同时,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的衔接力度,争取在项目建设、政策扶持、科研研发、信贷投入、社会参与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2015年,累计发放甜高粱种子86.1t,配发地膜548t,调运化肥6800t;引进推广播种机械923台;水权全部配置到位;安排粮改饲试点项目资金100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60万元、甜高粱产业专项资金354.74万元;按照“武威市甜高粱加工及机械制造企业贷款贴息工作流程”要求,及时对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了筛选上报。

3.4 抓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宣传栏等多种渠道,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专家咨询、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围绕甜高粱种植、机械收获、加工调制等技术,对区乡村各级干部、村级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户,开展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切实营造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发展信心。共播出新闻报道60多期,发放醇用型甜高粱种植加工宣传光碟200多盘,刊发新闻稿件和宣传信息100多篇。

3.5 抓规模经营,建立种植基地

采用集中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科学筹化种植区域,把开发利用沙漠作为目标和方向,用经济效益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鼓励指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加快土地流转,连片规模化种植。2015年,全区种植甜高粱7780hm2(其中醇用型520 hm2)。

3.6 抓设施配套,保障收获利用

引导支持区内农机制造企业与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对接,积极开展甜高粱收获机具研发制造生产,积极争取甜高粱收获机械补贴。做好收获机械的引进购置工作,购置租赁大中型甜高粱青饲料收获机82台,组建了7个农机化技术服务队开展作业指导和调试工作,培育了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全面完成了甜高粱收获任务。按需配套建设足够的青贮池,做好饲用型甜高粱青贮利用,鼓励支持牛羊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和饲草加工企业(个人),采取窖贮、袋贮、堆贮、裹膜青贮的方式,大力开展饲用型甜高粱青贮利用,全区现已建成青贮池185万m3,购置揉草机、打捆机、裹膜机等加工调制机具6999台(套),完成甜高粱青贮70万t;统筹解决好甜高粱种植区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3.7 抓指导服务,提升产业效益

重点围绕甜高粱种植、机械收获、加工调制等技术,抓好播种、灌溉、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关键环节,全程做好技术跟踪服务。大力推广节水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青贮利用、“农艺改良+化学改良+排灌改良+甜高粱”等技术,指导农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抓好田间管理和加工调制利用,促进沙漠土壤改良和防沙治沙,切实提高甜高粱种植产值和综合利用效益。2015年,共举办甜高粱种植、加工技术培训班214期,培训人员7.4万人(次),发放甜高粱种植和青贮利用技术规程等资料8.3万份(册)。经农牧部门测算:饲用型甜高粱产鲜草8t/667m2以上,鲜草收购价350元/t,产值2800元/667m2,纯收入1805元/667m2;醇用型甜高粱667m2产鲜秸秆6t以上,可加工生产饲料1t(1500元/t)、酒精250kg(6.5元/kg)、液肥1t(3000元/t),产值6125元/667m2,纯收入4970元/667m2。

3.8 抓项目建设,培育产业链条

大力推广“甜高粱种植—秸秆微生物青贮—设施养殖—畜禽粪便还田(沼气)”循环农业利用模式,鼓励区内现有饲料生产企业开发以甜高粱为主的配合饲料和秸秆青贮饲料产品,为草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饲草料保障。加快初(深)加工设施项目建设,为加工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大力支持长城漠龙庆、清水麦香、高坝华禾等醇用型加工厂的建设;布局建设甜高粱糖及氨基酸、生产燃料乙醇等甜高粱深加工项目,已初步落实甜高粱综合利用等甜高粱加工项目7项。

3.9 抓人才技术开发,推动持续发展

积极搭建甜高粱全产业链发展的人才信息平台,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工业化利用等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力量,尽快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对品种和制种、栽培收获、饲用能化、高附加值生物产品研发、商业模式构建5个专项和引进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开展育种、节水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施肥与管理、收获机械与农艺融合、甜高粱盐碱地改良、青贮青饲干制、饲草品质分析与家畜消化利用率及效果、籽粒饲料化利用、制糖技术、高效乙醇生产、甜高粱产业化循环农业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3.10 抓联合共同发展体,促进产业化经营

建立并推广“合作社(企业、农户)+种植基地+饲草加工企业(养殖场)或醇用型加工企业”的运行模式,以农业订单为纽带,由农业科研单位提供良种及技术服务,农牧部门组织推广种植,农机部门组织专门的甜高粱收获作业队进行收割作业,加工企业或牛羊规模养殖场收购原料加工制作饲草料或榨后产品,推动甜高粱收贮、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种植户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同时帮助企业培树品牌、拓展区外市场,规范企业生产、销售行为,实现商品化生产、规模化销售,逐步健全市场化运营体系,努力打造甜高粱产业化经营格局。

[1]严洪冬.黑龙江省甜高粱产业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6):153-155.

[2]董喜存.甘肃省甜高梁产业发展的再思考[J].甘肃科技,2011(13):1-2.

[3]董喜存.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发展关键时期的深度剖析[J].甘肃科技,2013(20):10-11,111.

猜你喜欢

高粱加工发展
认识“超加工食品”
高粱名称考释
后期加工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