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快乐来找你——负性情绪的认识与调节

2016-01-25梁光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2期
关键词:负性运动量身心

文/梁光明

让快乐来找你——负性情绪的认识与调节

文/梁光明

李想是一位政府机关公务员,在别人眼里,他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美满的家庭。可是,他却总是闷闷不乐,经常对着羡慕他的人唉声叹气地说:“其实你不知道我的苦!”那么,李想为什么会不快乐,他又该如何快乐起来呢?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往往把能够让人轻松愉悦的情绪,叫正性情感体验,而把伤心愤怒的情绪称为负性情感体验,它们都是人们正常的生理心理感受,而且缺一不可。情绪就像心灵的温度计一样,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一些负性情绪还会伴随着躯体症状,例如人们常说的“上火”“头痛”等,这是情绪发出的信号,提示身体需要休息、需要调整,此时,人们经常会暂时放下繁杂的工作或家务,散散心、聊聊天,休息一阵后,再以饱满的状态重新面对工作或生活。所以,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好处的。

但任何情绪都是阶段性的,如果过于持久,就会过度消耗人的健康储备,导致身心承受能力下降,催生一些身心疾病。就像发热,偶尔的发热会调动机体的防御能力,但持久的发热就会摧毁人体防御系统,导致崩盘。一般负性情绪会随着时间推移和适应程度而逐渐减轻,持续时间也很少超过一周,如若超过两周就要引起重视。因此,要及时识别负性情绪并做出调整,避免给身体带来更大损害。在这方面,李想可能做得还不够。

那如何调整负性情绪呢?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说”“学”“动”“畅”。

“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垃圾桶”,每天产生的大量情绪或者事件感受都会被扔进里面,即使一个人的心再大,“垃圾桶”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定期清理,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去装新的“垃圾”。这种清理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倾诉,释放出我们的心结;可以通过呐喊,宣泄我们的愤懑;还可以通过哭泣,表达委屈。所以,种种不同形式的“说”,可以让我们的快乐加倍,可以让我们的委屈减半。此外,记日记、写微博、发散文随笔、找亲朋好友畅谈等,都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维持心境的平和。

“学”学什么呢?大家都看过《红楼梦》,请大家想想,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容易被挫折打败呢?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所以,要在身边的人群中找到那些总是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学习他们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处理问题的技巧,把他们的“有效资源”变成自己的工作方法,相信解决困难的难度就会降低。我们常说的“有福之人”,经常笑口常开,不是他们经历的都是顺境,而是他们总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微笑与自信,总会把劣势变成优势,要快乐,就要多向这样的人学习。

“动”人的情绪是在不断孕育能量的,这些能量需要释放,而保持适当的运动量,让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则是最好的情绪养生之道。从现在开始,培养一项自己的体育爱好,每周保持3-7小时的运动量,日常保持“挺胸、抬头、双肩向后微微打开”的自信姿态,一定会让你在短时间里恢复好心情,长时间里保持好身体。

“畅”不梗阻的生活方式是保持生活和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要素,但往往由于工作的紧张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选择通过透支健康来获得暂时满足,结果,就变成了“前三十年用命换钱,后三十年用钱买命”。所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心健康的保证。首先要吃好,尽可能食用水果、蔬菜、粗粮,戒烟限酒,补充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利于身体产生“快乐物质”(5-HT,一种能够使人情绪提高的神经递质),恢复快乐心情;其次要睡好,每天根据工作量及年龄保证6-8小时的睡眠,缓解一天的疲惫,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提升快乐心情;最后要晒太阳,日光可以促进身体里快乐物质浓度升高,所以,春夏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心情愉悦,而到了秋冬季节,则会感到有些压抑。

朋友们,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身心保健,快乐就会与你相伴!

猜你喜欢

负性运动量身心
大树的日常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运动量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