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
2016-01-24尹春芬韩丽丽刘勋卢中旺
尹春芬++韩丽丽++刘勋++卢中旺
摘要:本文从共产党不在正面战场而是在敌后战场的原因分析入手,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与国民党建立全民族广泛统一战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争方针政策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这一重大历史问题。
关键词: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2-0004-02
2015年的9月3日,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任人蹂躏、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抗日战争中有很多重大历史问题让我们回味无穷,其中为什么共产党没有去正面战场作战且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下面笔者进行的客观解读。
一、共产党不在正面战场的原因分析
(一)抗战初期日军主要以国民党军队为作战对象
抗战初期,日军进攻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军队。因此,国民党军队肩负着抗击日军进攻正面战场的任务。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在抗战初期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表现出了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热情,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毙伤日军25万,牵制日军70万以上,军队损失达100多万。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彻底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严重的挫伤了敌人,消耗了敌人。正面战场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开辟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是行家里手
为了更好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必须开辟敌后战场。谁在正面战场谁在敌后战场?这就要看当时的客观形势和国共各自的优势弱势。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的优劣短长是:共产党多年以来被国民党追杀,善于进行敌后以弱胜强的游击战,国民党这方面不擅长。共产党不能进行阵地战,因八路军人数少,武器装备落后,只能开辟敌后战场打游击战、运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国民党擅长的是阵地战,正面战场主要是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而开辟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又非常重要,共产党是行家里手,国民党不在行。
(三)共产党力量小且要进行持久战
抗日战争是持久抗战,持久抗战就不能不在敌后开辟一个战场,敌后战场开辟以后,迫使日军首尾不能相顾,才能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设计。抗战爆发时红军也只有几万人,共产党力量很小,武器又极其落后。如果和日本侵略者正面作战,可能很快就把家底打光了。显然,共产党在正面作战不利于持久战,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没有好处。共产党在敌后以游击战、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对付日本侵略者也是日本人最害怕的,虽然我们每次胜利都不是太大,比不上台儿庄战役,但是集小胜为大胜。共产党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压力。
(四)各自分工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共之间的摩擦
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就高达31万人之多,国共两党之间有着深刻的阶级仇恨。然而,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亡面前以民族大义为重,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穿于抗战始终。国民党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人所共知的“皖南事变”达到了反共高潮。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国共各自有分工,国民党抗日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抗日敌后战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于9月20日、22日发表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一时间揭露真相,戳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号召全体中国人民“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红军长征后北上而不是南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备对日作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动员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七七事变”的第二天的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大声疾呼:“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并与日寇血战到底。
(二)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防共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军奉命没做任何抵抗,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前劝谏蒋介石抗日时,蒋介石说:“我蒋介石宁可将国为之毁,身为之奴,失遍国人之心,遭千秋之辱骂,也要把共产党消灭干净。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可以做亡国奴,如果亡于共产党,我们要做亡国奴,也不可能,悔之晚矣”。足见蒋介石为了维护他的统治权而不愿抗日之心。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反共成为中心议题,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出台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且与正在抗战中的共产党部队搞摩擦,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失败而结束,国民党战场的总特征是大溃败。
(三)共产党实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
所谓片面抗战路线,就是单纯依靠国民党政府及军队抗战。有人以蒋介石说过的几句话为根据,认为蒋介石没有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蒋介石说:“如果战端一开,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但在抗日战争实际进程中,国民党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共产党制定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人民战争”主要是指人民广泛支持、参加的战争,军民利益一致,关系亲密。人民群众节衣缩食支持子弟兵对日寇作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抗战路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很多情况下后勤保障都是人民群众给予的,“人民战争”是抗战胜利之法宝。
(四)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要在3个月灭亡中国,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论持久战》不仅在共产党方面,而且在国民党高军官中也掀起了空前的热潮。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曾自己掏钱印《持久战》3000多册,因当时共产党在南京办事处的供不应求。实践证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进程的预测是精准的,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持久战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面对残暴强大的侵略者速胜是不可能的。
(五)共产党倡导、组织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此时正是日本侵略者企图独占华北,中华民族十分危急之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际,立即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民族革命战争战略转变的任务。国民党不抗日却积极反共,东北大国片土沦失,国民党内部很多爱国人士心痛万分。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与爱国将领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和以杨虎诚领导的西北军达成互不攻击的协议。“西安事变”张杨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逼蒋抗日成功,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民族力量抗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出现了新局面。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抗战方针的指引下,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历史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此不会再受侵略和欺凌,人民从此不会再受奴役和剥削。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的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发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