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种植“轻简化”革命正在掀起
——看山东省农科院如何让农民实现“快乐种植”

2016-01-24◇魏

种子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植棉农科院农艺

◇魏 东

一场种植“轻简化”革命正在掀起
——看山东省农科院如何让农民实现“快乐种植”

◇魏 东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种地还要靠科技。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开展的高产创建及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批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让农民实现了“快乐种植”。

衣:轻简化植棉用工减少3/4

2015年10月中下旬,位于东营市农高区的4 hm2盐碱地丰产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一台大型采棉机驰骋其中,所过之处原本白花花的棉絮被采收得一干二净。

“采收是棉花种植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难实现机械化的环节”,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说。以前棉花从种到收要经历40多道工序,每667 m2棉田用工至少需要25个,现在实现全程机械化之后,播种、喷除草剂和覆膜一次完成,出苗后不间苗、不定苗,简化整枝,一次施肥,采棉机收花,用工减到了6个左右。

山东是继新疆之后的全国棉花生产第二大省,还是原棉消费第一大省。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70.6万hm2。但传统种植棉花用工多,近年来由于植棉效益降低,截至2015年,全省植棉仅剩50万hm2。

“在保证产量不减的前提下,减少用工是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董合忠对“轻简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轻”,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工,减轻劳动强度;“简”,就是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简化管理;“化”,就是农机化与农艺有机融合,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他们研究建立了以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合理密植与化学调控相结合实现简化整枝,控释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实现一次施肥等为关键措施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主推技术,在山东、河北等产棉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又在最关键的机械化收获环节取得突破,选育出鲁棉研36、鲁棉研37、K836、鲁棉522等机采棉品种(系),建立了基于精量播种与集中成铃为核心内容的机采棉农艺技术。

食:小麦“两深一浅”简化栽培技术可节本增效200元/667 m2

2015年10月15日,在菏泽市东明县马头镇小康寺村举办的山东省农科院小麦“两深一浅”轻简化栽培技术播种观摩会现场,40 hm2覆盖着玉米粉粹秸秆的农田里,20余台小麦播种机开始示范作业,耕地、播种、施肥、镇压,一气呵成。围观的农民纷纷上前扒开土层察看播种质量,这么多道作业程序,居然能一次完成,令人眼界大开。

面对世界低粮价的压力,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是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主攻的重点,小麦“两深一浅”集成创新技术由此诞生。

“两深”,是指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和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浅”,是指适当浅播,保证小麦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跟传统技术比,每667 m2播种比原来减少一半,降低至7.5~10 kg,施肥减少15%~ 20%,小麦增产却达到10%左右”,据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栽培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王法宏研究员介绍。

“现在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播种、施肥过量,连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变浅、蓄水纳墒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制约产量提高的因素,我们通过栽培技术改进和机械研发,创新集成了这套小麦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王法宏进一步解释道。

该技术目前在山东省已累计推广40万hm2,且推广面积正逐年迅速扩大。“依托粮食种植合作社,我院示范推广的小麦‘两深一浅’简化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粮食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是山东粮食生产方式的一种创新,该技术或将带来种植模式的革命”,对此,山东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张正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植棉农科院农艺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9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7%
美国2018/2019年度植棉预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