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向日葵黄萎病发生及防治

2016-01-24刘继霞山军建曾宝安马员春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黄萎病抗病向日葵

刘继霞,山军建,曾宝安,马员春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 永宁 750105)

宁夏向日葵黄萎病发生及防治

刘继霞,山军建,曾宝安,马员春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 永宁 750105)

向日葵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据调查发现,宁夏部分地区病害发生率为46.9%。主要就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宁夏向日葵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本地区向日葵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向日葵;黄萎病;发生;防治

向日葵是宁夏主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宁南山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在宁夏银北地区四荒地、黄河河套等地是向日葵的主产区。2010年向日葵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hm2[1],近年来,随着向日葵种植结构不合理及品种本身不抗病等因素,使得黄萎病普遍发生,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率为7%左右[2],宁夏部分地区病害发生率为46.9%[3]。向日葵种植上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是黄萎病,黄萎病的防治难度系数大,且寄主范围广泛,所以加强该病害的预防及防治研究与采取应对措施对宁夏向日葵的生产种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

向日葵黄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有发生,苗期发病不明显,主要发病在成株期,开花期开始表现症状,随着温湿度条件适宜后期发病逐渐增加。田间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初期从植株下层叶片显症,叶尖或叶缘、叶肉局部组织膨压、失调、青萎,也有发生在叶片中部的组织上,呈现不规则形,叶尖或叶缘局部叶片和叶肉跟着时间的移动,从浅绿变为黄色,后变为褪绿,最后变成褐色,叶脉仍然保留绿色,病情由下而上发展,最后全株枯死。解剖叶柄和茎基部考察发现,茎秆上部维管束没有变色。发病重的植株中位叶为虎皮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就已枯死,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都会产生白霉[4,5]。

2 向日葵黄萎病发病规律

2.1 病原

主要是由于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而引起向日葵黄萎病致病菌,它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菌丝体白色,分生孢子梗直立,呈轮状分支,轮支顶端着生圆形分生孢子。据调查研究,除了损害向日葵以外,还能损害茄子、番茄、芝麻、棉花等蔬菜和大田作物[6]。Verticillium病原菌寄主范围宽泛。

黄萎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大多是以毒害寄主植物细胞和导管堵塞两种学说,病原菌进入寄主后,刺激紧邻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阻塞导管,养分和水分在植株体内被阻挡输送,而且孢子和菌丝在导管中大量繁殖,更要紧的是,病菌在植株体内形成糖蛋白毒素为植株产生损害。

2.2 散播路径和发病条件

向日葵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以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原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排水不良低洼地,多年连作重茬地,及氮肥施用过多,种植密度过大,或成株期低温多雨,苗期低温多雨,虫害严重的地块均易发生黄萎病。在向日葵出苗后便可感染,病菌从植株幼根或伤口直接进入,沿着维管束向上延伸,叶片由下而上初步显症。在向日葵开花期至成熟期,气温在10~30℃,黄萎病菌都可发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3℃。

3 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措施

向日葵黄萎病防治上可采取以控制田间菌源为基础,以调节生态环境为主、化学保护为辅,采用综合措施加以抑制。

3.1 采用抗病品种

最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之一是选育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由于抗黄萎病材料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而各病菌致病力也有所差异,抗病育种材料比较缺乏,致使选育抗病的品种比较漫长,加强抗病育种进程,通过引进和选育利用抗黄萎病的育种材料,通过杂交和侧交,培育抗黄萎病的新品种,从而筛选出抗黄萎病的向日葵品种。积极引进和推广抗病的向日葵品种。目前,市场上抗黄萎病向日葵食葵品种有JK601、JK102和JK103等,油葵主推S606及T562等。

3.2 药剂防治

3.2.1 叶面喷药

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3]。

3.2.2 拌种

可用80%抗菌剂402乳油1000倍液浸泡种子30 min,晾干后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使用20%龙克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

3.3 生物防治

目前防治黄萎病非常理想和有效的途径是利用生物手段。因为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给粮食的生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随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向日葵黄萎病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从土壤中筛选拮抗微生物盾壳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在向日葵开花盛期至收获前期使用,效果更好,并且也证明向日葵黄萎病病菌大丽轮枝菌利用荧光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7]。

3.4 综合防治

有效地抑制黄萎病的发生可以提前采用预防措施,经过提高植株的生长环境条件,创建促进向日葵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提升抗病能力,令植株长势茂盛。重点防治措施包含:精耕细作、深翻土地,田间认真细致地耕作,为了减少越冬菌源,将地表的微菌核翻入地下抑止它的萌发,秋翻深度须在30 cm以上;选择无病肥沃高产田;适时播种,适当密植,早间苗、早施肥,按时中耕培土,培植壮苗;适期灌溉,预防大水漫灌,排灌连结,无积水;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升植株抗病能力;秋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轮作倒茬、因地制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忌与茄科和豆科作物轮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方法措施。播种期须根据品种的成熟期适当挑选,适时晚播也对预防黄萎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8]。

[1]刘继霞,山军建,曾宝安,等.向日葵新品种LD5009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

[2]曹丽霞,徐丽敏,云晓鹏,等.内蒙古地区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研究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83-85.

[3]王玲.向日葵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0(7):162-163.

[4]曹雄.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向日葵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5]杨涛,侯东升,吴群华,等.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5(2):27-28.

[6]燕孝民,杨蕊枝.向日葵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2):77.

[7]王颖.向日葵黄萎病生防菌剂的筛选及防治[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8]张总泽,刘双平,罗礼智,等.向日葵播种期对防治向日葵螟和黄萎病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0,37(5):413-418.

1005-2690(2016)10-0094-02

:S435.655

:B

2016-09-03)

猜你喜欢

黄萎病抗病向日葵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向日葵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遗传结构揭示
向日葵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