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模式展望

2016-01-24王成芷傅晓敏郭玲玲郭清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型毕业规范化

王成芷,傅晓敏,2,郭玲玲,郭清华

· 综述 ·

近年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模式展望

王成芷1,傅晓敏1,2,郭玲玲3,郭清华1

近年来,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及高校扩招政策,医学考研人员猛增,形成了庞大的医学研究生队伍。与此同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床位,招录了许多临床医学研究生,这些研究生能否胜任当前面临的临床工作值得探讨,他们在就读期间的培训是否让他们足以面对将来的临床工作,如何更好的做到合理化培训呢?这些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地方。

1 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概况

1.1考研考博人员猛增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用人单位即医院对人才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目前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大部分临床医师岗位均要求硕士甚至博士以上,这导致许多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再次踏上考研、考博的征途继续深造,造成考研、考博人数上涨[1]。

1.2毕业门槛提高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毕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大型教学医院,如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收录的期刊发表文章,有些科室甚至要求期刊影响因子在3~5分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或以上)发表文章等,并且学生需要与校方签订协议,无法完成需要延期毕业或肄业。这不仅对研究生是一种压力[2],而且对导师也是一种考验。

1.3专业型(临床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愈发细分,总体上分为专业型(临床型)与学术型(科研型)。前者侧重于临床实践,后者侧重于科研思维及方法的培养。专业型研究生需要进行全院大内大外科的轮转,并完成临床相关课题;而科研型研究生往往无须进行临床实践,仅专注于各种实验并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2 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1学生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矛盾 大部分医学生读硕士读博士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期望寒窗苦读带来的是优越的就业环境及广博的发展前景,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岗位,结果发现并不如意。由于刚毕业进入医院会承担住院医师的一线临床工作,非常苦累,薪酬不高,住房条件差,假期无望,且看不到发展前途,从而产生悲观情绪。

就用人单位而言,对于刚毕业的学生不可能给予较高的薪酬待遇,加之中国床位医师配比远远不符合国际标准,希望毕业生能吃苦耐劳,担任并胜任一线临床工作,对来自较高声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都有较高的期望值。而科研型研究生和临床型研究生就职中常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能够兼顾两方面的学生并不多。

2.2学生的需求与导师期望的矛盾 大部分医学研究生获取学位是为了找到临床工作,较少数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而完成课题与论文是按时获取学位的前提,因此很多学生就有了得过且过的心理,觉得走上工作岗位后再也无须面对课题的压力。

而研究生导师自身也有压力,希望研究生毕业有高水平文章发表,能培养学生很好的科研思路,能顺利且有效完成科研工作。

2.3专业型(临床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专业型(临床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区别,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与困难。

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存在两个极端:一是部分研究生导师认为医学研究生就是单纯培养临床技能,所以无需进行科研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培养的研究生会看病但不会做科研;二是部分研究生导师认为招收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研相关工作[3],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临床型研究生也有不少扎根实验室而未接触过临床工作。

2.3.1学制的问题 专业型(临床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学制目前均为3年,专业型研究生在这3年里,理论课需要半年到1年,轮转1年,剩下毕业季都有求职或其他需要,还要完成课题与论文,时间非常紧张,而学校或导师依旧要求专业型学生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学生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普遍毕业要求较高,若无法发表文章将面临延期毕业,而科研不是一个速成训练,很多人几年时间在实验室可能都写不出文章,勉强毕业后又因为缺乏临床实践而受到就业单位歧视,可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在目前的体制与学制下,学生容易无安全感,觉得毕业紧迫,静心下来学习临床及科研的心态必然浮躁,人才培养的效果可以想见。

2.3.2培养模式混淆带来的困惑 专业型(临床型)研究生不上临床而在实验室的有之,学术型(科研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在临床工作的亦有之,这就造成了专业型研究生缺乏临床培训,而科研型研究生并没有得到科研思维的培养。归根结底,在于目前高校的教育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不断强调科研产出的情况下,层层施压,导师与学生都存在着矛盾。

2.4专业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兼容的矛盾 目前除了科研型学生毕业后需要进行3~5年的规范化培训外,许多专业型研究生在毕业后也仍需要规范化培训相同时间而不能定科,这是因为目前很多医学院的培养体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接轨导致的。与此同时,很多医学本科毕业生在进入医院完成规范化培训获取规范化培训证书后,因为学位依旧是本科,当完成培训后再次就业时,按本科生待遇入职,薪酬与职称问题同样面临很大压力。目前有地区如上海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给予经过了规范化培训后合格的本科生硕士学位,以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接轨更加顺利。

3 未来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当代大部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临床与科研并重才能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式,当然有些研究生将来只做科研工作则另当别论,那种脱离临床实践一味“为科研而科研”或全身心忙于临床而未能进行科研的培训都是不全面的。在实验室进行工作,忽略了临床,导致培养的研究生会做科研但不会看病。同样的,学生以为长时间在临床,不接触当今医学发展前沿,视野与诊疗思维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据此,笔者提出下列几条建议:

3.1实施弹性学制,因材施教,逐步将临床学位与科研学位融合,加速进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兼容,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鉴于未来医疗机构用人标准逐渐提高,很多医院以博士学位为用人起点。那么可以逐步推广5~6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4],即本科毕业后直接考取医学博士入学资格,按时完成临床实践与论文要求者,获取医学博士学位,这样硕士、博士课题有所承接,硕士毕业的学生无须面对再次考博的压力及课题的转换,节省时间。学生在完成理论课之后,可以自行选择科研为先或临床为先的培养模式,在3年内达到培养标准,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继续科研还是临床实践,但原则上,所有学生都必须进行9~12个月的院内轮转,熟悉临床诊疗常规。对于目前的专业型硕士、博士,直接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系统,毕业后直接给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利于学生与社会接轨。培训单位严格按照培训体系要求实施,确保临床培训质量。

3.2改善在读学生待遇 医学生的教育十分漫长。寒窗苦读也是为了美好的未来,面临就业成家的压力,目前大部分医学在读研究生的生活补助较低,每月平均约几百元[5],有些医生开始从事兼职等社会活动赚取生活费。然而治学需要沉下心,如果当代研究生为了赚钱而去频繁从事兼职,也就失去了研究生的含义。

3.3各高校、医院、科室完善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高校、医院、科室完善连贯的科研管理机制,进行可延续性课题,按照学生资质与兴趣分派临床或基础课题,层层把关,结合毕业要求进行进度监督,鼓励学生在符合毕业要求的情况下多出科研成果。否则,学生为了毕业而毕业,论文质量可见一斑。

3.4建立由国家或学会组织的全国统一的培训和评估平台及章程 和国外专科医生培训相匹配,我国的研究生培训定位实际上是从全科医生迈入专科医生的必经途径,不仅仅是为了出几篇文章,因此该过程需要基于专科临床和科研兼顾的系统培训[6]。以独立机构对研究生培训制定计划、章程、程序、验收和考核,统一标准,形成制度,并组织培训课程,规范培训内容,以及发放证书等,以确保即将进入临床专科诊疗的医生能够胜任将要面临的工作。

3.5建立弹性的职称晋升与绩效管理系统 就目前来说,同样完成了研究生教育,科研型学生进入医院后需要重新进行3~5年的规范化培训,职称晋升较慢,造成很多学生不同程度的生活与心理上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速医生考评机制的绩效管理,对临床职称、教学职称的评定更加弹性化。例如科研型学生入院后可直接承担一些教学任务,并且加速教学职称评定速度,按教学、科研成果进行绩效管理。与此同时,临床型研究生按照临床工作考核指标进入临床职称的晋升系统及绩效考核。

4 展望

未来的中国,既需要具有前瞻性视野的临床医学科学家,也需要服务于基层医院的一线医生。尽快实现人才梯度培养,按学生志愿分层施教,临床科研总体上有所兼顾,实施上各有所侧重,解决人才与用人单位供需失调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医学教育,任重而道远,唯有各方重视、努力,为我国未来医疗事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才能为人民大众的健康建立有效保障。

[1] 张星虎. 关于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61-2.

[2] 余督督. 博士研究生抑郁状况和毕业要求之间关系的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43-4.

[3] 赵建宁. 临床和科研并重培养优秀临床医师[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1):1121-3.

[4] 范学工,李亚平,胡卫锋,等. 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J]. 复旦教育论坛,2011,9(3):93-6.

[5] 单磊. 医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基本生活经济保障问题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6] 杜兆东,胡丽婷,赵桂秋,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眼科学为例[J]. 重庆医学,2015,44(4):566-7.

本文编辑:张磊

R4 【文献标志码】A

1674-4055(2016)03-037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0705,81270866)

1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2100700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保健科;310007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内分泌科

郭清华,E-mail:gqh301@sina.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3.39

猜你喜欢

专业型毕业规范化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