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6-01-24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吴 昊

(山西大学 环境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13)



新常态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吴 昊

(山西大学 环境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应该深刻认识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途径,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实现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新常态;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伴随着世情、国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创新发展”理念,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最具创造性和最富活力的群体,无疑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践行者。因此,积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已成为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大学生创业现状

2015年,749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依旧是不可回避的社会热点问题。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敢想敢干的大学生另辟蹊径,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全国共有42.3万大学生创业或参与创业,比2014年增加了6.8%。但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热情和水平不高: 一是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在整个毕业生群体中所占比例尚小,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2014~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86%,与全世界大学生10%左右的平均创业率比相差甚远; 二是创新创业能力有限,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技能创业的大学生屈指可数。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2 新常态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新鲜事物,自2002年我国开始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付诸实践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也预示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将产生更重要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

2.1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其在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对加速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2高校人才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15年被定义为中国第四次创业大潮的起点,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创业浪潮比拼的是创新技术。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标准及能力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变过去脱离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1],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2.3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

九零后大学生,思想新,有活力,乐于分享,勇于实践,创业对他们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更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创业,或表现出创业意向,希望通过创业发挥自身的特长兴趣和专业技能,实现人生价值。即便不选择自主创业,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也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所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使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勇敢开拓创业生涯,以就业为目的的大学生积极实现岗位创新,满足大学生在不同道路上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错位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高校在创新创业发展道路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或培训班。但实际工作中,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仍然存在误区,从而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工具化和功利化的困境。一方面,部分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提升就业率、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将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 另一方面,高校为尽快取得实效,相对于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激发,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工具化。

3.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师资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延续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依靠学生管理人员组成。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仅仅经过简短培训就开始担当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不仅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更缺乏创业实践经历,既不熟悉企业的运营,更不熟悉市场的需求,对创新创业教育力不从心,难以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附属工作,教学经验不足,且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

3.3创新创业教育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知识教育而孤立进行。目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并不是盲目鼓励学生脱离课堂、脱离专业、脱离学校而跻身商海,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个人成长的风险,而且会加剧社会整体的风险。[2]大学生如果以荒废专业知识为代价,开展没有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的低层次创业活动,将失去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大学生创业的鲜明特色及重要意义。

3.4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缺少实践平台

目前,高校基本上开展的是就业教育,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中的一部分,向大学生简单地传授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国家政策导向。有能力单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也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缺乏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成效欠佳。此外,我国多数高校受到资金、场地、项目等硬件条件的限制,难以搭建起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因此,怎样让大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创业过程,亲身体验创业活动的有效发生,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4 科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4.1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的认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被理解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吻合,与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相一致的新理念。因此,地方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与国家战略高度统一,着眼于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着眼于整个民族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 其次,要牢牢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即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从具体的教育行为上升到对大学生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过程,引导当代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4.2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不仅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者,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和组织者。高校应当采取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式[3],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第一,在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中选择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员,通过进修、培训,比如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的资格培训和认证,快速提高其创新创业理论水平,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团队,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第二,鼓励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在校内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提升教学实践水平,积累创业实战经验,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创业实践指导; 第三,充分发掘校外资源,邀请创业教育专家、中小企业家、企业负责人、创业投资家等各方人士走进校园,共同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以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参与案例讨论、开设创业讲堂、担任创业大赛评委等多种方式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从研究者、实践者的角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3]

4.3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

高校是科技知识的生产机构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别于社会上一般的创业模式,应该是包含一定知识和科技成分的富有创新的创业,应该是站在所学专业领域的最高端、最前沿基础上的创业,走以学术创业或专业创业为主的创新创业道路。[4]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第一,提高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起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的意识; 第二,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提高实践环节的比重,引导大学生在实验、实操、实习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专业领域寻找创新点。

4.4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育模式必须跳出传统模式的窠臼,才能发挥更大的实效性。

4.4.1 以KAB、SYB创业培训项目为延伸,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培训主要有KAB创业教育项目和SYB创业培训项目,二者均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KAB、SYB培训实行小班授课,突出以大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融入游戏式、情景式的教学环节,使大学生在广泛的参与过程中,获得创业灵感,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技能。创业培训不仅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培训和指导的有效结合,更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参与性,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极大丰富。

4.4.2 以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检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不仅是检验大学生创业理论成果的有效载体,也是选拔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抓住“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重要引领作用,积极组织 “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建创新团队,实施创业计划,全面提高商业操作的素质与能力; 高校借助此类具有选拔性质的实践活动,也可以遴选出有价值、有潜力的优秀项目进行指导、培育和孵化,并吸引优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校企合作。

4.4.3 以“众创空间”为依托,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强力整合和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把高校、学生、政府、企业、投资人串联起来,积极打造集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为一体的“众创空间”[5],有效发挥“众创空间”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的协同效应,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6],以及必要的资金、政策、法律和技术支持,全方位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5 结 语

我国正处于“转型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了新的部署,高校要借此机遇,打破传统,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常态,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

[1]邓辉. 高校如何上好创业课[N]. 光明日报,2015-05-15(10).

[2]洪大用.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N]. 中国教育报,2015-12-09(2).

[3]梁坤伦. 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7(6): 116-118.

[4]李卫朝. 创业教育要有机融入专业教育[N]. 光明日报,2015-06-23(13).

[5]董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5(35): 87-89.

[6]贺星岳,王春柳. 互动生态圈襄助创新创业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15-11-12(10).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Condition

WU Hao

(Dep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13, China)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new normal” condition. Being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in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in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strengthening teachers’ competence,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new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673-1646(2016)05-0055-04

2016-05-18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以生涯导航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机制研究(13JDSZ1013)

吴 昊(1984-),女,助教,硕士,从事专业: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G64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5.0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