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6-01-24

种业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联合体小麦农业

要闻

品种审定试验联合体

自2016年年初,各地根据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品种,相继成立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联合体,着力解决试验容量有限、申请区试名额相对困难等问题。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面向全国受理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申请以来,已有74个玉米实验联合体、30个水稻试验联合体和2个棉花试验联合体通过审核开始运行,此外,针对小麦、大豆的品种审定试验联合体也在提交申请的过程中。

联合体成员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开展相应试验的能力和条件。每个联合体的成员单位要不少于5个,自愿组成并确定1个牵头单位和1名试验主持人。联合体试验的品种应当是联合体成员单位的自有品种,组建联合体时每个成员单位均应有品种参加试验。参加联合体试验品种应当符合《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有关条件。此外,在同一作物的同一生态试验区组,一个法人单位只能参加一个联合体。

(农民日报)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黑观音玉米”开发落户广西

据介绍,黑观音玉米是经育种专家王力田带领团队历经12年成功培育的植物新品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鉴定,确定为我国植物新品种,是位列杂交水稻之后的第二号保护品种,受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保护。

专家表示,“黑观音玉米生物活性物质—原花青素(OPCs)高效提取及剩余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农业高科技黑观音玉米新品种繁育及种植,是经辽宁辽阳黑色作物研究所,辽宁火炬黑色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历经17年培育研发,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协同课题攻关,成功的完成的重大项目。

作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黑观音玉米项目正式落户广西,广西富满地农资集团将通过打造“清洁农业”、“数字农业”模式,树立食品安全品牌,打造国家级菜篮子、果篮子、米篮子、肉篮子示范工程建设有机果蔬植基地。

(新华网)

2020年500县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近日,农业部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吹响全程机械化的号角,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作为“十三五”农机化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布局,措施手段围绕推进行动来强化,资源条件围绕推进行动来集中,成效亮点围绕推进行动来体现,力争到2020年全国建成500个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

示范县。

(农业部网站)

屈冬玉:农业达成7项成果7中美战略合作潜力大

近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经济轨道“开放的贸易与投资”专题会议结束后,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媒体吹风会,介绍有关中美农业合作的情况。屈冬玉指出,中美双方在农业方面达成了7项成果,其中经济轨道4项,战略轨道3项成果。

经济轨道有4项成果:一是共同决定在农业生物技术管理、生物技术开发等加强合作、提高生物技术监管和研发能力等。二是美方承诺加快中国禽肉输美立法程序,尽快实现禽肉输美。三是支持农业企业开展农业科技联合研发。四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促进双边贸易增长。

战略对话轨道有3项成果:一是打击非法捕鱼,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休闲渔业等方面合作。二是在精准农业领域加强合作,交流和分享精准农业方面的经验。三是在作物育种、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农业数据公开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屈冬玉表示,中美农业合作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如合作机制日益完善,科技合作成果丰硕,贸易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近5年,中美农业贸易额年度增幅超20%,2014年贸易额比加入WTO之初翻了近10倍。

虽然成绩斐然,屈冬玉表示中美农业合作潜力很大,因为中美两国农业发展优势、特色互补性强。当前主要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取得进展,还需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厄尔尼诺对全球粮食市场影响将逐步显现

历时21个月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对农业生产和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也显现出来。

据国家气象中心专家预测,2016年印度小麦产区气象条件明显差于2015年,旱情突出,将导致小麦面积和单产连续下降。综合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和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分析,预计2016年印度小麦平均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均较2015年减少,其中小麦总产为近5年来最低。同样受厄尔尼诺影响,巴西东北部发生干旱,可能导致巴西玉米减产。综合分析,预计2016年巴西玉米单产和总产与2015年相比有所下降,约分别下降1.8%和0.9%。

专家表示,印度小麦减产可能会导致印度国内小麦供应不足,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小麦,进而影响全球小麦供应及价格。而巴西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若玉米大幅减产也会导致全球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进而引起国际玉米价格波动。

(中国农药网)

农业部:全国“三夏”大规模麦收启动

当前,河南、安徽等黄淮地区小麦已进入成熟期,大规模麦收已从南向北陆续展开。据统计,截至5月26日,全国已收获小麦5159万亩,其中机械收获面积3614万亩。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5.2万台,日机收小麦面积536万亩,标志着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开始启动。

2016年全国夏收小麦面积与2015年基本持平,预计全国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总量将达到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稳定在29万台左右。预计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0%。

为组织好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据初步统计,2016年各小麦主产区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3500多个,将有1万多个跨区作业队奋战在夏收一线。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行动夺丰收,及早做好各项准备,制定应急预案,精心组织农机跨区抢收、抢种作业,不误农时,努力争取夏粮丰产丰收和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人民网)

河南:出台意见促粮食加工业发展

日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消化粮食库存促进面粉等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要支持永城市开展促进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作为全省消化粮食库存、促进面粉等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这些举措中亮点纷呈:研究制定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加快选育推广优质专用粮食品种,逐步调整强筋、弱筋等优质小麦种植布局和增加比重;借鉴处置“僵尸企业”等办法,支持技术水平低、亏损严重的粮食加工企业退出或转向其他行业;实施差异化、区域化布局,重点打造豫北强筋类、豫中中筋类和豫南弱筋类面制食品产业集群,沿黄河、淮河两岸打造米制食品产业集群。

《意见》提出研究制定支持永城市开展促进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的工作方案,在实行专用小麦订单生产和收购、委托加工企业代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缓解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开展试点,为全省消化粮食库存促进面粉等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作出示范。

(农民日报)

农作方式的颠覆技术亮相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成果,亮相于正在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泛赞誉。

该成果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研制而成,被国际普遍认为是“土地利用和农作方式的颠覆性技术”,可大幅提高作物产能,是21世纪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该技术可以对植物工厂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自动监控,不用土、不用阳光,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植物智能化生产甚至可以在太空、荒漠、戈壁、海岛、水面、摩天大楼等非可耕地里进行作物生产。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智能LED植物工厂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省力,机械化程度强,产品安全无污染,营养价值大大提高,而且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猜你喜欢

联合体小麦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