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郑州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6-01-24王超
王 超
(广西师范大学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推动郑州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
王 超
(广西师范大学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公益文化是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他们提供高于基本生理需求的更高层面的文化满足,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兴建公益文化设施,满足公民的文化权益外,还要不断对它们进行改进和完善,尽可能的做到充分为民所用,让这些文化设施发挥最大效用。本文立足于郑州市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使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社会民众利用设施率、改革财政投入机制和改进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等策略,以期提升郑州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郑州;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对策
一、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公益文化
说到公益,它是当前社会大力提倡的一种慈善行为,其概念相当广泛。学界对公益的理解是指增加社会公众利益,为人类谋求幸福,推动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公益文化是能够带给公众和社会以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我们给它下一个定义:公益文化是指为帮助公民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积极的进行宣传,以维护他们的权力,它是以文化形式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当前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像对爱心、孝道、环保、助人为乐等的宣扬都属于公益文化的内容。
2.公益文化设施
公益文化设施的建设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第三部门投资,意在为公众提供文化活动的建筑物、场所或设备。这一类的文化设施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向公众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从而使得整个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得以提高。[1]具体而言,公益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烈士纪念建筑物、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文化馆、展览馆和已开放的原军事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场馆、设施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城市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中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郑州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需要
郑州是全国闻名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因而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与灿烂的文明。如蜚声海外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各类遗址等。拥有以上这些优越的历史资源,郑州市政府在2012—2030年城市规划中提出要将郑州全力打造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人们可以从博物馆里用眼睛直接看到和亲身感受到郑州文化的悠久历史,从图书馆里可以追根溯源各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从纪念馆里接受到英雄人物高尚品德的洗礼。因此,公益性文化建设是弘扬郑州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建设我市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需要。
2.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需要
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而且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设施陶冶人们的情操,吸引他们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日常生活,提高人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终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好的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可以充分的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他们应有的文化权益,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二、郑州市公益文化设施的现状
近十年以来,郑州市对文化建设共投入资金18.5亿元,其中,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共计7.97亿元。在市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这一现实下,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尤为迫切,而郑州市在建设规划中,增加了文化设施的投入,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对应的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郑州市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进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投资近亿元对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市艺术宫、二七纪念馆、郑州市杂技馆进行整改扩建。郑州城市发展的总规划中,把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尤其是突出硬件设施的建设。
目前,郑州市图书馆已在二七区、管城区、中原区、金水区、上街区文化馆建成并开馆,且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建设标准。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在2013年底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此馆是目前郑州投资最多、最具现代化的图书馆,该馆拥有馆藏图书240万册,阅览席达3000多个。[2]此外这里还特别人性化——专门设置残障人士阅览室和多语种阅览室。WIFI的全覆盖更加方便了在这里看书的人们及时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河南省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和郑州市科技馆现已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月接待超过10万人次。郑州市每年还举办“绿城读书节”,吸引近190万人次参与其中。河南艺术中心等剧场也会不定时的向公众进行免费的演出,为公众带来视听盛宴,提高群众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郑州市公益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老化,更新缓慢
现今郑州市市级文化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普遍存在场馆建设和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致使市民开展文化活动受到限制。拿市图书馆(旧馆)来说,近年来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馆内设施陈旧落后,书籍偏旧,更新缓慢,总体环境差,而且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人员工资偏低等种种问题,影响了图书馆发挥其文化教育的功能,使得市民想要利用该场所却因以上种种原因无法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而放弃。另外,郑州市在现有文化设施的建设中缺乏前瞻性,有些设施一建成就已经落后,如郑州市科技馆,由于建设档次偏低,在建成使用后很少引进新的设施,因此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设施没有充分地为民所用
郑州市的图书馆普遍存在热门书籍引进不够及时而导致人们不愿去图书馆阅览的现象,使得这一公益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此外,图书馆书籍虽然都是按类摆放,但由于种类众多,加之检索系统的使用不畅,因此也降低了人们的使用率。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公共文化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而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设施是各级政府本身的职责,但郑州市公益文化设施的建设是依据各个行政区来进行规划建设的,由于各行政区的发展水平不一,这也就使得文化设施的建设程度不一,相比之下,金水区、中原区由于区域水平发展较高,因此其公益文化设施就相对齐全,而管城区、惠济区等相对落后的行政区,其文化设施的建设就没有那么完善。这样一来,各个区域文化设施建设的差异性又加上区域间的条块划分,导致了这些公共资源不能很好的为民所用。近几年,郑州市的文化设施面积不断增加,但群众依然由于各种问题而感到文化活动没有去处。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浏览电子图书而不是去图书馆阅读纸质图书,导致纸质阅读的频率降低。除此之外,由于藏书结构等问题,看书难、看好书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艺术馆和文化宫只有在限定时间向民众开放,如果没有表演活动一般不对外开放,这也导致了公益性设施不能为群众很好地服务,做到充分地为民所用。
(三)服务水平低下
由于我国的公益文化设施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缺乏市场竞争,这也致使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时出现了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足,其体制与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导致公益文化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其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不够。郑州市目前的公益文化设施是由市政府和相关文化事业单位部门进行规划和建设的,非政府组织这一重要的社会参与体还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正因为这些设施和人员的雇用是由政府支付,使得他们没有绩效与竞争的压力,因此这也导致了一些公益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待到访的市民态度冷漠、积极性不高。
四、郑州市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部分公益文化设施存在经费困难
在郑州市博物馆、科技馆等设施相继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急剧增多,为了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保障服务的供给,这些场馆需要增加保安、讲解、工勤等服务人员,还需要添置必要设备,但这样就使得公益文化设施成本增加,造成很多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无法维持良好的运作。此外,我国图书馆普遍缺乏购书经费,因此多年无力购置新书。[3]就郑州市来看,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营,例如,无法及时更新图书、一些设备不能经常使用、服务不能正常的提供等。图书馆目前每年日常开销非常大,财政每年为此投入600万元左右,而随着近两年来物价的上涨,该支出已经达到800多万元,但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其正常运转。
(二)政府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政府的公共财政拨款是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具体划分经费的多少是按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数量来确定的。这种根据人员数量来确定经费的机制一方面会诱使公共资源向“人”倾斜,与公共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初衷相违背,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人挤占项目经费的情况,这样一来造成了公共财政效率的低下,同时也打压了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来自海外和国内的企业对郑州市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的建设投资或进行捐助,但如果想要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
衡量公益文化设施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是社会参与程度的高低。就郑州来看,市民们对公共文化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导致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在于:一是部分设施选址不当,远离主城区,作用发挥不明显。例如,郑东新区新建的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其远离市区,且交通不便;二是开放时间短,服务人群少,文化活动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是目前一些文化馆站的通病;三是设施配套不齐全,功能定位不准确;四是管理不到位;五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被挤占、改为他用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都影响了市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进而使得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四、提升郑州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吸引更多社会民众利用公益文化设施
吸引更多的社会公民参与到公益文化设施中,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非政府组织(NGO)是一种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归于企业管理的、具有公正性和独立性的公益组织。国际经验表明,这些“草根组织”通过组织捐款和实施放款,帮助许多企业和政府解决了他们能力以外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推动该类组织的发展,应成为当前我们加强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利用率的关键一环。目前,郑州市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颁布政策,鼓励其发展,让它们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作用,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更人性化的公益文化设施。[4]具体来说,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的民众利用文化设施:
一是举行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满足公众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丰富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行政部门要根据精神文明建设和公众需要,在各艺术馆、文化宫和广场等文化场地策划、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对各艺术演出场所演出节目的票房实行补贴,降低票价,保证普通公众都能够有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二是推动本土的文艺创作,鼓励各种文化活动周的举行,通过这些形式,不仅提高郑州市的文化氛围,同时还有助于文化设施的充分利用。
(二)改革财政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
优化政府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对公益文化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提高公益文化场所的设施与人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郑州市目前正在全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近15年来,市财政部门先后投资规划建设了32个世纪文化设施,政府投资达30多亿元,形成了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城市文化设施群。郑州市当前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试图打破区域的划分,使文化市场环境变得统一、平等、开放,探索新的资金保障供给机制,以便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服务中。要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保证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同时也要利用好当地政府财政投入和外资投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吸引并带动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共同参与到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
(三)改进公共设施管理体制
当前郑州市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是体制改革滞后,这就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此外还要进行工作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一要坚持规划先导,要把公益文化设施建设首先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建设。二要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部门的沟通交流,统筹建设实施。三要建立项目决策和评价机制。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投资行为。同时要使用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决策程序,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决策失误。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要对投资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总结之前的不足,以改进今后要建设的项目。
结语
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是郑州市目前要大力推进的项目,也是郑州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可以进一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人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又能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合理而有效地布局规划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活动场所,使得人民群众有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场所,同时也能推进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还能帮助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反过来经济发展了又可以带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也有助于郑州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让更多的人领略到郑州的风采,感受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
[1]王三运.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J].求是,2011(24):10-11.
[2]郑州图书馆[EB/OL].http://www.zzlib.org.cn/2tgk/bgjj/4369.html.
[3]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82-87.
[4]王维国.“三年大变样”与河北省城市文化设施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33):149.
[5]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齐勇锋,王家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魏鹏举.文化事业的财政资助研究[J].当代财经,2005(7).
[8]河南省图书馆[EB/OL].http://www.henanlib.gov.cn.
[9]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10]张洪彬.论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深圳为例[J].深图通讯,2005(3).
[11]陈杏.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关系探析仁[J].图书馆杂志,2008(2).
(责任编辑 谢春红)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moting Zhengzhou Public Welfare Cultural Facilities
WANG Chao
(Department of Law/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Public welfare culture is to meet people’s basic material life, and then to provide them with a higher level of cultural satisfaction, and enhance thei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in Zhengzhou c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facilities usage, reform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Zhengzhou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Zhengzhou; public welfare culture; facility;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2016-10-11
王超(1989—),女,河南郑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公共政策研究。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6.007
G249.2
A
1008-3715(2016)06-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