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

2016-01-23刘建红孟爱凤王守慧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

龚 萍, 刘建红, 孟爱凤, 王守慧



肿瘤护理

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

龚萍,刘建红,孟爱凤,王守慧

第一作者: 龚萍,女,本科,主管护师,专业方向:肿瘤化疗的护理,E-mail:1905913613@qq.com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圈名为携手圈,确定“提高肿瘤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给予实施,最终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率从34%提高到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率。

【关键词】品管圈;肿瘤护理;护理管理;腕带佩戴依从率

“品管圈”的概念最早在1962年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提出,为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团体,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全体合作,集思广益,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查对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以往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仅仅依靠口头呼叫患者姓名,核对床头卡来进行患者身份的确认,这样易出现患者误听、误答,或床头卡打印错误等情况。确认患者身份对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执行非常重要[2]。为了更好的全面贯彻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我院2012年全面推行了患者腕带标识制度。腕带标识是将患者信息与医疗护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手腕带,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率并不高。为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我病房于2013年3月至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8日(实施前)本病区58例在院患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5(48.3±5.1)岁。疾病:乳癌15例,胃癌10例,结直肠癌8例,肺癌21例,其他癌4例。本科学历18例,大中专(包括初、高中)学历26例,小学文化10例,未接受正规教育者4例。将2013年6月3日至30日(实施3个月后),本病区60例在院患者为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8(52.4±4.5)岁。疾病:乳癌18例,胃癌8例,结直肠癌14例,肺癌15例,其他肿瘤5例。本科学历12例,大中专(包括初、高中)学历31例,小学文化12例,文盲5例。所有患者上肢前臂均无畸形,局部皮肤情况良好。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组建品管圈小组由本病区8名护理人员自愿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并聘请护理专家[N4级主任护士:高级职称(专科)]1名为辅导员。民主选出圈长1名(病区护士长),圈员7名,其中N3级护士[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精通)]3名,N2级护士[≥3年护士(熟练)]3名,N1级护士[≤3年护士(成长)]1名;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5名,平均年龄31岁。圈长负责活动的整体安排,圈员协助圈长,充分理解活动,各司其职。投票确立圈名为“携手圈”,寓意为医护患携手共进,完成爱与爱的传递。圈口号为“你我同心,健康同行”。

1.2.2评估圈能力请外院专家,进行为期3天的品管圈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临床应用、图表制作、案例分享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及对圈员圈能力的评估。

1.2.3选主题定计划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法,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列出各自现场的问题点,综合分析,经过投票,最终确定圈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运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表,明确各阶段圈员的分工及时间点。

1.2.4现况调查(1)问卷设计:自制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①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②是否愿意佩戴。③不愿意者继续填写原因,列出可能的原因,可单选也可多选,问卷设计通俗易懂。先后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文盲和视觉障碍患者由调查人员逐条阅读得到答案后代为填写。(2)基础调查,设定目标:在圈长的指导下,全体圈员对对照组58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愿意佩戴腕带且住院期间一直在佩戴的患者占34%,依从率较低。制作柏拉图并进行分析,根据80/20原则,确定本次活动改善的重点有两项,分别为患者不重视和医护人员不重视。累计影响度的数值根据柏拉图得到为72%。圈能力是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平均为80%。设定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4%+(1-34%)×72%×80% =72%。

1.2.5原因分析采用鱼骨图分别对上诉两项要因进行根因分析,进一步分析出影响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低的真实原因,经过圈员们的头脑风暴分析出,患者对腕带佩戴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有:(1)对腕带佩戴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神智清楚,行动自如,不需要进行重复核对;(2)佩戴不舒适,甚至造成局部皮肤的发红、局部肿胀、过敏等现象;(3)患者佩戴后感觉是种枷锁,外出时怕别人看到而影响个人形象。医护人员对腕带佩戴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有:思想守旧,过度自信。我科室为肿瘤化疗病房,患者大多住院时间较长,且反复多次住院,医护人员对其都很熟悉,认为只要双向核对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次核对腕带信息,这种态度影响了患者,使得他们认为此项程序不重要;认为增加了工作量。

1.2.6拟定对策及实施方法(1)患者不重视腕带佩戴。以圈员为主导,带领每位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的不同时间段进行宣教,并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告知佩戴的注意事项、重要性,告知其不要随意摘取。患者出现不耐烦,出现佩戴不规范行为时进行耐心解释。统一规范佩戴要求:统一用蓝色圆珠笔在腕带上填写患者信息,字迹要规范、完整、准确、清楚,如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及时修改患者信息。佩戴时由办公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双人核对无误后,由责任护士为患者佩戴在其左手腕部(特殊情况除外),松紧为放入两指为宜,正对手掌端,如腕带过长则剪去按扣处多余部分。如出现皮肤发红、过敏等现象,及时给予更换佩戴位置。圈员利用床边交接时查看患者佩戴情况,加强监督管理。(2)医护人员不重视腕带佩戴 由圈长领头与病区医生交流,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学习,首先医护人员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对患者进行两种身份以上核对程序的重要性。

1.3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包括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有形成果为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的对比,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无形成果即圈员的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QC手法的应用,以及沟通能力、责任心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高。确定成果后,制作作业标准书,将确定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转化为日常的护理行为,进一步完善使之标准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腕带佩戴依从率的比较

对照组58例患者中,依从者20例,不依从者38例,佩戴依从率34%;观察组60例患者中,依从者52例,不依从者8例,佩戴依从率86%。两组腕带佩戴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1)。

2.2成果

2.2.1有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住院期间腕带佩戴依从率由34%提升至86%,目标达成率= (86-34)/(72-34)×100%=137%;进步率=(9-40)/40×100%=77.5% 。

2.2.2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圈员们在品管手法的应用、沟通协调、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3讨论

近年来,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成为研究热点,如林宁等[3]用于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将“品管圈”的管理理念应用于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的活动中同样效果理想。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圈员们参与的热情高涨,低年资护士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后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护士增加了参与感、满足感、荣誉感。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职责与重要性,有效挖掘了护理人员管理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学会了一系列品管圈手法,工作执行力增强,同事间的沟通加强,利于工作中的团结协作,为品管圈活动的持续及广泛地推行奠定了基础。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医务人员提高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认识到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转变了传统观念,从而在行动上充分重视这项看起来“简单”的程序。在护理实践中形成了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操作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率,从而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把核对患者腕带这一程序贯穿于临床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4]。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向其宣教佩戴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在治疗护理中,反复核对患者信息,使患者感到备受重视,护患之间信任度得以增加,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品管圈活动为规范化的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防止差错。成功的案例还可以引起医院内其他部门的仿效,最大限度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医院管理档次。

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本品管圈活动中的小组成员是自由成组,在工作中关系较好,交往较多,造成成员之间对待问题的看法一致性较高,但存在解决问题单一、全面性的受损的可能,提示在将来的应用中,还需积极改进分组策略,使品管圈活动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 (9):C3.

[2]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病人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3]林宁,吴爱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顺应性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2):133-136.

[4]宋玉莹,许春玲,童丽娟,等.患者身份腕带的制作和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6):51.

作者单位:210009江苏南京,江苏省肿瘤医院15病区

通讯作者:孟爱凤,女,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专业特长:护理管理与肿瘤护理,E-mail:846122032@qq.com

doi:10.3969/j.issn.1674-4136.2016.02.018

文章编号:1674-4136(2016)02-0140-003

[收稿日期:2015-08-05][本文编辑:李筱蕾]

猜你喜欢

品管圈护理管理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