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2016-01-23熊丹莉马培芳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胶带开口无菌

余 盈 熊丹莉 马培芳

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for front-end open-typ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余 盈 熊丹莉 马培芳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在减少前端开口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自由进出体内的频次和减轻导管翼对皮肤受损的效果。 方法 将180例前端开口式PICC带管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使用无菌3M免缝胶带打2折后蝶形交叉固定导管翼。比较2组导管自由进出体内的频次和导管翼下皮肤受损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导管自由进出体内的频次和导管翼下皮肤受损情况少于对照组(χ2=27.233,P=0.000;P=0.000)。 结论 在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维护中使用无菌3M免缝胶带交叉固定,可减少患者带管期间导管的移位和皮肤受损,保证患者治疗和用药安全。

无菌3M免缝胶带;蝶形交叉固定; PICC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经外周静脉(包括贵要经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可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笔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无法使用施乐扣加强固定,从而造成其导管能随手臂的运动随意进出体内(根据导管外露长度判断)。为减少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随意移动造成皮肤损伤[1-2],我科对导管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行前端开口式PICC置管患者180例,男100例,女80例,年龄20~89岁,带管时间2.5~8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45例,女45例, 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3.5±6.0)岁。实验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20~89岁,平均年龄(44.0±9.9)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3000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II

·临床护理·

诊疗护理

10.3969/j.issn.1674-3768.2016.01.004

猜你喜欢

胶带开口无菌
纸胶带随身笔
胶带有故事
Zipp全新454 NSW碳纤开口轮组
简易胶带座
假如山开口说话
和小动物一起开口吃饭
方便胶带
让引文“开口”,让典故“说话”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