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意撩人有心嘲世——论《鼓掌绝尘》的喜剧性讽刺艺术

2016-01-23沈云霞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绝尘儒林外史小说

沈云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46)



无意撩人有心嘲世
——论《鼓掌绝尘》的喜剧性讽刺艺术

沈云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46)

晚明小说《鼓掌绝尘》在描述人物时,多处巧妙地运用喜剧性讽刺手法,使小说不仅获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还达到了嘲讽世情的写作意图,在讽刺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且对后世的《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讽刺谴责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

《鼓掌绝尘》;喜剧;讽刺艺术

《鼓掌绝尘》是明朝崇祯年间刊印出版的一部中篇白话小说集,作者署名为古吴金木散人。全书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十回,合演一个故事。闭户先生在“题辞”里说写作此书的目的是“无意撩人,有心嘲世”。《鼓掌绝尘》在语言艺术、结构布局诸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讽刺艺术则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在这个小说集中,特别是在《花》《月》两集里,作者为了达到嘲讽世情的写作意图,多处巧妙运用讽刺手法,从而使小说在讽刺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鼓掌绝尘》不仅浸染着喜剧色彩,获取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且对后世的《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讽刺谴责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

《论语·阳货》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①,这是孔子对文学艺术之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其中,对“怨”的解释,孔安国认为是“怨刺上政”,即诗歌可以表达对为政者执政之失的批判,亦可以抒写对不合理不公平社会现象的不满,此说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源头,启发后世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敢于直面现实,揭露丑恶,弘扬正气。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②25伟大的优秀之作无不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悟,亦是他们血泪的结晶。

《鼓掌绝尘》毫无疑问是晚明社会现实的一部实录,作者采用嬉笑怒骂多种方式来记录这一时代的众生百态,而喜剧性的讽刺艺术则是作者揭露弊病、抨击丑恶的主要方式。

如果从总体和具体两个方面考虑,我们可以把《鼓掌绝尘》的讽刺艺术手法分为总体寄寓和具体运用两种形态。总体寄寓是从作品立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中寄托作者的讽刺意图,具体运用则是使作品的总体讽刺意图得以实现,进而传达出喜剧性效果而使用的具体方法。对于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优秀作品而言,这两种形态基本上是共存的,且相辅相成。

从立意上来看,《西游记》把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搬进一个虚幻的环境中,在虚无的场景中描绘虚无的形象,对丑恶的现象进行鞭挞批判、冷嘲热讽,其寄寓讽刺的意图是很明显的。为了实现其讽喻的意图,作者精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在情节与人物身上寄托讽刺,如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所蕴含的讽刺意味。再如,在西天佛祖身边,阿傩向唐僧索要“人事”方才给予真经,亦极富讽刺意味。《鼓掌绝尘》吸收《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的讽刺艺术,总体寄寓与具体操作相结合,人物塑造与情节铺排相结合,且更加生动传神,真实地再现了晚明的社会现实,在总体立意和细微表达诸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讽刺艺术成就。

在《鼓掌绝尘》中,作者“有心嘲世”的立意主要是通过“醉典史私衙通贿赂”“遭阉割监生命损”等情节来讽刺官场腐败,通过“假秀才马上剥衣巾”“求荐书蒙生争馆”“腐头巾拦路说人情”等情节来讽刺科场和文人,通过夏虎“察石佛”、星士李府禳病等情节来嘲弄和尚方士。同时,作者又通过塑造帮闲夏方、回头浪子张秀、势利鬼李岳等人物形象来讽喻世像百态和冷暖人情。在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之中,寄寓了作者对晚明衰世万事不纲的无尽慨叹,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生活的愤慨,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失望。

讽刺方法和技巧的具体运用,是实现寄寓讽刺的途径,而具体讽刺方法本身借用恰如其分的手段,使诸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具有调侃揶揄、诙谐幽默的喜剧性因素,或婉曲、或直斥,在嬉笑嘲弄中尽显讽刺之能事。大体说来,《鼓掌绝尘》在夸张和对比两方面的讽刺方法运用得较为成功。

其一,用无中生有的夸张来讽刺。“无中生有”本是道家一哲学命题,后被引用到文学艺术创作之中。文学艺术中的“无”并非捕风捉影,而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鼓掌绝尘》第三十六回写魏忠贤当权之时,魏的第一个干儿子崔呈秀,官任江西道御史,在魏忠贤生辰之日,除送一件宽大袖子的蟒衣要魏忠贤“好装权柄”之外,另送一个镌着“崔呈秀”三字的金便壶。当魏忠贤说这是个撒尿的东西,“可不把名儿污秽了”时,崔呈秀回答说:只要您高兴,就是再污秽也无妨。这本是个空穴来风的事端,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无中生有的夸张手段,把崔呈秀讨好谄媚、不要人格、少廉无耻的丑陋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作者用无情之笔刻画崔呈秀这样一个十足的官场小丑,让读者通过晚明社会的这一缩影,看到了无数崔呈秀构成的晚明王朝那个黑暗腐朽的官僚阶层。老舍说过:“夸大是讽刺的必要手段……既要讽刺,便须辛辣,入骨三分。”③在这里,金便壶上镌名的讽刺,可谓入骨三分,直刺灵魂深处。

其二,用小题大做的夸张制造讽刺。用小题大做之法制造讽刺,最具喜剧效果。《鼓掌绝尘》第二十五回两媒婆当街争闹、第三十五回假秀才马上剥衣巾、第三十七回两蒙师争馆等,是典型的化小事为大事、小题大作的夸张讽刺方法。媒婆为媒钱争媒、蒙师为生计争馆本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事情,作者为了突出讽刺效果,着意夸大事实,把小事写大,让两个媒婆当街争吵打闹,这样就把媒婆为钱而不顾女人羞耻体面的恶俗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她们夸张的言行中实现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嘲讽批判。李八八本是秀才,为了和王瑞争一个蒙师的位置,煞费心机:找人商议求计,寻人伪造荐书,失败后恼羞成怒,啸聚乡党叫骂厮打……其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大大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可能。争则争之,不至于当街跳骂;骂则骂之,不至于当众厮打;打则打之,更不至于聚拢几十个人去对付一个王瑞。这里有意夸大事实,用夸张之手段行讽刺之目的,其妙处不言而喻。

如果说“蒙师争馆”讽刺了无行文人的丑恶行径,那么“马上剥衣”则深刻揭露和嘲讽了无德文人和黑暗不公的科举制度。《月》集中陈珍的老师本是一个冬烘先生,学业没教好,倒把学生带成了青楼妓院的常客,这已是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为了深刻嘲讽这类坏人子弟的业师,作者合理地超越现实,艺术地夸大这位先生的作为:先是毛遂自荐,主动为自己的学生当枪手考县试,然后帮助学生打通关节通过府试和院试,最终为学生赚了秀才的头巾。更富有夸张、讽刺意味的是,陈珍府试和院试两次考试交的竟是白卷,连一个题目也尚未写完,却都有了名次。后来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范进这个人物时,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手法,一个不知道苏轼为何人的范进竟然高中进士,且做了主管一省教育和选士的山东省学政,真是令人惊讶。作者把不可能变成有可能、把小事由化出大事端,有意夸张,进而通过夸张显扬嘲讽效果,这种讽刺技巧实在让人拍案称奇。

运用对比方法显示人物与自身、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谐,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让人物的言行与心理在背离的状态下,显示其虚伪表象下掩藏的实质,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从而造成讽刺效果,生成喜剧性的因素,这是对比讽刺的高妙之处。在《鼓掌绝尘》中这种方法有较多的表现,它与夸张手法一起,共同表现着作者追求自我智力的优势和道德完善的态度,营造着《鼓掌绝尘》在忧思和无奈中闪现的喜剧亮色。

对比方法的运用,一是表现在人物与自身之间的前后矛盾上。《雪》集中的李岳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他对侄女婿文荆卿前倨后恭态度的对比十分强烈。文荆卿考中探花前,李岳对其百般挑剔,冷言冷语,乃至暗中迫害。考中之后,则热情远迎,温言美语,巴结讨好,备宴席送贺礼,甚至在无人之处软膝下跪,极尽势利小人的奴颜卑骨。这与《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前后,其岳父胡屠户的表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月》集中县官判案,在收取贿赂前后的心理与行为大有不同,判若两人,也极具喜剧性。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比。《风》集中的夏方本是“假小心,真胆大”的骗子,在主人娄祝身边,就高就低,每年要骗几百两银子过活,也算小有心机的人。他在骗卖娄祝宝马之后,洋洋得意,为自己的身手喝彩,不想却遇到了一个更高明的骗子“走盘珠”。这位穿了道袍的假神仙,竟把夏方“赚到箍芦圈里”,听他花言巧语,“三个多月,身边上千两银子渐渐去了大半”,这自然是被“走盘珠”哄诱去了。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夏方二次行窃出逃后,他又遇到了阔别多日的“走盘珠”,这位“老朋友”也没太多客气,就第二次把夏方洗劫一空。你骗我也骗,你偷我来抢。毫无疑问,作者对夏方与“走盘珠”在对比之中寓寄的讽刺,有着更加明显的惩恶劝善的目的性,体现着作者维系风俗人心,使读者在哂然一笑的同时有所观感戒惧,进而达到醒世聪人的道德目标。夏方的骗与偷并没有使他因此而富贵起来,相反更加穷困潦倒,险些丧命异乡。其原因是他的背恩叛义,他所得的无非是不义之财,所作的无非是为人不齿的不义之举,因此用更加不义之人来加之以更加严重的灾难,使他的人生遭际更富戏剧性的变化。在对他的轻蔑与憎恶之中,传达着作者愤世嫉俗的伦理倾向,寄托着作者完善道德理想的意旨。

此外,还有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进行的言行对比,以此造成反差,来讽刺反面人物。如娄祝的宽厚待人与夏方的见利忘义、杨琦的廉洁刚正与其他官员的腐败昏聩等等,都构成反讽,形象有趣地揭示了正反人物之间的相异性,在歌颂正面人物的同时让反面人物的卑劣言行昭然于世,从而讥笑嘲讽了他们可笑的行径,使人物刻画颇具喜剧效果。

三是人物与环境的对比。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在这个环境中活动的人物之间造成不谐和的否定,亦即黑格尔所言的“自否定”“自毁灭”,进而达到讽刺效果。这是一种比较冷静的客观呈现式的讽刺模式,作者一般不作主观情绪的表露,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在冷静细致的观察中描写人物言行,不落一字褒贬,但褒贬讽刺尽在描写之中。在《金瓶梅》第六十五回中,西门庆在李瓶儿灵堂里的所作所为,就极其强烈地讽刺了西门庆的无耻本质。在《鼓掌绝尘》第二十六回,李若兰身染重病,命在旦夕之间,请星士禳灾除病。星士在李府堂前求来神灵,而在神灵面前,这位星士“打起油腔”,唱起世俗味十足的《十供养》,唱完之后即收拾供品准备带走。在不可亵渎的神圣面前,星士做的却是骗取“神前油米”和谢银的无耻勾当,假造的崇高气氛与实际的低俗品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环境与人物、假戏真做的行为与虚伪渺小的目的,在乖讹与矛盾之中产生了绝妙的讽刺效果。无独有偶,第十四回莲花寺夏虎察石佛一事,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制造讽刺的。寺院道观本是众神的人间住所,是俗世中不可多得的清静之地,然而莲花寺和尚却“假借三宝,哄骗十方”,在除恶镇怪的神圣前面做起“左道妖术”,在慈航普渡的处所里作着坑蒙拐骗的行当,在让人肃穆崇拜的环境里却住着一帮令人鄙视憎恶的恶僧。这样通过尖锐的对照,无情地嘲弄讽刺了佛门弟子的龌龊心灵和丑恶嘴脸。

当然,《鼓掌绝尘》所使用的讽刺技巧不仅仅是这些,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细节描写、借助心理描写等,探求人物内心世界的真相,以戳穿其外在虚假性、揭示其与外在表现相背离的丑陋灵魂等讽刺方法也多有运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鲁迅在探讨“讽刺小说”时曾说:“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之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④198《鼓掌绝尘》作为“人情小说”,继承《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的讽刺艺术,形成了自己较高的讽刺艺术成就,并与这些小说一起,作为成功的范本,影响后世的讽刺性文学作品。苗壮先生在《谈〈儒林外史〉的承前》中曾说:“艺术贵在创新,但在创作之中,全无依傍,实际上是不可能的。”⑤他例举了《鼓掌绝尘》中陈珍等腐儒庸才形象对《儒林外史》中此类形象塑造的影响,指出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与《鼓掌绝尘》之间的继承关系。其实,何止一部“婉而多讽”的《儒林外史》,从清初至清末乃至今日,读过《鼓掌绝尘》的作家们,只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嘲世讽人内容的,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借鉴《鼓掌绝尘》等讽刺艺术手法,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注释:

①孔子.四书·论语[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②周先慎.明清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③老舍.论讽刺[N].文艺报,1965-07-30.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⑤苗壮.谈《儒林外史》的承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5).

[1]金木散人.鼓掌绝尘[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2]孔子.论语[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3]谭邦和.明清小说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5]吴敬梓.儒林外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3.

(责任编辑 刘海燕)

Unintentional Provocation, Intentional Satire——A Comment on the Comedic Satirical Art ofGuzhangjuechen

SHEN Yun-xia

(College of Culture and Transmission,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46, China)

Guzhangjuechen, writt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describes people with the comedic satirical art in multiple chapters. It makes the novel strongly comedic and realize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satirize the social conditions, so it achieves high level of success in the comedic art. Besides, it also has an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ater satirical fictions such asTheScholars,StrangeTalesofLiaozhaiandTalesonUglyPerformanceinOfficialdom.

Guzhangjuechen; comedy; satirical art

2016-08-1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鼓掌绝尘》研究”(2013BWX023)

沈云霞(1969—),女,河南南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04

I106

A

1008-3715(2016)05-0019-04

猜你喜欢

绝尘儒林外史小说
马建华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天下第一
单宝塔诗
天下第一
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