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6-01-23赵长涛

关键词:多发性肌力血浆

赵长涛

(昌乐县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赵长涛

(昌乐县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目的 临床分析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5例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75例患者经过丙种球、激素、球蛋白、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浆置换方式治疗,总显效率高达85.3%。结论 对于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采取免疫、激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免疫

对于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大多因为机体免疫反应介导作用,产生周围神经疾病,例如GBS、CIDP、PND等七种疾病方式。笔者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5例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给予免疫介导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5例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7岁~71岁,平均年龄36.4岁,40例GBS、20例CIDP、3例结缔组织周围神经疾病、2例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疾病、9例疑似免疫性疾病、1例POEMS疾病。

1.2 方法

在治疗时,选择丙种球、激素、球蛋白、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浆置换方式治疗。对于大部分患者,选择激素治疗,按照患者具体体重和实际年龄状况,仔细计算药物初始计量。在开始过程中,选择6~14 mg地塞米松,逐步减小计量后,某些患者就选择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5g/d,一共治疗10天。其他患者选择两种以上方式治疗。

1.3 疗效判断

在治疗过程中,仔细检查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免疫全套、脑脊液、内分泌激素、骨穿等检查,分析患者治疗的指标改善状况。

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消失,在检查各项指标时,显示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得以缓解,在检查各项指标时,显示正在转化正常。

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GBS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6例,CIPD痊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PND与CTD合并痊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PND与CNS合并痊愈1例,好转1例,无效0例,POEMS综合征痊愈0例,好转1例,无效0例,疑似免疫性疾病痊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56.0%,好转率为29.3%,显效率为85.3%。

3 讨 论

在临床上,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在中年、青年人群中多发,CIDP和GBS作为其中常见性疾病,大多数该疾病具有明确感染,例如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染。最早出现该疾病,主要是对称性运动障碍以及感觉异常,特别是远端肢体受累,如果出现病发,患者肢体肌肉会发生疼痛,特别是腓肠肌,所以,会损害患者肌力。对于整个疾病而言,机体损伤主要是感觉器官、肌力受损,患者肌力损害会引起严重性后果,例如感觉障碍和呼吸衰竭,引起自主神经损伤、颅神经损伤。同时,某些CIDP和GBS患者,会发生神经牵引通与肌肉萎缩。

在本组实验中,对于75例患者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选择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少部分混着选择免疫抑制、血浆置换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优良,显效率高达85.3%。但在治疗时,患者得到不明显改善,也就是无效率为14.7%。

临床对于该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诊断时,并未深入了解该病病因,使得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们还需加强病发机制和病因研究。CBS是一种急性发作疾病,CIDP是一种慢性发作疾病,这两种疾病的病发机制较为雷日,然而疾病进展、肌力受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CBS因病发较急,伴随明显感染史,对患者自主神经、头颅神经会造成直接、间接累及,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按照上文所述,通过各项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在CBS病发时,多累及骨髓鞘、施旺细胞。根据相关研究,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能够良好治疗GBS。但CIDP在临床上,具有较大可变性,容易误诊成其他疾病,采取免疫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治愈率。CIDP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分离蛋白细胞,损害肌力,极易导致运动障碍,激素治疗效果较好。所以,该疾病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疾病,治疗病程较长。所以,为避免疾病进行性、反复性发作,使用激素治疗通常较长,在临床治疗时,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有可能发展成为风湿感染性疾病,损害神经系统,如果出现这种状况,那么患者病症就十分严重,复发性极高,引起内分泌异常,性激素减少,但病发机制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75例患者经过丙种球、激素、球蛋白、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浆置换方式治疗,总显效率高达85.3%。这说明,对于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采取免疫、激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李 楠.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18):45-46.

[2]刘玲春,刘丽芳,卜碧涛.102例免疫介导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05):298-302.

[3]张春霞,艾 宙,马廷和,木开日·艾尔肯.艾宙毫针救治危重格林巴利综合征医案1则[J].新中医,2016,(11):165-166.

[4]何 妮,陈 洪,冯 芹.危重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及肌电图探讨[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06):12-13.

[5]苏 力,冀冰心,董会卿,惠吴函,张 普,徐 娟.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03):153-156.

[6]赵江明,任于果,高宗良.急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病53例回顾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7,(05):243-245.

[7]余琳玲,陈洁芳,黄跃金.呋喃唑酮致多发性神经病36例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2009,(11):232.

[8]郭燕军,赵伟秦,王得新.多发性硬化的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特点[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7):19-20.

本文编辑:李 豆

Clinical treatment of immune mediated multiple peripheral neuropathy

ZHAO Chang-tao
(Changle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Weifang 2614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mmune mediated multiple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75 patients with immune-mediat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7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globulin, hormone, globulin, immunosuppressant and plasma exchang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as high as 85.3%.Conclusion for immune mediated multiple peripheral nerve disease, the treatment of immunity and hormone is more effective,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ed multiple;peripheral nerve disease;immunity

R745

A

ISSN.2095-6681.2016.36.003.02

猜你喜欢

多发性肌力血浆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