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2016-01-23王大禹魏锋
王大禹 魏锋
湖州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王大禹 魏锋
目的 探讨湖州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及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参与课题的湖州地区共1208例LC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9%。LC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与患者性别、手术操作方法(3孔法或4孔法)、有无合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及肝囊肿手术、手术医院级别、取胆囊位置(剑突下或者脐孔)、关闭戳孔方法(间断缝合、皮内缝合及皮肤粘合胶)、胆囊炎症严重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是否使用取物袋及术中胆囊是否破裂与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降低LC术后切口感染率有效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直接接触切口,提倡术中使用标本取出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切口感染 标本取出袋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良性病变为湖州地区常见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随着LC在本市区各级医院的普及,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如何能进一步降低LC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是临床医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对2014年1月至10月参与课题项目的湖州地区共1208例LC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8例LC患者中男524例,女684例;年龄18~80岁,平均49岁。三级甲等医院691例、三级乙等医院334例、二级甲等医院183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902例、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患者132例、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或胆囊腺肌症患者162例、急性胆囊炎(无结石)12例。其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6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67例、慢性胆囊炎441例、无炎症的胆囊息肉或胆囊腺肌症132例。合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88例,合并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去顶术21例。术中胆囊破裂胆汁外溢者328例,腹腔冲洗者312例,放置腹腔引流管者34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24例。手术时间22~168min,平均52min。
1.2 治疗方法 采用“3孔法”482例、“4孔法”726例。应用标本取出袋437例、未使用标本取出袋者771例。使用间断缝合法关闭戳孔663例、皮内缝合法关闭戳孔156例、皮肤粘合胶关闭戳孔389例。剑突下戳孔胆囊取出976例、脐孔取出胆囊232例。放置腹腔引流管347例(放置时间2~11d),术后头孢三代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应用2~5d。术后随访≥30d。
1.3 评价指标 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 ℃,局部有压痛;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中共发生切口感染23例,发生率为1.9%,其中男10例,女13例。三级甲等医院11例、三级乙等医院7例、二级甲等医院5例。3孔法感染9例、4孔法感染14例。应用标本取出袋感染3例、未应用标本取出袋感染2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切口感染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切口感染12例、慢性胆囊炎切口感染6例。23例患者均为胆囊取出之戳孔感染。剑突下戳孔胆囊取出感染17例、脐孔取出胆囊感染6例。间断缝合切口感染12例、皮内缝合法感染3例、皮肤粘合胶关闭切口感染8例。合并行LA患者切口感染1例,合并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去顶术患者切口感染1例。术中胆囊破裂胆汁外溢者切口感染1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4例。手术时间<1h患者852例,切口感染15例,>1h者356例,切口感染8例。影响LC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胆囊是否破裂及术中是否使用标本取出袋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开腹手术比较,LC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对机体干扰小等优点,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虽然其切口较小,但仍有一定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国内研究报道为2%~13.9%[3],国外相关研究报道为0.8%~10.6%[4],本资料切口感染率为1.9%,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腹部开放性手术切口感染率[5]。LC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多为:炎性标本、胆汁污染切口;取胆囊时结石、钛夹等异物留在切口内,形成感染;术后皮下缝合的切口因缝线异物反应,形成感染;切口出血电凝止血时,电热灼伤亦可导致局部皮肤坏死、皮下脂肪液化;切口局部止血不彻底,形成血肿,导致感染;合并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机体抵抗力降低,增加切口感染几率。
胆囊良性病变为湖州地区常见多发病。目前LC在本市各级医院开展已相当普及,其切口感染情况仍较常见。本资料表明,LC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与患者性别、手术操作方法(3孔法或4孔法)、有无合并LA及肝囊肿手术、手术医院级别、取胆囊位置(剑突下或者脐孔)、关闭戳孔方法(间断缝合、皮内缝合及皮肤粘合胶)、胆囊炎症严重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无密切相关性。而是否使用标本取出袋及术中胆囊是否破裂与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
本资料结果显示,湖州地区影响LC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术中胆囊有无破裂,取出胆囊时是否胆汁污染切口,是否残余结石及肽夹切口中残留。而胆囊的炎症严重程度与切口感染概率无相关性(虽然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0%,高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6%,慢性胆囊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降低LC术后切口感染率有效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如避免沾染胆汁的吸引器等器械直接接触切口),提倡术中使用标本取出袋(使用厂商提供的成品或自制均可)取出胆囊标本,并在应用标本取出袋过程中尽量避免腹腔中溢出胆汁或标本污染标本取出袋的外侧面。仔细检查切口内有无结石及结扎夹或肽夹残留,切口严密止血,尽量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并最大程度避免死腔。
1 黄志强.微创外科时代的胆道外科—胆囊切除术尚非平常无事.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杨淑蓉,李六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表浅切口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64.
4 Bieńkowski M,Gospodarek E,Olejarz A,et al.The evaluation of skin disinfection efficacy and its influence on prevale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patients subjected to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Med Dosw Mikrobiol,2007,59(2):183~191.
5 丁杰,张忠民,潘扬,等.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16):2106~2108.
·中医论坛·
浙江省适宜技术项目(2014ZHB007)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