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6-09-13陈颖
陈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陈颖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于生育期或青春期妇女的多系统、多器官慢性综合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病程的迁延时间较长,且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和极易复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较大[1]。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延缓病程的发展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目前SLE护理的主要目标,而护理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对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较常规护理对SLE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等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最优的SLE护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126例SL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编号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5例,女121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6.94±11.32)岁;病程1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3.78±2.46)年。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2],且住院时间需≥3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病程长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和自愿的条件下参与此次研究,且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主动排除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史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具体包括病情评估、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社会支持护理和体育锻炼护理等八方面:(1)病情评估:指在患者确诊入院系统治疗之前,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及个体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记录,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和建立完整的健康监测档案。(2)健康教育:主要针对SLE的相关患病知识,教育形式包括一对一讲解、讲座和资料发放等三种,医护人员在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认真的解答。(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营养状况等进行科学的搭配和调整,在保证日常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肥胖导致的身体额外负担,此外还应提醒患者避免食用如香菇、芹菜、无花果等会可能增加光敏性的食物[3]。(4)用药护理:是决定SLE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指导正确的服药行为,注意监测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及肝功等指标,鼓励患者依照医生的指导按时用药,对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身体不适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关注,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5)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治疗和长期服药过程中产生的沮丧或心理负担问题进行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给与及时的安抚和鼓励,避免或尽量减少紧张或恐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6)皮肤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的洗浴方式和方法,减少日照和注意防晒,避免使用化妆品或香皂、沐浴露等化学产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作用。(7)社会支持护理:主要针对的是患者的家属,医护人员在向其陈述社会支持重要性的同时,鼓励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位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的基础上增加与外界的互动,提高患者社会交往的主动性。(8)体育锻炼护理:适用于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运动方式多为散步、太极拳或八段锦等慢速温和运动,对于服用激素的患者应嘱其不进行羽毛球、游泳等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疲劳或骨折[4]。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入院宣教,针对患者病情或突发情况进行随机护理,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以及提供必要的药物或饮食护理等。
1.3 评价标准 生存质量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量表进行评分[5],该量表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类,每一类有包括4个维度,其中生理健康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职能、身体疼痛和总体健康,心理健康则包括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综合评分,评分结果为0~100分,各维度的最终得分及综合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越好。治疗依从性的评定可根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是否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是否均衡、心态是否平和及能否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等作为判定指标,其中指标均>90%的为完全依从,介于50~90%之间的为不完全依从,<50%的为完全不依从。通过调查随访记录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死亡及致残情况[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356.3±12.287.8±10.9*对照组6358.7±11.174.4±13.6
2.2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3 死亡及致残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比较[n(%)]
3 讨论
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能够全方位、连续性和系统化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外部资源给予患者主观及个体的帮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疾病转归的可能性,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提高生命质量[7]。本文中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针对SLE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和用药方式,减轻负性心理和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服药依从性。其中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干预前的(56.3±12.2)分提高至(87.8±10.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是提升程度不如观察组明显。而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完全依从的患者为34例,约占整体的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应该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增加以及对激素治疗药物恐惧心理的减轻密切相关,而患者社会支持的增加,也是其能够持续按时按量服药的关键。本次随访过程中观察组2例死亡的患者,1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肾功能衰竭,对照组5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心肺功能衰竭,1例为出血性脑梗死,2例为肺部感染,虽然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应该与患者出院后对疾病控制的重视度不够及社会支持较差等密切相关。再者从致残率的角度看,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致残率仅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针对SLE患者及时和尽早制定一套规范、科学、合理和完善的综合护理策略,是其能否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8]。随着综合护理干预在我国各慢性及免疫系统疾病中应用的不断增加,护理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本文中所选取的8个方面,综合考虑了患者院内及院外影响因素,在日后的研究中作者希望能够就患者的婚育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做进一步的探究。
总而言之,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改善对激素药物治疗的主观依从性,从而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疾病的致残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 曹津津,梁伍金,马姝.综合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912~913.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
3 张婷.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154~155.
4 何桂英,汪淼芹,田红梅.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2015,53(4):51~53.
5 郝元涛,方积乾,李彩霞,等.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及其中文版.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9,16(3):118~122.
6 付佳,李丽,张姬慧,等.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3354~3357.
7 杨薇,李艳芳,万彬彬,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713~714.
8 张蓓.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生活质量、致死率、致残率的影响.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2):185~186.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