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从大漠升起

2016-01-22乔盛王小东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业区小城镇发展

乔盛+王小东

这是一片地域环境独特的区域。是大自然与人力共同描绘的千古画卷!

九曲黄河卷动着滚滚波涛绕过内蒙古河套平原由北向南飞流直下,万里古长城从东向西延伸横跨黄河形成一个天然壮观的“十字纵横坐标系”。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匹”造就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厚重,也孕育了这片土地的富庶。

据地质学家考证,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大海与森林汇集的地方。大地震与火山爆发将海水与森林埋在地下经历两亿多年后形成了侏罗纪煤田。民间的美丽神话传说是太上老君不小心推倒炼丹炉掉下火星烧着森林形成木炭后延生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盐岩等矿藏……然而,在相当漫长的日期,“宝藏”一直沉睡于沙窝子。

据说,80年代初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革命”回陕北神木县探亲想起儿时在窟野河下游捞炭的情景,认为此处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煤炭。后经地质专家和煤炭专家勘探,果然发现了储量达3500多亿吨的煤田,年产数百万吨的现代化煤矿一个接一个建成,一条条煤炭运输专线通向全国各地。紧接着石油、天然气、盐岩等矿藏也在这片热土崛起。

中国新的能源战略基地从秦晋蒙三省区交界处诞生!

中国能源新板块!

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中国工业的新图腾!

世界为此震惊,全球的目光一起盯向黄河与长城“联姻”的胸脯……

从90年代初起,以神(木)府(谷)煤田、神(木)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为主的三大煤田每年以共出产原煤2亿多吨的数量输送向全国各地,占据了中国煤炭市场份额的近25%。一个新的能源战略基地的托起很快带动了其它各业的产生和发展。神(木)府(谷)经济开发区就是在大煤田开发的同时而建立的。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这个集管理、开发、建设于一体的神府经济开发区发展成了现在的榆神工业区,已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榆神工业区走过的发展道路终生让人难忘……”2015年夏天的一个夕阳西斜的傍晚,我们和榆林市副市长、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姜国璋坐在清水工业园工程建设指挥部交谈,这位榆神工业区的创业者万分感慨地对我这样说。

榆神工业区的创业者们先在五万分之一地图上进行分析,又跑了很多地方现场踏勘,在地图上标注好后找专家咨询,最后选定在大保当镇清水沟搞新的工业园,同时高标准建设锦界工业园、榆树湾新材料产业园、大保当物流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大保当组团。从此,上千平方公里曾经人烟和植被稀少的大漠上开始了沸腾——征地、拆迁、修路、招商……掀开了“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打造全国能源科技示范基地、全国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工业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四大基地”是榆神工业区“二次创业”的总纲领,也是姜国璋和他的同事们矢志不渝追求的“开发区梦”。

打造“四大基地”,率先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提升创新、绿色低碳引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姜国璋的回答底气十足。

这位和煤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学者型官员对能源化工有感情,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化工知识、跟踪最新技术,为煤炭资源价值最大化探索新途径。1976年,姜国璋从西安矿院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神木县唯一的县办煤矿大砭窑煤矿。煤矿设施落后,连最基本的图纸也没有,煤炭从井下运出靠的是畜力车。他为煤矿建立了第一张图纸,并组织对矿井进行了全面改造,使煤矿实现了电机车运输,生产能力提高了10多倍。在乡镇企业局工作期间,他帮助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使神木县竖井实现了机械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姜国璋担任神木县煤炭局局长,为寻找煤的出路问题,开始试验将煤转为化工产品销售,探索煤炭中低温干馏,形成兰炭,同时回收了煤气和煤焦油,后发展到煤焦油加氢,形成“榆林版煤制油”,走出了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的新路子。后来,无论在榆横工业区还是榆神工业区,他一直在研究煤化工新技术、新产品,参与服务能源化工项目。

创造难,创新更难。创造前人没有创造的、创新前人从未创新的,要比在原有的或前人已经奠定的基础上再创造,再创新难上加难。打造“四大基地”,就是榆神工业区在煤化工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的创新创造。

打造全国能源科技示范基地,把榆林推到了能化产业革命最前沿,是榆林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着高棋。

矿产资源的利用既要提高转化率,延长产业链,也要最大限度减少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技术集成、融合创新是关键所在,一项技术瓶颈的突破,一个重要因素的攻克,可以带来产业的战略性突破和重大升级。过去60万吨甲醇投资30亿元,采用河南昊华骏化新技术,建设100万吨甲醇只需投资12亿元;山东一家民营企业自主研发出新型催化剂,可使甲醇加工烯烃的投资降低到现有装置投资的十分之一;山西煤化所的一项新技术可将甲醇转化为没有甲醇成份的汽油,且转化成本很低。

按照陕西省“三个转化”战略,榆林近年来全面实施资源转化项目,已经汇聚了很多全国先进的煤炭开采及加工技术、油气盐综合利用技术。引领产业大变革,还要继续以技术突破为抓手。榆神工业区成立了能源科技中心等混合所有制科研联合体,及时跟踪、研发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能源化工技术,进行目标化攻关,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专门拿出380多亩土地建设新技术中试基地,投资近亿元用于技术研究。他们不仅与化工联合会、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还组织园区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除拥有了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加工、煤盐制聚氯乙烯、煤焦油加氢等一批成熟的加工转化技术外,面煤热解、煤催化剂分解等一大批技术已进入了中试阶段,已成为国内外能源化工新技术试验区和重大能源化工项目首选地。

打造全国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开创了生态治理产业化新模式,为重点产煤地区发展提供了绿色样本。endprint

榆林储煤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地下的采空区面积会越来越大,对地面居住的人们和其它建筑会构成极大的威胁。为确保群众安全,杜绝煤矿采掘造成的隐患,在开启“二次创业”征程时,榆神工业区的决策层就提出要走出一条采空区统一治理、移民统一安置之路。按照先搬后采的原则,园区决定在位于矿区中心的大保当镇区规划移民安置区,把煤矿采区上边分散居住的群众统一安置,腾出大面积空间,对采空区进行统一的生态恢复、立体化开发,实现采空区治理的产业化。

打造全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榆林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绕不过去的难题。矿产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榆林要持续发展,必须未雨绸缪,谋划好替代产业。榆林光照足,土地资源丰富,同时,大面积的储煤区都是风沙草滩区,利用煤矿备采区和采空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把太阳能板支架适当抬高,就不影响地面植物生长,实现采空区生态治理、农牧业和光伏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随着太阳能转化率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产业将逐步成为榆林重要的接续产业,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全国工业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基地,为工业区内部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良性互动探出新路子。

榆神工业区范围内,既有工业,也有农业,既要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也要注重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更要统筹考虑区域内29000多农民的长远生活出路问题。从一开始,榆神工业区就坚持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综合开发的思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发展。在高标准打造大保当现代化小镇的同时,配套发展工业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些移民从事生态农牧业,一些移民从事煤化工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清水工业园,是榆神工业区最艰难的一项宏伟工程。建设初期,沙漠里只有一条人畜行走的便道。春天刮大风,连刚刚栽植的小树苗都埋没。原始的沙窝带着原始的野性风暴世世代代在这里疯狂横扫,可谓是“天苍苍,野茫茫”,不见牛羊,望不见村庄。

从1995年到2015年的整整20年中,榆神工业区所辖范围每年平均汇集了3万多人的开发建设大军,搞绿化,平荒地,围沙丘,筑水渠,办煤矿,建工厂,修道路,招人才,引资金……日日夜夜,灯光通明,决战在上千平方公里的沙海里。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长年积劳成疾,永远倒在了原始的沙漠里,再也没有站起来;有南国来的一批批青年大学生在这里安下家、扎下根,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许多农牧民低价提供出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在棚户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烈日寒冬;一些企业白手起家、依靠勤劳和智慧建设起自己的工厂、生产基地……有的煤矿技术人员、普通工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煤矿,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工业用煤,从最初的原始手工开采煤炭不幸遇难,埋葬在脚下的古长城烽火台旁,成为作家、艺术家永远讴歌的典型形象。

炭窑里的阎王爷不长眼,

小心掏炭把腰压弯;

风吹煤尘尘遮满天,

花钱容易挣钱难;

东风车门前吱溜溜过,

开车的哥哥等一等我;

黄沙窝子把人家闷得慌,

咱只图红火为快活。

……

这首写进长篇小说《黄沙窝》的陕北信天游,生动地描绘出榆神工业区开发建设初期真实的生活写照。贫困与富裕,工业与农业,爱情与事业,愚昧与文明,呼唤与沉默,落后与进步……一切动态的与静态的、前进的与倒退的……都在这里发生过强烈的碰撞。在由传统的农牧业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工业生活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当地农牧民的精神与灵魂、思想与道德发生了强烈的裂变,而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在的耕地和林草地也随之产了剧烈的阵痛。

清水工业园规划面积82.04平方公里,由北区、南区、增值区三部分构成。北区20.05平方公里,以世界上单体最大、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为核心,重点发展煤基烯烃产业链。南区面积52.23平方公里,以延长石油和陕煤集团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煤炭低温干馏制油,煤焦油深加工和液化等项目。增值区占地9.76平方公里,为北区和南区建设的大型项目提供大量成本低廉的化工原料,重点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耗水量低和环境影响小的精化化工产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

“二次创业”的六年来,榆神工业区范围内每年平均汇集1万多人的开发建设大军,搞绿化,平荒地,围沙丘,筑水渠,办煤矿,建工厂,修道路,招人才……面对资金难题,姜国璋和他的团队创新融资理念,由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转变为“谋多少事、筹多少钱”,采取信托、发行公司债券、引入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先后筹资40亿元,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冬去春来、日升日落,一批批建设者们,把汗水奉献给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曾经的荒漠之地,如今成了工业重地,从博大与专业的国企到敏锐和灵活的民企,都在此找到安身立业、创业兴业的机遇和土壤。到2015年10月止,榆神工业区招商引资2500亿元,完成投资650亿元,入区企业达到372户,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08.55亿元。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延长石油、陕西煤化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世入驻园区,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甲醇下游加工项目、20万吨超高功率针状焦项目、16万吨甲醛甲缩醛项目等长煤油共炼等一批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建成投产。世界单体最大的多联产煤化工项目神华榆林循环经济项目、西湾露天煤矿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陕煤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延长石油西湾煤化工项目、河南昊华骏化煤盐化工等一批单体投资超过300亿元的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

新能源项目的快速发展,也让榆神工业区“风光”无限好。endprint

2014年12月10日,陕西省单体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榆神协合200兆瓦生态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发电2.7亿度,收益2.6亿元。按照“地下资源开发、地表生态种植、地上光伏发电”的立体开发思路,太阳能电池板最低处距离地面1.2米,比同类光伏发电板高出60厘米,既能实现牧草生长,又能进行光伏发电,“农地种电”新模式成功实践。

这仅仅是榆神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引进的太阳能光伏项目之一。上海航天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电投200兆瓦光伏项目等8个项目也具备了开工条件,目前园区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700多兆瓦,总投资约70亿元。

榆林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之一,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达5500-6000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并且电力、天然气等生产必需品供应充足,发展光伏产业成本优势明显。

太阳能是不竭资源,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很快,转化率逐步提高。根据榆神工业区试验,在煤矿备采区和采空区集中规划发展生态光伏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榆神工业区光伏产业办的工作人员以园区“十三五”规划5000MW装机规模为例,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从经济效益看,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675160万KWh,按光伏项目上网电价0.95元/KWh计算,年可实现发电收入64亿元,而5000MW光伏项目占地面积约117平方公里,每年最大煤炭开采量为2000万吨,按目前吨煤售价200元计算,能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同时,地面可种植8万亩左右的各类牧草和部分经济作物,也可进行畜牧养殖,再加上在光伏企业从事劳务的收入,农民人均从荒地获得年收入超过2万元。

随着各大项目的不断推进,园区所在的大保当镇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集中地,人气成倍地增加,周边农民增加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移”出来的幸福生活。

虽然煤炭采空了,但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园区“量体裁衣”为群众打造精准致富方案。

启动项目建设前,榆神工业园区提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并将其视为诸多工作的总纲领。根据群众个体情况,将分配安置方案进行逐一细化,最终形成了生产生活安置、住房安置、过渡期临时安置等多种安置方案,为群众打造出了贴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精准致富方案。

在过渡期临时安置期间,已搬迁户但因安置房未能入住的,按当地市场租房费给予补助,直到入住安置房为止;已征地但未做安置前,原则上按照当地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每人每年5500元的标准补贴临时安置。

从区位优势和发展定位着眼,榆神工业园区将移民安置小区规划在大保当镇区西侧。区域内交通便利,水、电、气、排污等设施齐全,规划区内可容纳8万人,文化娱乐项目、城市综合体项目、旅游度假项目等高端项目入驻,最终将成为集高档住宅、旅游度假、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现代化小镇。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座位于大保当镇的移民安置小区已初具规模。笔者随意走进一户基本完工的安置房,135平方米的安置房里水、暖、电的缆线和管道已全部入户。由于安置小区房屋的公摊面积相较于城区的房屋少了大半,让人觉得135平方米房子的开阔感不亚于城里150平方米的房屋。

移民安置小区将形成八大功能区块,风格独特、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以全国能源科技信息中心为重点,搭建煤炭深加工研究试验平台;行政办公区是建设工业区行政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银行、电信、邮政等社会支撑服务体系;机电设备制造区是以打造西部最大的能源机电设备交易市场为目标,配套发展机电设备加工制造产业;旅游度假区是依托汉墓资源和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以新加坡旅游度假项目为支撑,着力打造全国能源工业旅游基地;保税物流区是根据区内煤盐化工产品特点,建成集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等为一体的功能区;文博创意展示区是建设能源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示最新的能源科技和陕北民俗文化,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普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是采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整合资源,对区内采空区域进行生态治理和现代农业开发。

榆神工业区在就业安置上,在符合园区企业用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移民搬迁户中已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待业人员到区内企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所需。除去货币安置和就业安置外,煤炭采空区群众在生产生活安置上还有多个“备选项”:农业安置由管委会按照每人2.8亩的标准配置耕地,农民享有农业生产经营权。可以户为单位选择住房安置,同时可按成本价每人购买安置房45平方米,安置对象搬迁入住后给予5000元搬家费和5万元住房补贴及生活安置费。

安置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使群众在安置后有经济来源,有生活保障,最终帮他们实现致富梦。对于部分有想法的“能人”,如何使他们的现有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对此,园区综合各方意见,对这些“能人”推行了商业安置办法,在助推个体致富的同时,也为大保当城乡统筹工作注入了不绝活水。

这种被称之为商业安置的方式,将由园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商业安置房,安置对象每人可无偿享有25平方米商业用房。

这里原就是一片沙漠,偶尔间长生一株两株红沙柳、沙蒿。姜国璋和他的同事们在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打造了一个3万多常住人口的小城镇、工业总产值达200亿的工业区,给往昔的荒凉、贫穷、寂静画上了句号。然而,榆神工业区的创业者和建设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又向西边拓展。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规划出更加绚丽的画卷——

从跨入新世纪后修通的神木至榆林一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四周,如今是一望无际的草场与林海,一条条公路把一片片工业园区和住宅楼分割成井字型或田字型,在兰天白云下映衬出现代城镇的万千姿色。原始沙窝的消逝和现代城镇化的出现,使新一代的年轻人唱出了对新生活的希望:endprint

红裙裙穿上露出大腿弯,

你看三妹子好看不好看;

榆神矿区的黑炭拉不完,

好日子还在山后边。

烧黑炭变成天然气,

一百个男人里就选中你。

锦界的红柳根连根,

清水园架起了太阳能;

城市化带动了小村村,

放羊娃开着新大奔。

大漠里的山不像陕北高原那种挺拔高入云端的山峰,而是一座连一座的伏卧地面的沙丘。远看就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沙漠。尽管赤裸沙漠不见了,早已被林草覆盖折射出蔚蓝色的波光,可是人们的肉眼依然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原始沙漠遗留下的缩影。开发者和建设者行走在清水工业园的宽阔柏油路上,看到的是太阳从东边的绿色与沙丘托起,然后慢慢地划过天空又向西边的绿波与沙丘接壤处坠落。他们感觉到太阳的升起与降落只是在头顶上行走了一段弯曲的路程。似乎在他们这些南来北往的各种创业者建设者的视觉里和世界里,这里不存在白天与晚上之分,只是劳动、工作疲劳时才抬头发现头顶还存在着一颗太阳在陪伴着他们匆匆忙忙、跑来奔去……

榆神工业区的创业与建设、发展之路,至少有三点启示值得思考与借鉴:

一、在塞上大漠实现小城镇化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实现城镇化,是一条城乡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但是,绝对不是发展以大城镇或特大城镇为制高点,而应该是以发展小城镇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承接和分流大城镇无法承受的人口、教育、医疗等资源紧张压力。榆神工业区在沙漠里带动和建设起3座分别容纳3万多人口的小城镇,无疑是西部地区乃至全中国实现城镇化的标杆与旗帜。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不是农村人口离乡背井向大城镇拥挤,与原有的城镇人口分抢占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而应重点放在“就地取金”、因地制宜方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多样特色的中小城镇,真正使新纳入城镇的居民享受到优厚的公共资源。榆神工业区和当地政府共同打造的小城镇正是从长远战略出发,在原始的沙窝子里建设起符合当地特色的小城镇。榆神工业区走的是一条发展小城镇化的科学道路。从开始选址建立初期,就不是在原有城镇的规模上再扩大、再发展。他们选择在榆林与神木两座城市之间的人口稀少沙漠区,独立开辟建设一座新的以工业带动其它各业发展的小城镇。这种发展小城镇的作法与经验是参考了神木发展小城镇的作法与经验而借鉴来的。神木县过去只有一座以县城为主只能容纳3万人口的县城,除此只有高家堡古镇只能居住5000人口左右。从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神府煤田、神东煤田的开发建设不断推向纵深,先后从北部地区崛起了大柳塔、店塔、孙家岔三个分别容纳2-3万人口的小城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神木城人口居住集中的压力。神木县现在全县连流动人口加起大约有50万人,而县城居住了近25万人,新建设的锦界工业开发区,大保当工业开发区与榆林榆阳区的金鸡滩工业区又分流10多万人,其余5万人口安居在全县其它乡镇所在地和各个自然村。神木发展城镇化的经验就是重点建设工业集中新型小城镇,不再扩大原有的县城规模,以减轻原有老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社会福利事业资源紧缺的压力。榆神工业区的建设和滚动发展正是把神木发展小城镇的作法又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明确化。如果一个县城、一个地区、乃至更大的范围内的地方过于把人口高度集中建立大城镇或特大城镇,这从本质上是诱导农民和其它社会人口资源浪费劳动力,而搞假、大、空的“新城镇空想主义”,其后果是造成生态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给子孙后代遗留下短期内难以治理的后遗症。榆神工业区搞得“3个小城镇”、“4个大基地”、“6个大园区”的作法打破了高度集中资源、人为建造大城镇的花架子板块,是有着科学的探索性、仿学性和借鉴性。

二、集群化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榆神工业区规划的“四大基地”,是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没有第二个的集中能源、生态、城镇、道路、地质、气候、水文等综合治理的示范基地。占地面积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大,回报受益大。在小城镇集中的矿区治理地下采空区,综合发展利用太阳能,搞煤炭深加工,走环保节能的循环发展道路,科技难题是一个接一个。有人曾提出置疑,投资数千亿元搞“能源、生态、绿色、环保、城镇”一体化,这样做有必要吗?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吗?榆神工业区的工程技术人和创业者、建设者用事实做了回答。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需求。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综合建设,各行各业总动员,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人类居住的脆弱环境,是榆神工业区探索出的成功作法和经验。把沙漠变为绿洲,把零星居住的农牧民集中到小城镇,把没有小路可走的荒漠修出柏油大道,把千年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起现代企业,把任其流淌的小河建成水库,把埋藏地下的煤炭、天然气挖出转变为其它化工产品或输向全国各地,把成千上万的人才吸引来塞上高原发挥才能……这样的历史真实画卷的呈现怎么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呢?科学是真理,真理是经过实践的反复论证和检验才证明是正确的。

榆神工业区的发展不是单纯地打拚能源消耗战。煤炭、天然气、石油都是一次性资源,挖完后短期(上亿年)内不会再生,这是国内和世界能源国家总结出的经验。挖了能源,遗留下一片破烂不堪的荒沙碎石就走,这样的“杀鸡取蛋”的开采能源是一种陈旧的、也是恶劣的开采作法,虽然会带来暂时的经济效益,造就一批“煤老板”、“油大王”、“气富豪”,却也给当地造成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治理不好的恶果。榆神工业区的作法是在综合治理“采空区”的同时,搞集群化发展。所谓集群化就是不搞单产业发展,而是各种不同产业一齐上马,相互助推,相互补益,相互照应,从长远战略出发,齐头并进发展。比如他们提出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物流、装备、制造、农业、林草、文化等产业,相互之间结合紧密,若一方受到市场影响,另一方马上采取措施弥补上来,经受住市场的拷打。这样做就被免了一次性能源失去后还可以继续发展其它产业,使小城镇存在有支撑的“骨架”。endprint

三、工业园区的绿色生态发展是首要的发展

中国的工业区大都面临着环境污染的考验,也几乎全是依靠工业来支撑存在或发展。一旦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产业就很难再存在下去。正因如此,国家在跨入新世纪后提出科学发展和循环发展的理念。榆神工业区从一开始建立到今天为止,自始自终把“绿色、低碳”发展当做首要发展和根本宗旨。与大沙漠决斗,是当地干部群众自建国60多年来的一项主要任务,林起沙退,绿树成荫的景观在北部的风沙区和古长城沿线到处可见。开发煤田,办矿挖煤,建立现代化工业,不与大自然争抢绿色,争抢生态,争抢环境,是榆神工业区建设的宗旨。在110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已绿化的林草植被占到75%,剩余25%的荒沙也得到道路、农田、村庄、林带、厂矿、水塘的有效抵御和控制。建设初期人们担心办矿、办企业会破坏生态、绿色,引发沙化的进一步漫延。事实证明,办矿办企业与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并不矛盾,而是一个战役的综合体。当外来人乘车行进在榆(林)神(木)高速路上,会看到林海草色掩盖着的一座座高楼与工厂盘托而起,似乎黄沙弥漫、遮天蔽日已是一个远古的传说。夏日的榆神工业区到处可见塞上江南的秀丽风景特色。绿色发展是未来不管是工业区还是农业区、科技区、文化等园区发展的方向。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是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而绿色是带给环境质量的一份重礼。这是榆神工业区值得借鉴的又一作法。

在沙窝里建起三座现代化的小城镇,花了20多年的时间,吸引了本地和外来人口达10多万人。目前,榆神工业区内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及其它网络框架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有神华、衮矿、延长石油、陕煤化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内。神府煤田、神东煤田开发建设快30年了,没有造成当地任何村庄受到环境污染,反而绿色围合的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工业小城镇遍地崛起。这说明了走绿色、环保、高效、综合、务实发展的道路是可行的。一哄而上,杀鸡取蛋,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只求眼前经济效益发展是不可取的。从2011年起,神府工业区内的居民与神木县全部实行了学生免费上9年义务教育、全民免费治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高出全国人均收入水平。

榆神工业区,突出的不仅仅是工业,现代特色农业、林草业、畜牧业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辖区内的锦界、大保当、高家堡等小城镇,一部分农牧民的收入并不低于挣工资的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大都在3万元左右。饲养大畜、羊子、鸡、兔等家畜,是当地农牧民的传统习惯。这部分人虽然户籍划归农村居民,但是他们受到小城镇发展的带动,与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上保持平等。他们为榆神工业区的小城镇提供了充足的粮油、肉蛋、蔬菜等副食品。仅锦界、大保当、高家堡的农民每年要向3个小城镇提供3000多万斤新鲜蔬菜、50万斤猪羊肉。小城镇居民购买当地生产的蔬菜、肉类食品成本低,路途近,占用时间少,居民们非常满意。好多过去到北京、西安、上海、深圳打工的人,还有一部分干事业的成功人士,如今先后回到了榆神工业区、神木、府谷、榆阳、横山、靖边、定边等地方找活儿干,有的自办企业、工厂,生意越做越大。

姜国璋等有关人士介绍,随着榆神工业区和其它园区的完善和科学发展、新常态发展,加之原有一些地方小城镇的快速、稳步、配套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人们向往大城市(主要指省会城市和首都北京),不管是谋事业还是图挣钱过日子,总是往大城市跑,结果钱没有挣多少,事业得不到发展,还浪费了时间,与大城镇的居民抢教育、文化、科技、道路、住房、医疗等资源,造成大城镇的人口爆炸、道路拥挤,大家一齐分吃有限的“馅饼”,现在不少在大城镇生活和打拼的人逐步往小城镇转移,像榆神工业区至少接纳了3000多名曾在大城镇闯荡的大学生,还有一部分其它城乡劳动力。

一些学者曾向国家最高决策者建言:西部地区要发展建立10000个可容纳3-5万人口的小城镇,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和减轻了一线城市(省会以上城镇)因资源短缺带来人口过分集中的压力。中国实现城镇化的重点在县乡这些人口比较少和分散的地方,而不在于打造已经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谁如果对此认识不足谁就会在实现城镇化的道路上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大城镇的道路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是一个很难治理的疾症,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高度集中超出了城镇的承受能力。

榆神工业区创建20多年的实践证明,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小城镇群是改变城乡结构、减轻大城市多方面压力的根本出路。集中一个省或一个地区的人力、财力、物力打造一座城市或两座城市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榆神工业区的许多有识之士这样说。工业区或其它园区的建立绝不单纯是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从宏观上全面地均衡整个社会人口的流动与分布,使每一个人享有社会大家庭同等的资源。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集中全社会、全民的力量建设了像深圳、海口、厦门、上海、北京、青岛、大连、西安、南京、沈阳等一类的大城镇,再继续往大做这些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容纳面积,实际上投入的成本既庞大、又水涨船高,解决不了现有存在的人口多、资源少、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榆神工业区的发展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偏远的地方新建立小城镇者是中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神木的发展如同榆神工业区的发展一样,重点打造新型乡镇板块,分流县城人口的高度集中,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出独有的社会效能来。

初冬的塞上,冷风阵阵,寒气袭人,然而太阳从大漠出来依然火红,似乎在渲染2015年全球经济又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当笔者驱车沿榆神高速公路前行至榆神工业区一带时,往日的沙窝子变成了今日的工业区、小城镇,路两边那一个个加速运行或正在建设的企业、一条条纵横延伸的道路,一车车满载而出的产品,无不传递着陕北能化产业的生机和暖意。从浩瀚的绿波与楼群围合的一条条“井字”型柏油公路传来新编的陕北信天游:

柏油路上小汽车跑的一溜风,

三哥哥带着四妹子逛榆林城;

不恋西安不贪天(津)北京,

在咱新建的小城镇活一生;

园区的松柏树长得高,

年轻人看见年轻人好;

太阳能发电暖身身,

喜酒喝了咱就结婚;

吃水不忘挖井人,

创业路上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魏建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区小城镇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