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辽宁中南部地区旅游资源可开拓性研究

2016-01-22邓燕婷

对外经贸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区位商一带一路

[摘要]运用旅游热度和区位商分析,对辽宁中南部地区10个城市的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资源可开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南部地区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可行性。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辽宁中南部地区可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国际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使旅游产业呈现全方位、宽领域的发展态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辽宁中南部地区;旅游热度;区位商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65-05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这一战略构想作为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该区域性经济合作模式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区域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及市场深度融合,以推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打造开发、包容、均衡、互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目前,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入手,分析该战略与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进而对其空间内容进行剖析,以提出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议题(刘卫东,2015);二是从投资空间格局角度进行研究,对于该区域的空间差异化投资开发策略具有引领性意义(郑蕾等,2015年);三是基于“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原则的“一带一路”对外合作战略,通过对海关统计数据以及30个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邹嘉龄等,2015)。但是现有研究多着眼于宏观角度,对于“一带一路”旅游资源整合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重点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探索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拓,以此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一、研究方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亦称生产的地区集中程度,一般用于衡量某一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或产品层次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在上一级区域内的重要程度,亦可在旅游资源研究领域反映某一要素在区域内的富集程度。具体表达公式为:

LQij=Lij/∑iLij∑jLij/∑i∑jLij(1)

式中:LQij表示区位商,其数值越大代表某要素在区域内重要程度越高;i表示第i个地区;j表示第j个行业;Lij表示辽中南地区某市某一要素的产值或富集程度;∑iLij表示该区域内的总产值或资源总富集度;∑jLij表示辽中南地区某一要素的产值或富集程度;∑i∑jLij表示辽中南地区的总产值或资源总富集度。当LQij>1时,说明i地区j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一般LQ值越大,则要素优越性越大,因此具有比较优势。在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影响因素中,只有LQij>1时,对开拓有正面意义,才能够凸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拓的可行性。当LQij<1时,说明i地区j产业具有比较弱势。一般LQ值越小,则要素弱势越明显。当LQij=1时,说明该产业为一般水平。

二、辽宁中南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本文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2006—2014)、百度旅游预测、辽宁省统计局官方月报中关于辽中南地区旅游、交通和经济情况的数据,并适当进行数据转换以适应分析需要。同时,为满足客观评价需求,采用访谈法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进行访谈,以为本文定性研究部分提供支持。

辽中南地区,即辽宁中南部10市(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盘锦、营口、铁岭、抚顺、本溪、丹东),以沈阳(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大连(副省级城市)为区域核心,其中鞍山和抚顺为国务院指定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大城市。区域面积为9.71万平方千米,人口3075.7万,占辽宁省面积的70.3%。区域城市化率为55.79%,市域GDP为7729.42亿元(占辽宁全省的88%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辽宁中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储量丰富的矿藏资源,且多为富矿,易于开采。已探明铁矿储量约5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4.3%;煤炭储量亦相当丰富,占全省储量的68%。

图1辽宁中南地区范围

辽宁中南地区东接朝鲜,南接渤海和黄海,拥有大连港、丹东港、营口港和盘锦港,天然的优良海港为区域发展插上翅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构造了辽中南沿海地区独特的海蚀地貌,形成了大连金石滩、营口鲅鱼圈等优良海滨旅游资源。而辽中南地区与朝鲜隔江相望,与韩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为区域营造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辽宁中南地区是清朝的肇兴之地,抚顺新宾自治县的老城赫图阿拉、辽阳东京城、沈阳盛京城为清朝关外三都,满清文化在辽宁地区生机勃勃。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东京城和清东京陵等遗址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近代以来,辽中南地区惨遭帝国主义殖民、军阀争夺,留下了沈阳张氏帅府、各国银行遗址、火车站建筑、旅顺大屠杀纪念馆等历史遗迹。自唐代起,辽中南地区宗教文化兴盛,以千山为东北地区寺庙宫观最盛,千山无量观、天成大佛、玉佛苑等闻名四海,沈阳太清宫、般若寺等香火鼎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辽宁地区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以沈阳为中心的铁路系统向四周辐射,可通往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等国;公路系统拥有京沈、沈大、沈丹等高速公路,国道等各级公路网遍布各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鞍山腾鳌机场和丹东浪头机场等航空港助力区域交通的通达与便捷;水运以大连港、营口港和丹东港为核心,大连到威海和烟台的客船线路是重要的旅游观光线路。辽中南地区已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研究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辽宁中南地区旅游热度及区位商分析

(一)旅游热度分析

对旅游直观要素的分析采用旅游热度的概念。其中“热度”的概念,通过参阅多个文献可定义为“资源使用度”,即分母是当前已知资源总数,分子即为当前可获取的资源数量,即可用资源。将此概念引入旅游领域,则旅游热度可定义为“旅游资源使用度”,可以采用旅游客流量来衡量这一指标。

辽中南地区的旅游胜地主要有沈阳、大连、盘锦和丹东,这四个城市具有显著代表性,其旅游资源的声望在全国闻名遐迩,故通过这四个城市来估计辽中南地区的旅游热度,即综合旅游目的地排名。通过景区调查、从各城市旅游局官网站收集数据、百度旅游预测等途径收集的旅游热度和旅游目的地排名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辽宁中南地区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热度统计表(表1)可拟合出各个城市的旅游热度趋势线,如图2至图5所示。

图22014年8月—2015年7月沈阳市旅游热度变化趋势

由图2可知,沈阳的旅游热度峰值出现在“五·一”“十·一”小长假期间,旅游黄金期处于5月至10月中旬,冬季和春季为旅游淡季。

图3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连市旅游热度变化趋势

由图3可知,大连的旅游热度峰值期出现在8月初,其次是“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旅游高峰期,而大连的旅游黄金期出现在4月中旬至12月中旬,旅游黄金期相对长于沈阳,且客流量远超沈阳。

图42014年8月—2015年7月盘锦市旅游热度变化趋势

由图4可知,锦州的旅游热度峰值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出现在8月初到10月末,“五·一”期间并未迎来大批游客。

图52014年8月—2015年7月丹东市旅游热度变化趋势

由图5可知,丹东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旅游热度峰值出现在“十·一”期间,而旅游高峰期在7月初至8月末,以及“十·一”黄金周前后。

通过运用数理研究可知,沈阳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平均旅游热度为5943.39,大连市为12764.23,盘锦市为1133.54,辽中南地区2014年8月—2015年7月综合旅游热度为5093.12,远高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其他区域的旅游热度,在大区域范围内占据比较优势。

根据辽中南地区四个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排名统计表(见表2),可拟合出各个城市在1年周期内的旅游热度趋势线,如图6至图9所示。

由图6可知,沈阳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1年周期中,旅游目的地排名在40名上下波动,整体趋势相对稳定,而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排名低于全年平均水平,说明沈阳地区旅游业发展稳定,已形成相当成熟的规模与体系,成为不为特定节假日而存在的稳定产业,下降原因主要是受季节性影响,如婺源油菜花等。

图7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连市在

全国旅游目的地中排名变化趋势

由图7可知,大连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1年周期中旅游目的地排名在20名上下波动,与沈阳市同期相比排名领先20名,说明大连旅游业在区域内始终处于领跑地位。大连市的旅游业发展趋向成熟和稳定,旅游产业正在拉动大连的经济发展。

由图8可知,盘锦在1年周期内的旅游目的地排名稳定在100名上下,说明盘锦的旅游资源吸引着特定的旅游群体。而盘锦特别的旅游资源——湿地资源在一年四季都具备吸引游客的美景,这也是其排名稳定的重要原因。

丹东作为中国著名的边疆城市,毗邻朝鲜,依托朝鲜旅游资源而使其在1年周期的旅游目的地排名中稳居75名左右,其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与盘锦相近,其排名处于稳定态势。

图82014年8月—2015年7月盘锦市在

全国旅游目的地中排名变化趋势

图92014年8月—2015年7月丹东市在

全国旅游目的地中排名变化趋势

综合分析上述旅游目的地排名,沈阳、大连、盘锦和丹东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的旅游目的地排名分别为39、22、101和86,区域综合排名为62,高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其他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排名,在大区域内其旅游资源占据比较优势。

结合旅游热度与旅游目的地排名分析可知,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集中在沈阳、大连、盘锦和丹东,且以大连为旅游中心,沈阳为副中心,再次为丹东,然后为盘锦,其他各市辅之。整个区域的旅游热度与旅游目的地排名均高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带走廊沿线区域,因此具有开发价值。而该地区旅游产业已逐渐成熟,对于完成以第三产业拉动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表明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辽中南地区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与开拓具有可行性。

(二)区位商分析

1.旅游业收入

辽中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但由于历史开发、地形地貌、人文发展之间的差异性,辽中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方面具有差异性,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洞察出辽中南地区旅游业在承接国内外游客上的同构程度。

如表3所示,沈阳、抚顺、丹东、营口、辽阳、盘锦和铁岭在国内旅游收入上占据比较优势,鞍山、大连和本溪在国外入境旅游收入上占据比较优势;沈阳的国内旅游收入区位商达1.83,在区内处于领先位置;大连在国外入境旅游收入上区位商达1.92,在该领域处于首位;抚顺、丹东、营口、辽阳、盘锦和铁岭在承接国内旅客角度区位商仅有微弱差别,说明这6个城市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同构性;鞍山和本溪的国外入境旅游收入区位商分别为1.75和1.89,与大连在该领域的区位商相差甚微,亦占据相当优势地位。

2.城市概况

辽宁中南部地区城市现代化建设始于伪满时期,建国后蓬勃发展,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基础。如表4所示,沈阳在实有道路上占据比较优势,其区位商为1.97;大连在供热面积领域占据比较优势,区位商为1.24;本溪在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方面占据比较优势;鞍山市在清扫保洁面积方面占据比较优势;丹东和辽阳在实有道路面积上具有同构性。在供热面积方面,全区域差异不大;在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方面,各地差别微小,具有同构性;清扫保洁面积方面,沈阳和大连占据相对优势。优秀的城市文明对旅游具有拉动作用,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优越性亦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增添动力。

四、结论

1.辽宁中南地区应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依托自身优势开发国际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国际游客,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使辽宁中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2.辽宁中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应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及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展思路,以“满清文化”为特色,以近代工业发展为依托,以寺庙宫观文化为纽带,从而发展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特色旅游经济,为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3.辽宁中南地区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做好旅游空间开发,使辽宁中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的发展态势,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人口就业、展现辽中南地域风貌、塑造辽宁中南地区“新名片”,从而助力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45-553.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3]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2015,34(5):563-570.

[4]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98-605.

[5]陈晓勇,杨俊,宋振江,邓燕婷.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产业分工战略研究[J].中国发展,2015,15(2):28-33.

(责任编辑:梁宏伟)

猜你喜欢

区位商一带一路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产业实证分析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