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
2016-01-22樊鸿禄
樊鸿禄
[摘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哈尔滨市在打造东北亚枢纽,构建国际货运大通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哈尔滨市面临的实体产业较弱、区域产业竞争激烈、对外贸易规模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国际货运大通道的货源保障。哈尔滨市应充分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克服当前的困难,以构建特色产业带、加强区域内产业和通道建设合作等方式,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提供强劲的产业支撑。
[关键词]国际货运大通道;物流;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5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34-03
一、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基本情况
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哈尔滨市已经形成了以哈绥、哈满、哈黑、哈同、哈大为主干,集铁路、航空、公路、水路、陆海联运等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立体化国际货运通道体系。
(一)铁路货运通道
铁路是黑龙江省对外货运的主要通道,目前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形成了绥满铁路、东北港口至同江铁路桥和哈黑三大铁路大通道。
1.绥满铁路。绥满铁路是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向东走滨绥线经绥芬河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远东港口,是我国对俄贸易的主要通道。向西走滨洲线经满洲里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至欧洲。目前西向的哈欧班列(哈尔滨—欧洲)已于2015年7月实现了双向贯通。
2.东北港口至同江铁路桥。东北港口至同江铁路桥线路,南起大连等东北沿海港口,向北经哈尔滨至同江,由同江铁路大桥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及贝阿铁路。目前,哈佳高铁和同江铁路大桥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同江口岸将成为哈铁局继满洲里和绥芬河之后的第三个铁路口岸,进一步加速“龙江丝路带”的互联互通。
3.哈黑铁路。哈尔滨至黑河铁路通道,南起哈尔滨,走滨北线和北黑线经黑河出境至布拉戈维申斯克,接入俄西伯利亚大铁路。
(二)航空货运通道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的三大“门户机场”之一,对俄业务量占东北地区的85%。目前,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共开通国内和国际航线159条,其中对俄货运航线9条,通航城市94个。北美航空货运航线已于2014年6月签订协议,预计将在2015年开通,对蒙古航线也已进入了洽谈阶段。
(三)公路货运通道
哈尔滨市的国际货运公路通道主要是通过15个对俄口岸的21条公路货运线路实现,目前哈尔滨市与15个边境口岸都有公路连通。依据黑龙江省与蒙东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省将重点打造以哈尔滨市为核心,以绥满高速为主轴,以边境口岸为支点,以沿边高等级公路为弧线的“扇形公路网”。
(四)水路运输通道
哈尔滨港是我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通过哈尔滨港可以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和布市等7个大中城市连通。按照中俄两国协议,哈尔滨水运口岸还可以经松花江进入俄罗斯阿穆尔河,由尼古拉耶夫斯克港进入日本海,开展对日韩的国际江海联运业务以及对国内沿海城市的跨境内贸运输。2013年依兰港启动复建,并实现了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港的货运首航,成为哈尔滨市国际水运航线上的又一亮点。
(五)陆海联运通道
目前经过哈尔滨市的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经哈尔滨市通过铁路或公路将货物运往辽宁省的大连港、锦州港、鲅鱼圈以及营口港等沿海港口,再通过港口出海运往世界各地,这是目前黑龙江省货物出口最主要的线路;另一条是2015年8月新开通的哈俄亚集装箱陆海联运班列。它是将来自国内外的货物在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进行编组,经绥芬河到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以及东方港等远东港口进入国际航运航线,实现到日本和韩国的国际货运运输。以运往日本为例,通过这条线路运输比经大连港运输节省时间2—3天,能够降低运营成本15%。
二、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的产业制约
足够的货源是支撑国际货运通道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货源的多少又离不开实体产业的支撑。目前哈尔滨市产业发展不强严重制约了哈尔滨国际货运大通道的发展。
(一)产业规模小,本地货运需求不旺
哈尔滨市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2014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849亿元,不仅远低于郑州的3094亿元,沈阳的3615亿元,也远远低于长春的2416亿元,产业规模小严重影响到国际货运通道的需求。与国内其他几条国际货运大通道比较,汉新欧班列主要依托武汉富士康、东风汽车、冠捷科技以及苏泊尔等大型外贸企业,其中仅富士康一家公司对欧出口的比重就占武汉市出口总额的25.6%。郑欧班列以郑州富士康、日产、宇通客车和双汇等知名企业作为货源支撑,开通之初来自河南省省内的货源就占到70%以上;渝新欧班列主要服务重庆本地的惠普、宏碁、华硕以及富士康等电子行业巨头,本地货源已经可以满足发车需要。而哈尔滨市的哈欧班列首批运载49个集装箱货物,其中仅有2个是本地货源,其他都是借道哈尔滨。对俄货运包机的情况相似,产品来自全国各地,只是借道哈尔滨输往俄罗斯。因此,目前哈尔滨市的商贸物流属于典型的“集散型”商贸物流,而一般来说商贸物流与所在地产业难以形成相互依托、联动发展的协同关系。这种“集散型”商贸物流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将会导致区域内产业边缘化发展,最终陷入低水平均衡发展的陷阱。
(二)产业同质化严重,区域内招商引资竞争激烈
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内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大项目带动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东北三省四市在产业基础、发展模式和未来战略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在产业趋同、战略同质的发展条件下,东北地区的内部竞争也必然更加激烈,从而产生项目投资的分散。尽管国家和黑龙江省给予哈尔滨市很多政策扶持和引导,但资金的流向受市场化因素以及盈利性因素的影响更大。哈尔滨市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投资软环境还不够完善,在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2013年哈尔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为22.6亿美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略高于厦门和济南。这表明哈尔滨市招商引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还发展不足。除了东北地区的同质化竞争外,哈尔滨市招商引资还面临发达地区的越顶竞争,以及来自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冲击。
(三)外贸形势严峻,外向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近年来,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外市场疲软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8807.8亿美元,同比下降6.9%。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规模小、贸易层次低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2013年哈尔滨市进出口总值仅为65.4亿美元,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的最后一位。不容乐观的外贸发展环境、实力较弱的外贸发展基础和过低的外贸依存度又导致外向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哈尔滨市跨国货运大通道的发展。
三、促进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打造产业集群
发达的产业支撑以及充足的货运需求是哈尔滨市国际货运物流通道建设最根本的着力点。哈尔滨市应充分发挥国际货运大通道的要素禀赋集聚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家具制造、皮草加工、高新技术以及建材产业,打造高层次和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
1.以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为平台,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哈尔滨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是集农副产品的展示、加工、包装、物流配送和电商为一体的产业项目,其经营范围已经辐射日韩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山珍产品出口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哈尔滨市应以双城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为平台,积极发展专业化的国际冷链物流,同时加强与阿里巴巴哈尔滨产业带的合作,共同打造双城绿色食品电子产业园。以园区为依托,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重点培育高端农产品品牌,生产专门针对日韩等高端市场的有机农产品,提高有机农产品出口的比重,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国际货运相互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2.以哈尔滨保税区为依托,打造出口加工产业集群。以保税区为基础,合理选择和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对外皮草加工业,鼓励在俄进行皮草动物的养殖,同时在保税区进行相关产品的加工,再通过哈尔滨市的各大皮草城以及国际展会进行展销,形成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和展销在哈尔滨市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实木家具制造业,依托哈尔滨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拓展实木家具的加工和出口业务,形成东线进口实木原料,西线对欧出口的产业格局。
3.以哈尔滨空港为依托,打造航天电子及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产业合作,设计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作用强的科技合作项目,以哈尔滨空港为依托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大飞机制造、大飞机拆解、新材料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充分整合和发挥北美进口快件监管中心和对俄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功能,以太平国际机场为核心打造临空物流仓储、集散及监管中心,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4.以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打造建材等基础设施产业带。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在《2030年前铁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俄罗斯计划新建2万公里铁路,其中包括哈巴至海参崴的高铁计划。哈尔滨市应密切关注俄罗斯远东铁路建设动态,以及大规模建设对水泥、建材和机械等施工设备和物资产生的巨大需求,积极参与到俄罗斯远东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前进行产业谋划和布局,充分利用哈尔滨市辐射全省口岸的通道优势,输出过剩产能。
(二)以区域通道合作为基础强化产业分工
当前,区域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东北三省地域相连,在经济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并且在对俄、朝、蒙、日、韩经贸合作方面分别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三省互为平台、互相借鉴,开展产业及物流合作意义重大。黑龙江省应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加强与两省的区域合作,以区域通道合作为基础,加强产业集聚。一方面加强东北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打通与吉林省的长吉图物流通道以及与辽宁省的巴新铁路物流新通道,实现区域互通互联,增强东北地区国际货运物流通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扩展哈尔滨市的国际货运通道的网络范围。另一方面加强与长春、沈阳以及大连等兄弟城市的产业合作,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形成合力,打造以区域产业品牌为特色的产业群和城市群。同时细分市场、明确定位,形成优势互补、通道共通、招商集聚的协同发展模式。
(三)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一方面,充分利用中俄博览会和哈尔滨韩国周等活动,以视频展示、展台布置和宣传材料等形式搭建信息平台,推广哈尔滨市的国际货运通道项目,重点推介哈欧班列、哈俄亚班列以及航空电商物流,扩大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发展会展业,通过会展平台搭建信息平台,接受过境落地游客及客商的咨询和订购。依托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空港仓储业以及航空物流和电商物流,通过物流通道吸引加工产业集聚,最终形成以会展展示—电商咨询—仓储及物流配送—贸易发展—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促进哈尔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杰.黑龙江省对俄运输通道问题研究[J].东北亚学术论坛十周年研讨会专刊,2015(6):33.
[2]张秀杰.开展中俄物流合作,促进经贸合作升级[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6):41.
[3]朱永浩.中俄铁路运输通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俄罗斯学刊,20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