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复合麻醉的效果分析
2016-01-22盛如意
盛如意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体,常发生在患者的Willis环上[1]。情绪激动、劳累、感染及大量饮酒等可导致动脉瘤急性发作。该病患者在疾病的缓解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偏头痛、耳鸣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2]。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该病。开颅手术的难度较高、风险较大,对麻醉的要求较高。为探讨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复合麻醉的效果,我院对近几年在我院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38例患者使用上述方法进行了麻醉,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3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发生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入院。这些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认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1.38±3.17)岁;其中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5例,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9例,有大脑前动脉瘤患者6例,有大脑中动脉瘤患者5例,有小脑下动脉瘤患者3例。本次研究对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2)处于妊娠期。3)有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对其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对便秘的患者使用缓泻剂进行治疗。在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时,可为其加用钙离子拮抗剂进行治疗。使用抗溶剂防止患者动脉瘤处的血凝块溶解。安抚患者的情绪,防止其过度紧张,影响手术的效果。让患者在术前8h禁食。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为其静脉注射0.5 mg的阿托品和3.0 mg的格拉司琼。
1.2.1 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 让患者使用面罩吸氧2~3分钟,增加其氧气储备。为患者静脉注入0.1 mg/kg的咪达唑仑、1.5 mg/kg的丙泊酚、0.001~0.002 mg/kg的芬太尼注射液。观察患者的表情、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待患者失去意识后,为其注入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等肌松药。待患者下颌部的肌肉松弛后,为其进行气管插管。插管的动作要迅速、轻柔。插管成功后,迅速为患者连接人工呼吸机辅助其呼吸。
1.2.2 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 为患者持续静脉泵注6~ 8 mg/(kg·h)的丙泊酚和 2~ 5 μg/(kg·h)的瑞芬太尼。其间为患者间断性静脉注射0.06 mg/kg的阿曲库铵,来维持其肌肉松弛的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将其平均动脉压控制为60~80 mmhg,将其血氧分压(PaO2)维持在75 mmhg以上,将其心率控制为75~100次/min。在进行开颅手术前,快速为患者静脉滴注250 ml的甘露醇和20 mg的地塞米松。
1.2.3 为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 在打开患者的硬脑膜后,立即为其快速泵注150 μg/(kg·min)的丙泊酚和0.3 μg/(kg·min)的瑞芬太尼。当患者的MAP降至60~65mmHg左右时,降低泵注上述两种药物的速度。手术完成后,减缓泵注药物的速度,使患者的MAP恢复至进行降压处理前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在麻醉前15 min、术中、术后30 min观察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经过麻醉后,这些患者HR和MAP的水平正常。这些患者均未发生因麻醉所导致的手术意外,未发生麻醉并发症。这些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7.47±58.23)ml;手术持续的平均时间为(4.27±0.24)h。手术完毕后,有15例患者在手术室内完成气管拔管,有23例患者在ICU病房内完成气管拔管。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患者的HR和MAP水平
3 讨论
随着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压增高等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效果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医师应选择较好的麻醉方法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进行麻醉。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短效μ受体激动剂。该药在进入患者的机体后,可快速被其血浆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所水解[3]。这使得患者在长期、大量使用瑞芬太尼时,也能迅速代谢该药,减少该药在其体内的滞留量,从而降低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瑞芬太尼的半衰期短,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抑制功能可在短时间内被消除。因此,在手术中将瑞芬太尼作为麻醉维持用药的效果较好。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将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患者机体内氯离子的传导反应,快速激活氯离子复合物,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提高麻醉的效果[4]。
开颅手术的难度较高、风险较大。麻醉师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保护脑部组织的药物,防止其发生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破裂等情况。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应对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防止其因应激性血压升高而发生危险。
总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复合麻醉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1] 王忠诚主编.脑血管病及其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83.
[2] 王恩真.神经外科麻醉学[M].人民医生出版社,2000,73-89.
[3] 魏灵欣,邓小明,刘建华,等.小儿丙泊酚、雷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11-112.
[4] 赵艳,张耕,蒋建渝.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2):123-126.
[5] 艾永凯,肖建刚,张先杰.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10):1505-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