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碱食”不等于人体“变碱”

2016-01-21欧阳学农

家庭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酸碱性酸碱度碱性

欧阳学农

酸性体质会致癌,碱性食物能抗癌,环境污染会让体质转酸,癌症患者血液都呈酸性……近年来,“酸性体质” 这个概念不断被“神化”。家在福州市台江区的卓斌瑶老人,天天琢磨着如何调节饮食,严格执行“专家”说的“碱性食物搭配法”,还误以为多吃咸菜就可以形成碱性体质,结果每天三餐必吃咸菜,家人怎么劝她都不听。

其实,网上流行的酸性体质理论,大多是“伪专家”编造的,仅为推销一些所谓能 “排酸”的“保健品”。在正常情况下,身体的酸碱度值在pH7.4左右,一旦体液pH值低于7.35,就已经属于酸中毒,多由非常严重的肺部或肾脏疾病引起,需要及时就医。

酸性体质“猛于虎”?谣传!

人体pH值指的是血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不容易发生,并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健康人的血液是弱碱性pH7.4左右,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做出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 (酸性),很快就把pH值调节正常。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血液系统,也会通过强大的平衡调节pH值,所以没有人的血液像网上说的是酸性(pH<7.0),更不存在“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

还有网文写道,“酸性体质”不是指pH<7,而是指中医里类似“阴阳不调”的身体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这类理论并没有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也没有客观标准来检测,不能证明“得病了身体就是酸性的,健康人体就是碱性的”这一说法。

“酸中毒”在临床上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呼吸系统出现病症,无法正常排出二氧化碳;或者是肾脏出了问题,无法通过尿液排酸。但这只是肺部或者肾脏疾病的急性临床表现之一,和慢性酸性体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而没有这些严重症状,则不用担心自己体内是酸性的。

还有网传所谓“酸性体质”会诱发肿瘤,其实相反,是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供氧和养料不足。因此,肿瘤细胞缺氧又缺养料,新陈代谢也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较低。

吃碱性食物

并不等于人体“变碱”

人体的酸碱度和食物的酸碱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体的酸碱度是靠肺、肾、血液来调整而不是食物,食物不可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长期、大量、单一地摄入某种食物,只会加重身体的负荷,最终影响酸碱代谢平衡。

目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并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不是简单地靠pH试剂和口感味觉来划分。醋、苹果、柠檬等酸味食物,并不就是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的概念较为模糊,目前大多观点认为,除了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食品以外,包括蔬菜、水果、牛奶等在内的食物,均属于碱性。动物性食品中,只有奶类和动物血属碱性食品,其他都属酸性食品。

“碱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存在偷换概念的诡辩。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变成“酸性食物”,再被碱性的肠液中和变成“碱性食物”。多吃果蔬类食物利于饮食均衡,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另外,多吃碱性食物有助于生男孩也没有科学依据,因为食物的酸碱性无法影响阴道的酸碱度。

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这才是抗击癌症的天然良药。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作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改良“癌症概率”。不断改变食谱,品种尽可能多样化,煎炸、腌制食物和盐的摄入应当适度,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避免喝含酒精和糖的饮料、营养品,不饮酒,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平时注意多饮水,一般每天宜补充2 500毫升左右的水。endprint

猜你喜欢

酸碱性酸碱度碱性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看浙江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的方法和意义
碱性溶液中铂、钯和金析氧性能比较
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dMo/MWCNT上的电化学氧化
第十单元酸和碱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考点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