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论

2016-01-21

家庭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伪科学辟谣中山大学

背景:日前,在中山大学举行的“辟谣大会”上,与会者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健康类谣言成为微信朋友圈转发量最高的谣言。“致癌!有毒!!身亡!!!”“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一些“高大上”的谣言,顶着貌似专家或权威的帽子,大谈养生与保健,其可信度很难被普通用户甄别。而带有好奇的点击,未经核实的分享,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伪科学”的盲信者和传播者。

谣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类,这类文章往往带有“致癌”“有毒”“身亡”等词汇,喜欢用“100%”“第一”等夸大性词语。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等发布的研究报告

这种现象要区别来看。我将朋友圈的养生“伪科学”归为两类,一类是善意转发的善意文章,不以欺骗为目的,但因为缺乏科学支撑,缺乏对适用人群的定位而成为“伪科学”;另一类是存有营销等商业目的的“伪科学”传播。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王云亭

有些文章不无道理,比如减肥有助于预防糖尿病。但是很多文章却过分强调只要坚持吃什么东西或者做什么运动、按摩某些穴位,便可以减肥而根治糖尿病,其中往往都有潜在的营销行为,明显没有科学依据,但做法对老人影响非常大。更有甚者,少数文章将目光投向了某些绝症病人。像肺癌晚期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选择常规治疗方式。但有的营销帖却宣称可以通过吃某种药物或者接受某种治疗根治,正规医生肯定不会写出这种昧良心的文章。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科长朱振东

微信朋友圈里医疗健康帖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信朋友圈中分享医疗健康文章不是坏事,但是对阻断错误健康知识的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健康文章采取真假混杂、以偏概全或者不断推论的方式,即便是专业机构想要验证其是否科学也并不容易。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

造谣者往往利用公众恐惧死亡、疾病的心理来制造噱头,传播错误的健康知识。实际上,造谣传谣者背后往往有着很强的商业利益驱使,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率,甚至直接推销产品。相比造谣者“干劲”十足,辟谣文章除了数量较少,质量也不容乐观。科普写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既懂医学又有很好文学素养的人相对较少。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伪科学辟谣中山大学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关于拍卖的辟谣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网络时代政府辟谣的应急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