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塞

2016-01-21唐宇平

家庭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梗塞下腔

唐宇平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简称“腔梗”。它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的某些缺血性微小梗死灶,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或以下。此病多由持续性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阻塞所致,但也有些患者无上述基础疾病,病因不明。梗死部位多发生于脑深部核团、脑桥内囊后肢(约占10%);脑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则较少发生梗死。

一般来说,脑卒中都有明显的症状。专家建议用“FAST”法判断脑卒中。

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病人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乏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但是,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未必会出现以上这些典型症状,有的患者是因为出现了头痛、头晕、短暂性手臂发麻、口齿不利或失语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才被确诊的;还有一些人根本没什么感觉,是在体检或因患其他疾病做脑CT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时,才发现自己脑中有腔隙性梗塞灶。由于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和脑干是许多神经纤维束走行的重要通路,是实现大脑与躯体神经联系的桥梁。如果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在这些通路上,就会造成某些神经传导的阻断,产生运动、感觉或语言障碍等方面的症状。但由于腔梗危害的部位很小,有时单纯影响运动纤维或感觉纤维,出现纯运动性偏瘫,或者仅仅出现没有偏瘫的半身感觉障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腔梗都会出现症状,只有那些累及重要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的腔梗才会有症状表现,发生在其他部位的腔梗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那么,医生是怎么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呢?

1.多是中年以后发病,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2.临床表现符合腔梗综合征之一(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或腔梗状态)。

3.CT或MRI影像学检查可证实存在与神经功能缺失一致的病灶。但CT不是最好的方法(可有假象,见前述),MRI可靠,它可以确定腔梗的数量、新鲜或陈旧,特别是发生在脑干的腔梗;CT 大多有伪影,较MRI稍困难和不确定。如果MRI使用扩散加权成像,英文简称DWI,可以发现超急性期的腔梗,这样有利于及时治疗。

4.EEG、腰椎穿刺或DSA等均无肯定的阳性发现。

5.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

有以上相应症状,且头颅MRI提示有新发的脑腔梗病灶,需要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接受治疗,避免加重或病情进展。如果确认脑部有很多腔梗灶,即便是陈旧性的,也得需要注意,至少说明脑部的微血管是很不好的。

虽然大多数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症状都较轻,而且多为一过性的,也不容易留下明显的后遗症,预后良好,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低。少数病人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后的恢复有其自然规律,肌肉力量、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的恢复快慢依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大多数在病后两周至半年内逐渐恢复。病人、家属必须了解这些知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耐心、信心和毅力。总体来讲,腔隙性脑梗塞预后良好,但却向患者发出了一个严重信号——你已经患有脑血管疾病了,需要尽早防治。

应该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呢?

腔隙性脑梗塞多发生在脑血管的深穿支。若一个人发生过一次腔隙性脑梗塞,就说明此人已存在脑血管硬化,并预示其在不久的将来还有再发腔梗的可能。由于坏死的脑细胞是不可能再复活的,所以,人们应重视并做好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工作。

1.要改善饮食结构,少食肥甘厚味及高盐、高糖饮食,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戒烟限酒。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或高黏滞血症等疾病的人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以防止发生动脉硬化。

3.具备发生腔隙性脑梗塞高危因素的人要长期坚持服用拜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4.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规律、适度的运动。

5.定期检查心脏、血管、血脂等,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合理治疗。

名词解释

脑卒中 中医名为脑中风,是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源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可以减少其发病;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来源于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病因多为先天性,与高血压关系不大。

缺血性脑卒中 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表现不一。通常人们所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血栓性脑梗塞和栓塞性脑梗塞,其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虽然较轻,但也不可忽视,以免影响智力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梗塞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