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柔与刚
2016-01-21王诣童
王诣童
【摘 要】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在管理学当中,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相对来说,柔性管理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而刚性管理则可以通过硬性的要求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有效利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实现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管理学;柔性管理;刚性管理
一、前言
在管理学当中,“柔”字指的是温柔体贴,“刚”字则是指严格的规章制度,柔与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刚性的强硬也就没有柔性的体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刚性管理则将导致工作纪律散漫,行为失控。而缺乏柔性管理,将导致工作人员缺乏感情。所以,刚柔并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应该刚性管理的时候刚性,应该柔性管理的时候柔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二、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在管理学当中,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有的管理人员主张柔性管理,而有的管理人员却主张刚性管理,而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都追求达到管理的目的,关键在于如何灵活地运用两种管理模式,使得工作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柔性管理是指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比较柔软,温和,人性化,因此人们比较容易接受,而刚性管理则是指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比较强调规章制度刚性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规章制度对人们进行约束和监督,要求一切工作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则流程来办,不能够讲究人情。而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这两种管理其实是并存的,不管是柔性管理还是刚性管理,在一个管理体制当中截然分开的,只是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在一些大型企业当中刚性管理更多一些,相反在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中,则是柔性管理更多一些,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着相互协同的作用,二者需要互相配合从而达到和谐统一。
三、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结合
刚柔并济,刚柔结合,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则是一种非常完美理想的管理状态。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著名的强化理论认为,当我们期待一项行为出现时,可以通过不断激励的方式来刺激行为的出现,这时候,我们需要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而对于我们不期待出现某项行为的时候,我们就要采取惩罚的手段来阻止行为的发生,这时候则需要进行刚性管理。管理者有效运用这两种管理方式,能够使工作的进行更加轻松,过于刚性或者过于柔性的管理都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刚柔并济的管理结构
柔性管理对外界环境变化有着很好的反映能力,对内部环境的变化有着相应的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需求有着较为灵活和较为迅速的反馈机制,对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变化有着很好的适应和改变能力。过去组织内部管理者少,工作者多,因此,刚性管理可以发挥指挥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刚性管理模式的层次过多,过于复杂,造成了内部关系不紧密,层次过于复杂,沟通交流较差,从而影响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使用一种柔性的灵活性强的管理模式,刚中带柔,对管理模式进行重新组织,精简机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柔性化组织。
2.柔性化管理员工
柔性管理就是把外在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内心的承诺,增强人们的行动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们最想要做到的事情是激励人们行动的最重要的原因。柔性管理能够深度激发工作激情,使之能够完全发挥潜能和创造力,例如公司提高对职工的薪资待遇,增加职工福利等。实行柔性管理可以施行柔性工作时间和提供柔性的工作环境,同时设立柔性员工激励方案,创建多元化的报酬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还要关注工作者的健康状态和未来发展需求。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
只有当管理人员树立了威信,才能够使人们服从并认同他们的管理。管理人员的威信越高,越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反之则会损害管理人员的形象,甚至导致管理工作的失败。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已经发生了转变,过去单纯依靠权利来指挥工作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工作的发展需要。如果管理人员只知道发号施令,用一些规章制度等刚性管理手段来对待工作者,势必会影响管理者在工作者心中的威信。与此同时,如果管理人员以友好的、沟通协作的柔性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必将提高管理人员的威信。如果人们无法理解管理人员的意图却仍要执行某项工作时,随着环境变化,工作进度必将受到阻碍,因此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人员完成任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统一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人与制度的统一管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以刚性管理为基础,以柔性管理为挑战,在管理中不偏不倚,两种管理方式相互吸引、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所以,管理工作要始终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相应的刚性管理体制,在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追求人性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段海玲.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理念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01:71-76.
[2]韩红蕾.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5,06:105-107.
[3]严淑华.企业人性化管理及其社会意义[J].企业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