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中国的供给侧改革

2016-01-21

南方周末 2016-01-21
关键词:司法供给法治

吴革

改革开放36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尤其表现在立法数量、司法机构、执法队伍的建设上,具体数字不必一一赘述。然而,老百姓有时依然觉得公正难求,一件小小的侵权案件。

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立法层面有立法质量的问题,如部门立法;在执法队伍层面有司法腐败的问题;在司法机构层面机构行政化,机构之间强配合弱监督的问题等等。当然也有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以及熟人社会等民情客观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上上下下聚焦于司法改革,期待走出一条法治中国之路。或许这轮司法改革刚刚展开,或许这味药未必完全对症,这条路仍然充满艰辛。

供给侧改革理论让人眼前一亮,它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太过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模式,一方面是产能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国人绕道海外采购中国制造的日常消费品。

这个理论或许可以用在法治中国建设上。我们在立法、司法机构、执法队伍、法制宣传上的投入,相当于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外向型经济,这是国家治理层面的法治建设供给侧,固然很重要。但老百姓日常所需除了这些国之重器,更是细致入微的法律服务。人民对法治的信仰,更多来自其亲身感受的个案公正,而非立法、司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的宏大叙事或高楼大厦的庄严巍峨。

在法律服务供给一侧,尤其是法律服务领域,我们的供给尤显缺失:一些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做法,各级政府自己很少为法律服务埋单。法律服务领域不当地实行完全的市场化,甚至有限的政府法律援助也采取摊派制,造成法律服务难以承担其完整的法治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严重不足。尤其困难群体,难以获得法律服务,更不用说优质法律服务了,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这也是造成一些维权者迫不得已走向漫漫上访路,有的愤而用身体维权的一个原因。这样的案例在十一年的影响性诉讼案例中不断出现。

因此,在我看来,面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供给侧的改革,恰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法律基础设施取得成果之后法治中国建设的改革要点。

法治中国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有高度的政治属性,它必须站在人民主体地位,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维护改革开放成果,完整有效地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各项改革措施。

法治中国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有复杂的专业属性,它必须遵循法治、法律、司法和法律服务固有属性与规律,该明确的不能含糊,该居中的不能偏斜,该监督的不能协助,诉辩审必须来真的。

法治中国的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既有市场属性,又有公共属性,它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机构等)经由委托人的自由选择促进优胜劣汰。它同时具有公共属性,现代国家的社会福利理应包含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抛弃穷人的法律服务是可耻的。法治国家公民的每一个诉讼,都应在公平正义的法庭经由专业人员审理或代理;每一个刑事犯罪嫌疑和被告人,都有称职的刑辩律师辩护。这是现代法治文明赋予他的基本人权,与个人财富多少无关。

法治中国建设的供给侧改革,必须明确我们身处一个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化相互叠加,人类历史从未经历的伟大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洪流面前,我们的所有梦想或许都是渺小的。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法闭关锁国,人类的生产、生活从未如此高度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此即彼鱼死网破的对立思维正在被改变。在这个时代,互联互通、免费、包容、分享、共赢等互联网思维在丰富传统的哲学、经济学原则,法学和法律人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间,传统法律人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贴上互联网的标签。

2015年的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公众投票阶段是在移动端进行的,今年有两起案件属于互联网法律关系纠纷。飞度“人人投”与“诺米多”股权众筹合同纠纷是全国首例股权众筹案,北京一二审法院的判决书不仅保护了股权众筹合同的效力,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所持的谨慎地支持也让人眼前一亮。“互联网+交通”颠覆了多年难以治愈的交通顽疾,首例专车案静候法院的裁判。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也应当体现在法治中国建设的供给侧改革之中。传统业态被“互联网+”或“+互联网”已经无可避免,“互联网+法律”是2015度法律界的热点之一。法院、检察院颇受赞誉的司法公开,正是“+互联网”来实现的;许多法律服务机构和网络科技公司正在试水他们理解的“互联网+法律服务”产品。

法律服务说到底,是专业服务、个性服务、知识服务。互联网固然无法取代法律服务,但借助互联网社交工具,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功能,依托互联网知识管理系统,传统法律服务无法做或做不到的事情,将会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成本低廉,异常便利。我们有理由期待,互联网时代法治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将会使过去艰难的维权过程变得美好起来,并将有力地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作者系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发起人)

猜你喜欢

司法供给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