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甲减偷走您的健康
2016-01-20李连喜胡爱民徐乃佳
李连喜 胡爱民 徐乃佳
精力不济、总是犯困,你以为是疲劳、亚健康,或者是秋乏?也许都不是,而是甲减。
甲状腺被称为人体“发动机”。如果机体没有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身体其他部位和器官的能量代谢水平会减弱,出现精力不济、昏昏欲睡、体重增加、怕冷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临床中很多人把这些症状误认为亚健康,拖着不管,结果造成严重后果。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9000万的甲减患者,仅有5%的人接受了相应的正规治疗。而如果不接受治疗,随着时间延长,患者会出现心率降低、血脂紊乱、便秘、抑郁症等更为明显的症状,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本期名医谈病,我们聚焦甲减,提醒广大读者——
小梅今年30岁,是IT公司的部门主管,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近2个月来,小梅总是感觉全身乏力、怕冷,打不起精神,想睡觉,还患上了便秘,连“大姨妈”都不规律了。一向活泼的她也像变了个人,整天情绪低落,茶饭不思。但她并未引起重视,以为只是工作压力带来的“亚健康”状态,自我调整一下就可以痊愈。没想到这些症状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了全身浮肿。
小梅连忙到医院就诊。医生一检查,发现小梅患上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经过补充甲状腺素,小梅的症状很快缓解,整个人又充满活力。
相比甲减,大家听到更多的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于甲减相对陌生。甲减是与甲亢相反的一种疾病,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在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甲减的患病率已较以往显著增加。最新的《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十城市的甲亢患病率为3.7%、甲减患病率为6.5%、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8.6%。甲减的患病率已经超过甲亢。
甲减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在一项大规模研究中(17353名参加者),65岁以上人群中有14%的人甲状腺功能低下,74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数字更高。由于甲减的漏诊数量很大,因此实际的患病率数据可能更高。
人们对甲减不熟悉,这缘于甲减的症状常常隐匿和不明显。不像甲亢有典型的大脖子和突眼等表现,甲减的一些症状和体征与一些常见病类似,缺乏特异性,有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常常忽略身体的一些表现,自认为是最近太累了,或者认为年纪大了,或者认为是更年期到了,等等,没有及时就医。但是,甲减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即使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甲减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会导致骨质疏松、血脂紊乱等更为严重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长期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疾病、不孕不育,并且可能是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妊娠女性的甲减如果不治疗,对母亲和孩子都有潜在的威胁:甲减能够导致血压升高,死胎或胎儿生长障碍,母亲先兆子痫风险增高(蛋白由肾脏漏出到尿液)和肾脏疾病。因此,了解“甲减”,及时发现,早期就医非常重要。
“正能量”不足导致甲减
甲状腺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位于颈部喉结往下2~3厘米处,呈蝴蝶形,贴附于气管两旁。甲状腺承担着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工作,可别小看甲状腺激素,它是一种具有“正能量”的生理激素,对于人体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产热,促进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等作用。当种种原因引起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甲状腺素遭遇“抵抗”而无法发挥作用,便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根据甲减的病变部位,可以分为甲状腺性甲减、垂体性甲减、下丘脑性甲减和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其中由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性甲减最为常见。造成甲减的病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包括桥本氏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和产后甲状腺炎等,主要是由于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体内的防御系统攻击自身的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的破坏。其他常见的原因还包括手术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之后等。另外,碘缺乏、碘过量以及药物也是引起甲减比较常见的原因。
甲减影响身体多个系统
根据严重程度,甲减的症状往往轻重不一,有些患者甚至无临床症状,而极少数甲减患者又会出现严重的黏液性水肿昏迷,因此甲减患者在就诊时容易被漏诊和误诊。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机体多个脏器和组织,因此甲减时机体多个系统都会出现症状或体征,甲减的很多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临床上容易被忽视。
那么,甲减究竟可以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一般而言,甲减患者通常会有思睡、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表现,患者常有甲状腺的肿大,很多患者也常常是发现脖子大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有甲减的。另外,甲减会影响到机体的多个系统,引起一系列症状。
1.皮肤:其特征性的表现就是黏液性水肿,表现为面部、胫前、手、足的非凹陷性水肿。也有甲减患者的水肿呈凹陷性。另外甲减患者的皮肤增厚、粗糙、干燥、起皮。毛发、眉毛脱落,指(趾)甲生长缓慢。
2.心血管系统:常表现心率减慢,血压低,脉压差减小,脂代谢紊乱等。严重的可以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包积液。
3.呼吸系统:常表现为声音嘶哑。严重甲减患者,由于呼吸肌水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也较常见。
4.消化系统: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厌食、腹胀、便秘,严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5.血液系统:常有造血功能减退,由于胃酸缺乏导致铁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贫血。也有患者因凝血因子缺乏而有出血现象。
6.神经精神系统:表现为疲乏无力、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思维欠活跃、反应迟钝、语速减慢、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等,严重者可昏迷,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病症状。
7.运动系统:常常有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8.内分泌系统:女性患者常有月经紊乱如月经过多、过少或闭经等,有的表现为不孕;男性患者常表现为阳痿、性欲减退。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患者会出现泌乳、垂体增大,很容易被误诊为垂体泌乳素瘤。
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严重时的表现,是由于受寒冷、感染、手术、麻醉或镇静剂应用不当等应激诱发,也称“甲减危象”。表现为低体温(低于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系统检查方能确诊
由于甲减早期往往可被误诊为贫血、特发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肾炎、心脏病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我们要想到甲减的可能,进一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甲减的诊断其实比较容易和方便,只要到医院去做个简单的血液检查,查甲状腺功能就可以了。甲状腺功能一般是指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如果TSH升高,FT3和(或)FT4降低基本就可以诊断为甲减。如果仅有TSH增高,而FT3和FT4都正常,一般称为亚临床甲减。如果FT3或FT4减低,但是TSH正常或减低,这时候要考虑垂体性或下丘脑性甲减以及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可能。甲减的诊断明确后,临床上还需要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超声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甲减的病因。
病因决定治疗方案
对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的甲减,现多用左甲状腺素口服治疗。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常用的起始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口服12.5μg,之后逐步增加。每次剂量调整后一般应在3~4周后检查甲状腺功能以评价剂量是否适当,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后,3~6个月复查1次,之后随访间期可延长至每年1次。
不同人群,左甲状腺素的使用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剂量应酌情减少。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史以及有精神症状者,甲状腺激素更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应更缓慢递增。如导致心绞痛发作、心律不齐或精神症状,应及时减量。
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炎时,因为甲状腺细胞遭到破坏,发生甲状腺素缺乏造成甲减,是临床上最多见的。这类甲状腺炎的起病,或与病毒感染有关,或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或与二者均相关。但是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是暂时的,可以不必补充甲状腺素或仅短时间补充甲状腺素,甲状腺细胞自我修复后,甲减即可自愈,不过也有少数会发生永久性甲减而必须终身补充甲状腺素。由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后引起的甲减,通常为终身性,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部分甲减患者对甲状腺素的需求也有不同。比如炎热的夏季,甲状腺素用量有所减少,寒冷的冬天甲状腺素用量又会增加,怀孕后甲状腺素用量较孕前增加25%~50%。
为使左甲状腺素吸收完全,达到最佳疗效,应在早餐前空腹时,将当日的量一次服完。如使用影响其吸收的含铝制剂(如氢氧化铝片、硫糖铝)、含铁制剂(如硫酸亚铁)、维生素、奶、豆类食品和滋补品,需与这些药食间隔4小时以上。
促甲状腺激素缺乏者,要积极寻找病因,要看问题是在垂体还是下丘脑,在治疗垂体、下丘脑疾病的同时,也要积极补充甲状腺素。
机体对甲状腺素不敏感造成的甲减比较少见,需用较大剂量的三碘甲状腺素(碘塞罗宁)或三碘甲腺乙酸。
日常饮食4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甲减患者的饮食有些什么要求呢?
1.少吃盐。甲减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常常手足肿胀、身体发胖,咸的食物会引起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虽说甲减患者不必像肾病患者那么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但也要少吃偏咸的食品如腌制的咸菜等,以免加重水肿。
2.食用性温和的食物,禁食寒凉食物。甲减患者怕冷、喜热、乏力,多属中医的阳虚,适宜进食温补。在肉类食品中,狗肉、鹿肉、羊肉、牛肉等性属温热滋补,适宜甲减患者在冬季食用。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功能有低下趋势,供应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能改善甲状腺功能。蔬菜中韭菜等可以温阳健脾,瓜果类中胡桃肉可以补肾温阳,甲减患者宜多食用。寒凉生冷之品如西瓜、冷饮、苦瓜、菊花茶等则少吃为好。
3.注意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由于甲减患者往往合并血脂紊乱,因此需要限制摄入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例如奶油、动物内脏等,以免加重血脂异常。
4.适当多吃海产品。与甲亢相反,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不足,可以适当多吃点海产品。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海产品含碘丰富,甲减患者宜食用海产品如牡蛎、海带、海参、虾、紫菜等,既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还有软坚散结作用,对抑制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有帮助。由于甲减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食用海产品最好清蒸,不仅能保持味道的鲜美,还避免油腻,减轻胃肠负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碘的摄入可以加重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因此对于自身免疫引起的甲减如桥本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反而需要适当控制碘的摄入,不宜过多食用含碘高的海产品(孕妇例外,因为孕妇需要摄入充足的碘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一般每天需要250ug的碘)。
【治病解惑】
1.甲减可以治愈吗?
答:甲状腺炎时,因为甲状腺细胞遭到某些抗体的破坏,而发生甲状腺素缺乏造成甲减,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以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临床上最多见。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无痛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是暂时的,可以不必补充甲状腺素,因这种甲状腺炎造成甲减后,甲状腺细胞能自我修复,待修复完毕,甲减即可自愈,少数会发生永久性甲减而必须终身补充甲状腺素。由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后引起的甲减,通常为终身性,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无法治愈。
2.甲减为何偏爱女性,是否会遗传?
答:研究发现,几乎每6名女性就会有1个患上甲减。35岁之后则是甲减的高发期。甲状腺疾病之所以偏爱女性,是与女性生理特征关系密切的,从年龄上来讲,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是女性患甲减的3个高发时期,因为这3个年龄阶段是女性体内激素变化较大的阶段,也极易发生自身免疫紊乱。此外,甲减青睐女性,与现代社会中女性压力日益增加、肥胖也有关。
有些甲减女性体内存在可以破坏甲状腺的抗体,甲减有遗传倾向主要是由于遗传易感基因,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一定时间内会慢慢消失掉,所以胎儿甲减一般不会由母体甲状腺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引起。
3.甲状腺功能化验里,只有一项“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超出正常范围,这是甲减吗?
答:这不是甲减。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阳性,与遗传、自身免疫紊乱有关,这种抗体阳性提示可能有桥本氏甲状腺炎,而且这个抗体可能攻击破坏甲状腺导致甲减的发生。因此需要3~6个月监测1次甲状腺功能。也有极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阳性,但抗体水平会比较低。
4.听说甲减妈妈生出来的孩子有智力问题,如在孕前或者孕期查出甲减,该怎么办?如果用药会影响胎儿吗?
答:对于胎儿来说,其大脑发育需要甲状腺激素提供“动力”。妊娠早期即妊娠的前12周,处于胎儿脑部发育的第一快速发育期,但此时胎儿自身的甲状腺功能尚未建立,胎儿脑部发育所需要的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母体供应。甲减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影响宝宝的神经智力发育,早产、流产、低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同时增加。
不过,孕妇即使出现甲减也不必紧张,可口服甲状腺素治疗,将甲减控制在一定范围,好“孕”自然来。如何了解甲减的控制情况呢?要看甲状腺功能化验单里一项叫“促甲状腺素”的指标。服用甲状腺素后,对于备孕者,促甲状腺素控制在0.1~2.5mIU/L再考虑怀孕;对于已孕者,甲减治疗时机应当在妊娠12周前,促甲状腺素在妊娠早期控制范围为0.1~2.5mIU/L,在妊娠中期控制范围为0.2~3.0mIU/L,在妊娠晚期控制范围为0.3~3.0mIU/L。
那么,孕期用药是否会影响胎儿呢?答案是否定的。甲状腺素本身就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激素,只要在干预期间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剂量即可。
5.医生说我是亚临床甲减,但不需要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答:所谓的“亚临床甲减”,是指在甲状腺功能化验单里,游离T4正常,促甲状腺素高于正常的情况。通常推荐以下情况的亚临床甲减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即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治疗:(1)TSH大于10mIU/L;(2)TSH在5~10mIU/L之间且伴有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阳性或有甲减症状或有甲状腺明显肿大。另外,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伴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阳性者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
有些心脏病 甲减在捣乱
1.高血压。数据显示,约7.8%~25%的甲减老人出现高血压。当积极治疗甲减后,血压会逐渐正常。
2.心脏扩大。甲减时,由于心脏发生黏液性水肿,间质水肿,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松弛,收缩无力,易形成心肌肥大性甲减性心脏病。
3.血脂异常。甲减时脂肪代谢发生变化,致使患者血胆固醇增高。
4.心前区疼痛。凡有心前区疼痛者,应区别是否甲减性心脏病所致。
5.心包积液。常见于晚期或治疗不及时的原发性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