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七年级英语活动单导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6-01-20马婷婷

速读·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

马婷婷

摘 要:“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达成这一目标的最根本的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精髓,是引导学生活动的学案,而非传统意义上教师“填鸭式”的教案。如果能在设计英语活动单时充分挖掘文化亮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特色学案,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显得枯燥。

关键词:初中英语;活动单导学模式;文化意识培养

一、绪论

(一)文化意识的定义

文化意识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培养关于这门语言的文化意识,熟悉它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亦是如此。《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明确将培养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五项目标之一。然而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此项目标的达成还有所欠缺,出于应试的考虑,教师过多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或弱化了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活动单导学的概念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里的“活动”是指在小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活动。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活动单”为学生的学习载体和引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反馈与评价机制”为保障,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是一项教学系统工程。“活动单导学”教学个性是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显现出来的个性鲜明的、具学科特点的独特的教学魅力。

二、七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量不足

阅读的关键在于词汇。阅读理解的主要问题在于词汇量及其意义:词汇量小就不能扩大阅读量,对词汇意义的认识狭窄,就难以领会作者的真意。初一阶段要求掌握的单词量为1000个左右,通过对我校初一100名学生进行抽样单词测验,单词量在800个的学生有30名,单词量在700个的学生有10名,单词量在600个的学生有10名,单词量在500个的学生有10名,单词量少于500个的学生占了40名。由此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单词量严重不足。词汇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限制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缺乏阅读解题技巧

观察发现,仅有少部分的学生“非常熟悉并能熟练运用这些阅读技巧”,大部分学生不怎么熟悉这些阅读策略且不经常运用它们,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阅读技巧。从我所教的初一两个平行班100名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试卷上分析看出,20分的阅读理解题,满分的学生只有8人,18分以上的10人,15分以上的30人,10分以上的10人,一半以上的学生低于10分。这说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比较缺乏阅读技巧的训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是其原因之一。

(三)语法基础知识薄弱

在平日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比较复杂的句子。这类句子表现为句子长、从句多和句式特殊。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遇到长句时,搞不清楚句子结构,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遇到复合句时,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同时各种倒装、省略等句法现象对理解句子有较大地影响。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对句式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影响对整个句式的把握。

(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失

很多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较为完备的语法知识。但还是会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上遇到不少困难。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们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存在着因语言、名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不同而造成的语言交流障碍。

(五)缺少学习兴趣,缺乏主动学习英语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时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是学生却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在阅读方面。观察发现仅仅只有少部分学生平时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30分钟,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阅读课的气氛单调沉闷,阅读题材单一。甚至有些学生在阅读课中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不愿参加到师生互动阅读过程中去。对他们来说,阅读课只是任务和负担,而不是丰富知识和培养兴趣的来源。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活动单导学模式所倡导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理念和原则,强烈冲击着广大一线教师,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七年级英语活动单导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成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

由于缺乏对中西文化之间差异性的了解,很多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张占一(1990年)把文化差异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差异和交际文化差异。中国人在餐桌上及各种社交场合中非常讲究座次,对长辈或年龄大于自己的人直呼其名也被认为是非常没有教养的行为。而西方人则不像中国人那么讲究亲缘关系,对于亲属关系也没有那么丰富详尽的称谓,如英语中不管表哥或表妹,一概称之cousin,不管叔叔还是舅舅,一律叫做uncle。东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不只是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还体现在其他社交场合上。

跨文化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学生认知、理解这种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角色扮演为依托,让学生参与表演;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听录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让学生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1.设计特色学案

“活动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精髓,是引导学生活动的学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填鸭式”的教案。如果能在设计英语活动单时充分挖掘文化亮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特色学案,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不再显得枯燥。比如在设计7A Unit 3 Reading:A Getting read for Halloween的活动单时,我让学生们事先用卡纸制作costumes、masks等道具,设计了一个lets celebrate Halloween的课堂游戏,让学生互相用Which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Halloween)Why do you like it?(Because I like…) 的句式进行对话。学生对万圣节的节日文化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情绪高涨,学习英语的劲头明显增强。

2.开展情境活动

英语活动单导学课与传统教学一味的机械式操练有所不同,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某种情境状态,在和谐互动中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不仅达成了相关的教学目标,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境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英语文化氛围,向学生渗透西方社会的宗教、礼仪、政治、经济等等文化内涵。比如在讲授7A Starter unit3 colors时,我先分配任务,让学生自主练习和操练,初识了一些表示颜色和服装的单词。接着,开展情境活动I like colors,学生们按照句型提示,利用文具、ppt图片进行对话,熟悉what color及物主代词的用法。在涉及到服饰时,我适时地出示ppt,简介了英国人的服饰文化:“英国女性注重淑女风度,她们的衣服几乎都是纯色,花纹较少见”,“英国男士几乎都是西装革履,里面是雪白的衬衣,皮鞋锃亮。在英国,穿着不整是非常失礼的。”这时,我提示学生作出各种“打扮”动作。学生们对“打扮”都很好奇,配合得很默契,纷纷假装打领带、擦皮鞋、熨衣服等,兴致越来越高,之后的对话环节也更加顺畅。

(二)让学生体会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咨询传递,文化交流,想要在这个国际化的舞台生存就必须具有口语的沟通能力,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学英语不只是为了国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自己本身知识的扩充。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英语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重点科目,其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升学成绩;对于某些重点学校,或者与国外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的大学,英语学得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优势,获得更多良好教育的机会;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更容易获得机会。

就往届毕业同学的回访调查,学好英语的同学有的考入了云南师大附中读高中并获得了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有的在外企工作,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的同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做有意识的学习者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味对学生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或学生自己感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只属于外在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应试、升学、奖励、父母的期望等其它外部的需要,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学习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不仅具有学习的定向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巨大动力,使英语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许多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成效。

(四)创设学生在班级上使用英语的小环境

1.物化环境的创设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环境的熏陶。语言是在环境中产生发展的,英语学习当然需要与英语语言相配套的环境。教室英语环境布置,让教室内物品英语化。教室的前、后门上有了“Class Two, Grade Seven”的英语标语,让孩子们走进班级就有了学习英语的感觉。让班级英语口号透明化,于是墙壁上有了:I will do my best!“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各个学习小组也有自己的口号,如:We are the best! Never give up! We can make it!学习资源丰富化。墙报上有了“英语天地”、“英语角”“英语小知识”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和展现学生的英语作品和成绩,以便学生走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单词、句型可看,加强无意识记忆。

2.非物化环境的创设

课堂上尽量使用可理解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接触到的使用英语的地方,教师课堂上使用英语授课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解英语语言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我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3. 英语学习小组组建

我的大部分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同学之间相互扬长补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我将学生分成了6人一组的9个学习小组,班级一直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如:小组竞赛;小组合作表演;小组合作制作、调查;开展各小组“头脑风暴”;小组策划英语节里的各种活动;小组扶持五帮一;小组互评等等各种活动。和越多的人合作,将会学到越多的东西,同时也会与别人分享越多的东西!

4.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

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我们还开展了室外学习活动:举办万圣节晚会,圣诞晚会,模拟野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文化的体验与了解。

(五)关注个性,丰富“活动单导学”教学内容

1.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活动氛围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解放思想,转换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做到“四让、三注重”,即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述和让学生总结,注重自己动手、注重自己体验和注重自己感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自主寻求解决策略,听的时候应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也要鼓励性地批评,帮助其找出差距,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让全体学生均能获得成功学习的愉悦。

2.关注优势群体,升格活动氛围

“活动单导学模式”并不是一种僵化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设计“活动单”。不同的学生由于存在着个性差异,其学习、合作和探究能力也存在差别。设计活动应照顾弱势群体和一般学生,使其成功学习,同时更应关注优等生,尽量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因为他们是小组活动的领头羊,有可能左右整个活动的进程,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四、结语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学生感觉有事情做了,教师也对课堂的把握能做到心中有数。但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是多样的,我们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学生,对活动单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完成活动单的要求必须精心设计,适时引导,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想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转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一个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以后才能打开一扇又一扇成功大门。

参考文献:

[1]袁弱.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银凤.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初探.中学英语之友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基于学习记录袋创新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M10U1Whatdidyoudo?教学设计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