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飞扬
2016-01-20汪金梅王先群
汪金梅 王先群
摘 要:教学方法极为重要,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与选择须结合学生实际,适当的选用,在小学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的表达思维能力,培养积极回答问题的素养,这是小学教学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学;课堂;思维
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时,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六一”学校搞活动,要搬8套桌椅,要求两人抬一张桌子,一人搬一把椅子,需要多少名学生?题目呈现以后,我装出一脸茫然的样子,道出自己也不会做这道题,想让学生帮着解决。学生听了,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我也就耐下性子恭候他们的答案啦,不料一位学生举手了,老师我知道答案了,我笑嘻嘻的走到他面前,说:“那你就说给大家听听?”“老师,答案是32.”我并不急着下结论说对与错,接着追问道:“说说你的道理,好吗?”“老师,八张桌子,两人抬一张,8×2得16,16把椅子,一人搬一把就得16人,16+16=32人。”我私下暗喜,好聪明,他想到教室里一张桌子配两把椅子,便激励道:“好厉害呀!能借助自己的座位解决问题了,同学们,解决问题时就要借助生活实际,生活实际就是你们思维的原型!那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随着我的推波助澜,不一会,又有一个同学举手了。“老师,我的答案是24,你看你们在办公室里,一张桌子配一把椅子,八张桌子需要16人抬,而8把椅子8人搬,16+8=24.”
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带着课堂的喜悦思索起来,在过去教学时,老师一言堂,数学问题只有唯一的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课程改革以后,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解题思路拓宽了,头脑灵活了,还能联想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点燃了,孩子们精彩纷呈的发言让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